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

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

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

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

无吝宴游过。

我将陈酿酬端午,天气更清和。

久逢知己千杯少,难得对酒当歌。

青草烟深,田园人俏,

免问前程谁同。

等闲识得东风面,岁岁万紫千红。

二分陶醉,八分花丛,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译文:

银池水荡漾着细波,栏杆映照着水光,池中新生的荷叶已经舒卷成圆圆的绿伞。香兰枝条正好用来沐浴,菖蒲花也被酿成了节令美酒,天气仍然清爽宜人。

正该在这良辰美景中沉醉畅饮,以美酒来酬谢这端午佳节,再配上一曲轻歌,才不辜负时光。狱署草深烟起,公堂里人影稀少,正是无案无事的清闲时刻,畅快地享受这一日的宴游吧。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赏析: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愿,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文关怀。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开篇两句描绘了端午节的自然景色。银光闪烁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微微泛起酒曲般色泽的波光之中,新长出的荷叶卷曲着,透出一片圆润的嫩绿。这里的“银塘”和“朱槛”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而“麹尘波”则形象地描绘了池水的清澈与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圆绿卷新荷”则进一步点明了初夏时节荷叶刚刚长出的清新之感,为全词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接下来三句描写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人们用兰草浸水沐浴,采摘菖蒲酿酒,天气还带着初夏的清新与和暖。“兰条荐浴”和“菖花酿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分别象征着清洁与祈福。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苏轼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也传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下阕开篇,苏轼劝诫友人黄守徐君猷,应在端午佳节尽情沉醉,用美酒与欢歌来酬答这美好的节日。这里的“十分酒、一分歌”形象地表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希望友人在节日里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最后三句,苏轼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愿。“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描绘了官衙的宁静景象,暗示徐君猷治理有方,政绩斐然,使得狱中无事,公堂清静。苏轼借此劝友人不妨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宴饮与游乐时光,不要因公务繁忙而错过这美好的节日。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是苏轼的一首佳作,通过对端午节自然景色和传统习俗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浓厚的民俗风情。同时,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1057年,他进士及第,随后步入仕途。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因坚持己见、直言不讳,多次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一生经历了多次被贬谪的命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1079年的“乌台诗案”,苏轼因诗作被认为讽刺新法,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在困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为卓越,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均有杰出贡献。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作开创了豪放派,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传统,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苏轼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极高造诣,他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绘画则以枯木怪石为主,主张神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