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去和田:你吃过包谷面饺子吗?
2000年的5月份,我换了新单位,再次去和田出差。这次坐飞机过去,当时乌鲁木齐飞和田的飞机是ATR72螺旋桨飞机,航时3个多小时,经停阿克苏加一次油。头一次感受到了飞机的空中颠簸,在闷热中到了和田机场,下机感觉天空灰蒙蒙的,都是浮尘,机场很小,一排小平房。
当地的领导接上我去了市区住宿在外宾馆-友谊宾馆。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宾馆的服务员都会说简单的日语和英语。而且当时宾馆里住了很多外宾,在餐厅就餐时我发现他们就连吃个西瓜甜瓜都要分餐的,各吃各的,不过吃的很干净,一点儿没剩下。
接待领导给我们介绍说:我们和田常年下土,我们一年都要吃3斤土。在后续几天深刻领悟了此话的深意。我去的所有地方,几乎房间里的桌椅板凳办公台面陈设物品上,都会落一层浮土。街面上的人,感觉也“灰头土脸”的,头发上明显的一层土。他们说现在正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会持续一个月。
中午饭点时,领导说带我们去东巴扎,吃个特色美食,绝对是我们没见过的。好奇心一路的到了一个露天的市场,就是当地的巴扎,错落着很多饭馆小吃摊,向导跟一个摊前的维吾尔大妈打了个招呼,我们就坐下了。只见旁边一张圆桌上堆的山一样高的肉馅儿,馅儿比较粗,都是指甲盖大小的肉粒和切碎的南瓜皮牙子什么的,旁边还有一堆和好的包谷面,那位维吾尔族大妈用手挖出一坨面拍在桌上,使劲拍两下拍成饼,再挖一坨馅儿放在面饼上,然后嘬起来,像包子一样的嗖一声扔进开水的大锅里,就这样给我们煮了一碗。

替代图片
我第一口小心翼翼的试着咬了一口,就觉得有点儿受不了:包谷面皮很厚,肉馅儿颗粒很大,味儿很浓,有点儿难以下咽。领导笑呵呵的看着我说:“怎么样?没吃过吧”?我故作轻松的说“很好吃,确实没吃过没见过”,本着尊重接待方的热情和对食物的珍惜的原则,我咬着牙把这一碗都吃下去了,而且为了“受罪过程间”短一点痛快一点,我风卷残云快速吞咽的,比平时吃饭至少快了3倍。吃完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大妈就还要给我再盛一碗,领导也说再吃一碗,我吓坏了,慌不择路的站起身说去买个东西……。
薄皮包子
我起身溜走的时候,就发现旁边桌子也有一个日本青年在吃包谷面饺子,看他吃的比我狰狞多了,太痛苦啦,我瞬间觉得自己好受了点。
这一碗吃完,我的胃整整酸了一天,反酸水……。至今每到和田我就默默祷告:打死不能吃东巴扎的包谷面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