#文章首发挑战赛#

导语:胤祥,是胤禛在九子夺嫡中的好帮手,两兄弟关系也是非常好。胤禛即位后,加封胤祥为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

可能大家对铁帽子王并不了解。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铁帽子王也是亲王,享受的俸禄和待遇与其他亲王是一样的。那么,在这里为什么要说是铁帽子呢?

清朝宗室,亲王的世子承袭爵位时,都要下降一级。比如父辈是亲王,世子承袭时就只是多罗贝勒了,世子的世子在承袭时就只有固山贝子了,一直降低到辅国将军后,就不再往下递减了。那么,铁帽子亲王的世子,依然是亲王,世子的世子还是亲王,这种世袭罔替的地位永远撼动不了。

胤祥脉下共有9个儿子,其中5个儿子都早年夭折,几乎与爵位是没有缘分的。按照嫡出的习惯,胤祥一般都会在嫡福晋出生的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世子,然后继承铁帽子亲王的爵位。

胤祥的嫡福晋是兆佳氏,为他生育了5个儿子,包括弘㬿、弘皎、弘眖、弘晓和绶恩,那么这5个儿子基本上都是有机会。当然,机会最大的就是胤祥的嫡长子,叫做弘㬿。

胤祥去世的时候,弘晓仅仅只有9岁,以什么样的实力才能够承袭到父亲的铁帽子亲王爵位呢?来看看:

第三子:弘㬿(1711-1728年)

身为怡亲王的嫡长子弘㬿,出生后,在家里的地位也比较高。

雍正元年,年仅12岁的弘㬿被伯父封为世子,也就是意味着去继承父亲的王爵。按照清朝宗室的规定,需要达到双十才能正式将世子赐封的大礼进行举办。

只可惜在1728年,年仅18岁的弘㬿英年早逝。生前,已经给他安排了富察氏为嫡福晋,只是两个人还没有来得及成婚,结果撒手人寰。可惜,富察氏只能为弘㬿进行守节,后来伯父还给这位侄媳妇进行封号,为贝勒嫡福晋。

按照常理,弘㬿应该是承袭怡亲王的首选,只可惜他去世的时候,胤祥还没有去世。

弘晓:怡亲王胤祥第七子,9岁失去父亲,靠什么承袭铁帽子王的?

第四子:弘晈(1713-1764年)

他是胤祥的第四子,出生在康熙年间。

1730年,胤祥还没有去世之前,他就直接被伯父雍正封为了宁郡王,此时他才18岁。既然有了郡王的爵位,看样子胤祥和胤禛就没有打算将亲王的爵位让他承袭了。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此时对于铁帽子亲王的承袭,雍正心里面已经有人选了。所以,弘晈就直接被排除了,不过也给了郡王的爵位,应该说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第五子:弘眖(1716-1722年)

弘眖是胤祥早年夭折的儿子,仅仅活到了7岁就去世了。虽然说,他的生母也是嫡福晋,但是也与亲王的爵位是没有缘分。

第七子:弘晓(1722-1778年)

胤祥的这位儿子,在清朝是小有名气的。不仅是知名的诗人,而且还是在文学上有着很大的造诣,成为了清代的藏书家。

他出生的时候,胤祥已经37岁了。

1730年,胤祥去世的时候,雍正选择了弘晓为铁帽子亲王的承袭儿子,所以弘晈就失去了这个机会,不过雍正还是给弘晈一个郡王的爵位。

乾隆年间,弘晓开始被启用,先是管理理藩院的事务,后来担任了正白旗汉军都统。不过,1742年,年仅20岁的弘晓就被解职了。直到去世,都没有担任过其他的实职。

第八子:绶恩(1724-1726年)

胤祥生这个儿子不容易,所以在取名字的时候,就没有选择用弘字辈了。不过,这个儿子的运气不好,仅仅活到了3岁就已经夭折了。因此,他与亲王承袭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了。

结语:虽然嫡福晋为胤祥生育了5个儿子,但是能够真正有机会继承铁帽子王的只有弘晓和弘晈。只可惜,雍正在这方面直接插手,看重了第七子弘晓,直接为胤祥决定了。当然,为了更好的去安慰弘晈,还是给了一个郡王的爵位,应该说还算比较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