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袁林,决定在安阳多呆一晚。早上起来,再次来到文峰北街,然后沿三道街南行。此地为彰德古城所在,集中了众多人文古迹。过了东大街进入乔家巷后,街口有一家社区食堂,在里面买了两个肉包和一碗小米粥作为早餐。

继续南行,很快就看到了“韩王庙与昼锦堂”的侧门,旁边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标志,但看起来有点破。当时心中一沉,很怕它不能正常开放。绕到旁边的正门,见门口标有开放时间和票价,这才稍微心安。

开放时间为早上8:30,还要再等10来分钟。于是继续向南来到文明大道,然后左转向东,这里是彰德古城东南角的魁星阁景区。混入到早锻炼的市民行列,绕着城墙转了一圈,又原路返回到韩王庙。很幸运,韩王庙已经打开了大门。

韩王庙祭祀的韩王叫韩琦,北宋相州人,相州也就是现在的安阳。他和范仲淹是同事,而且都为北宋重臣,史上有“韩范”之称。只是他的名气相对范仲淹要小一些,可能是范仲淹那首《岳阳楼记》写得实在是太好的原因吧。

前不久到延安,了解到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负责西北军事。原来,当时与范同行的还有韩琦,他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同样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共同主持延州防务,防御西夏,“韩范”之名便由此而来。

韩王庙与昼锦堂,安阳小众秘境,见证北宋重臣的传奇人生

西北防务稳定后,韩范等人一起劝仁宗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因为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新政实施不到一年便中途夭折,二人也相继被贬。王安石变法发生的时间要晚一些,但最终的命运也都差不多。

韩琦被贬十年间,辗转在多地担任地方官,也包含自己的家乡相州。正是在此期间,他修缮相州府,并在府衙后扩建康乐园,把园中最主要的建筑取名昼锦堂,取“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欧阳修亲自撰写了《昼锦堂记》,蔡襄则亲笔书丹,刻于石碑之上,后人称三绝碑,如今仍保存在园中。另外,苏东坡还为其中的醉自堂写了记,足见韩琦当时在朝中的影响力。

1058年,韩琦重新被朝廷启用,并进入到北宋王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开始了10年的宰相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扶立了英宗和神宗两位皇帝,在英宗期间,曾7次加封,直至封魏国公。神宗继位后,他多次上书请辞,方获批准,神宗将相位虚设,以便随时征召韩琦就位。

此后,北宋又经历了王安石变法,韩琦最终再次回到家乡相州任职,直到病逝于相州官邸,终年68岁。神宗闻信,失声恸哭,停止上朝三日以示哀悼。

景区内的韩王庙原为韩魏公生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历代都有修葺。清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返京时路过安阳,曾拜谒韩王庙,并分别题写“器博道宏”和“适时济物”匾额。庙中供奉的韩琦像,头戴冕旒,显示了他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韩王庙旁边的花园就是昼锦堂旧址,只保留有大门、二门和奎楼等清代建筑,花园内杂草丛生,早已不见往日的辉煌。清代这里曾被扩建为昼锦书院,到了民国则被学校所占用,直到2006年,经过清理,才有如今的状态。

园内还有一座商王庙,始建于汉魏,历史更加悠久,纪念的是商王河亶甲,他也被当地百姓尊为“相堂之始祖”。河亶甲是商朝的第十二位君主,因国势衰弱,他将都城从嚣(郑州西北小双桥?)北迁于相,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内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