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溪沟河位于云南省。唐代,溪沟河在茨坪村以南袭夺鱼泡江导致水系重组,对区域水文特征、地貌形态、河床演变、人类活动等产生重大影响。溪沟河袭夺点以北和以南河段岩性存在显著差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茨坪村附近开展了以“河流袭夺”为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图10示意溪沟河和鱼泡江水系概况。

  活动一 推断地貌演变。2为研学小组对茨坪村附近M、P 两地河谷地貌形态的观察记录。图11分别示意M、P两地的河谷横剖面。

(1)说明茨坪村P地河谷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6)

  活动二 探寻河流袭夺证据。研学小组考察时,在袭夺点附近未发现风口、倒淌河、袭夺湾、断头河等典型河流袭夺地貌,但在干谷段发现了河流袭夺的其它证据。

(2)指出研学小组在干谷段可能找到的河流袭夺证据。(4)

  活动三 水系重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学小组在走访中获悉,20世纪50年代,为灌溉祥云盆地 6667 公顷农田,需从溪沟河引水。经水利学家论证后,放弃了通过鱼泡江干谷段直接引水的方案,而采取了在袭夺点上游建库修渠的引水方案。

(3)分析放弃干谷段引水而采取建库修渠引水方案的原因。(6)

好题赏析||袭夺!又见袭夺!(2025青岛二模)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河流袭夺(水系重组)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其形成条件包括:①两河距离近;②分水岭岩石易被侵蚀;③两河水位不同;④其中一河的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更强。河流袭夺导致水系重组,对区域水文水系特征、地貌形态、河床演变以及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河流袭夺的时空演变过程具有典型性,并涉及诸如地质作用、河流特征、区域发展等必备知识点,所以命题人情有独钟,常以此考查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时空综合思维。本试题可谓是旧瓶装新酒,考出了新意。

试题解析:

  (1P地位于袭夺点上游附近,为宽谷中嵌套一个深切峡谷,峡谷旁是河流阶地。一看到深切峡谷和河流阶地的组合,部分学生就联想到了最常见的河流阶地的成因——地壳抬升+河流下蚀,但是本题中却没有地壳升降运动。图中的宽谷为原鱼泡江河道,深切河谷为溪沟河,溪沟河下蚀成峡谷后,原河漫滩自然成为阶地。地壳抬升会导致河流下蚀,但河流下蚀的原因不只有地壳抬升。另外,河流阶地的成因包括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化及侵蚀基准面下降等。

  本小题主要考查P地河谷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过程类问题仍然要进行阶段拆分,按照本小题的分值6分应该拆分为3个阶段,但是本小题实际上只能拆分为“袭夺前”和“袭夺后”两个阶段,另外第三个要点需要说明阶地的形成。袭夺前形成的是宽谷,宽谷是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的,此时河流流速慢;峡谷是河流下蚀形成的,此时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阶地是由于溪沟河下切侵蚀后原宽谷残留部分高于洪水位而形成的。思维可视化:

  (2)典型的河流袭夺地貌包括:①袭夺河,即低位河,袭夺处往往出现V形谷;②改向河,即高位河的上游部分,其流向发生改变,由原先流向被夺河改为流向袭夺河;③断头河,即高位河下游河段,因其上游被袭夺,来水减少甚至部分河段逐渐干涸,最终形成断头河;④袭夺湾,即袭夺点处,河流一般呈突然转弯的形态,落差大易形成跌水;⑤风口,即被袭夺的哑口处。

  本小题要求学生指出干谷段可能找到的河流袭夺证据,即证明该干谷段原先是连接袭夺点以上河段与鱼泡江的一部分河段。要想证明该问题,可从干谷段的河谷形态、走向与沉积物特征等方面入手。若河谷形态为宽谷,则说明其形态与袭夺点以上河段相似,而与溪沟河不同,因袭夺点附近原为溪沟河上游发源地,其形态为窄谷();若干谷走向与袭夺点以北河段呈自然延伸,则说明其原先是连接袭夺点以北河段与鱼泡江之间的部分;若干谷中沉积物的组成成分、粒径大小等与袭夺点以北河段一致,也能证明该问题。

  (3)本小题要求学生分析引水方案的优劣。好的引水方案一般是能自流,线路短。若两者相互冲突时,首选能自流的。首先分析能否自流,干谷段现已成为两河之间新的分水岭,其谷底海拔与P河谷中的阶地海拔相当,高于现在的溪沟河水位,故无法自流。而从袭夺点上游建库蓄水可抬升水位,提高取水口高度,能自流引水。另外,水库还有一个优势是能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所以该方案能够在旱季稳定供水。至于干谷段沉积物松散,下渗量大,个人感觉这一点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