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巍巍南岳,风景如画。她秀美而壮丽。中国近代史上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更增添了南岳壮丽的色彩、南岳因抗日战争而更加闻名于世。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鏖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南岳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成为抗战大本营活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至1944年,蒋介石曾在这里召开四次军事会议;国共两党为培养抗日骨干,1939年在此开了为期三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国民政府为纪念战死疆场的将士,1939年至1943年在香炉峰下修建了忠烈祠:这个展览介绍的就是南岳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史实。

湖南省政府主席薛
岳撰文立石
南岳衡山,素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然而,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还矗立着一座承载着沉重历史与崇高敬意的建筑——南岳忠烈祠,它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
当我踏入忠烈祠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石板路上,仿佛为这片土地铺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沿着台阶缓缓而上,周围的松柏郁郁葱葱,它们像忠诚的卫士,终年守护着这片英烈的安息之所,四季不变的翠色仿佛是对烈士们不朽精神的永恒映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堂,其建筑风格古朴而庄重,飞檐斗拱间凝聚着历史的厚重。走进纪念堂内,光线略显黯淡,却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之感。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它们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我仿佛看到了中华儿女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看到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山河、守护民族尊严而坚毅的面容和无畏的眼神。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是对烈士们英勇事迹的无声传颂,它们让历史不再遥远,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在忠烈祠中,薛岳将军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薛岳,这位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将,他的军事智慧和顽强抵抗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民族抗战的历史版图上。他所指挥的战役,尤其是在长沙会战中的卓越表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其战术之精妙、指挥之果敢,成为了抗战史上的经典范例,让侵略者们领略到了中国军人不屈的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关于薛岳将军的碑记静静矗立,碑上的文字铭刻着他的功绩与荣耀,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赞誉,更是对整个抗战时期无数爱国将领和英勇战士的集体致敬。这些碑记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清晰可读,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在国家危亡之际,这些英雄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伟大情怀。
继续在忠烈祠中漫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忠烈祠,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它凝聚着中华儿女在抗战时期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过去的英烈们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铺就了和平的道路,而今天的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这份伟大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忠烈祠上,整个建筑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我带着满满的敬意与感慨,缓缓地离开了这片神圣之地。但忠烈祠所承载的那段历史和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指引之光。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