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文旅的春天
郭宏旺
二八月乱穿衣,在平城大同属常态。塞上的春天总是与冬天这个情人纠缠反复,让人捉摸不定,踩不准节点儿。虽置身于塞北惯有的、变幻莫测的冷、暖、风、雪、雨、沙的气象之间,毕竟我们终于卸下严冬那副凛冽的铠甲,满怀憧憬地拥抱了崭新的2025年的春光。桃粉梨白,各种花儿草儿竞相报道春的讯息。时光的步伐永不停驻,我们以一往无前的脚步盘点一年又一年过往中的希冀,汗水,欣喜,收获,感慨,抑或些许遗憾,不管哪一种,它们都非常值得我们珍惜,思考,收藏。
世界闻名的煤都大同,曾经以独树一帜的煤炭产业掀起过近百年乌金滚滚的“春潮”。而今时代发展,科技经济转型是大同笃定为之奋斗的新方向,近年来大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提升景点景区品质、优化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加大旅游营销推广,同时积极保护、弘扬本土的各项非遗文化,有力助推了城市转型的发展步伐。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古城业态,留住市井气息,古城大同正在拥抱一片光明的文旅之春。
这些年古城大同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
始于公元2008年,大同开始了一场与时俱进、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变革。一轴双城的设计规划,职能分明,古城修缮保护,直到古城墙的合拢和护城河的贯通,平城大同再现悠悠古韵。文瀛湖景区设计修建,兼顾城市、自然、环保、人文、美学等诸元素,层次合理,布局完美,天人合一,堪称一流。云冈石窟景区的成功维护扩展,城市里主题公园多了,文化广场多了,五大场馆的修建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马路拓宽了,新建的多条桥梁盘活了交通,城市的灯光工程全面完善,古城的夜景更美了。
站立古城墙眺望,城墙蜿蜒,大佛巨壮,华严古拙,名堂辉熠。极目四野,白登苍莽,采凉映雪,文瀛绿肺,湖天一色。一年300多天的大同蓝下,放眼城区纵横,古建肃穆,街衢网格,商贾兴茂,游人如织。漫步大街小巷,耄耋矍铄,英姿青春,晨钟暮鼓,人间烟火。天下大同,好一派景状。

实际上三年疫情之前,古城大同从硬件与软件上已经为转型文旅做了扎实的功课,可惜疫情的肆虐束缚了“凤凰”起飞的翅膀,如今瘟神远去,踌躇满志的大同文旅事业迅速步入正轨,并觅得最佳的突破口,终于走上康庄大道。首先,云冈石窟景区闪亮出镜,立刻爆火,华严寺,善化寺也火了,引来四方宾朋,八方游客,古都大同结结实实地熊抱了文旅兴发的灿烂春天。一部《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以点带面,推波助澜,悬空寺火了,觉山寺火了,永安寺火了,火到了省外,火到全国,火得一塌糊涂。 《风流一代》用22年的时间沉淀大同往事,定格古城人与物的时空瞬间,这部影片厚积薄发,浓缩、梳理新世纪之后大同市井生活的点滴过往与今生,以沉稳的定力展示了大同脱胎换骨的蜕变,从而吸引了无数民众关注的眼球。无尽的唏嘘感叹之间,也为古城大同留下一份无比珍贵的文化、历史、旅游、人文等方面的资料,或者叫无形且无价的底蕴资源。大同,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重地,生态旅游胜地。文化的春天永驻古城大同。
曾几何时,我们隔着漫天的煤尘凝视大佛的窘容。曾经那些年,我们站在垃圾遍地的小巷口,站在纸片塑料袋儿横飞的土城墙上,无奈又急迫地遥望着会不会到来的春天。又有多少个年头,我们怀揣宝贝,却在羡慕嫉妒兄弟城市们陆续走进新时代的春天。正如那位曾经履职大同、居功至伟的公仆所言:历史不会再给大同第二次机会了。而抱朴守真、砥砺奋进的大同人民也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实现成功转型。二十年,光阴疾,二十年磨一剑,古都大同已华变。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古城大同未来的春天势必越来越美好。
据大同市文旅局数据,2025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大同市6家重点监测景区(5家正常开放)累计接待游客39.50万人次,同比增长53.63%,实现门票收入1613.57万元,同比增长3.79%。其中,云冈石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8974人次,其中入境游客543人,实现门票收入872.57万元,同比增长25.85%;恒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6148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62人,同比增长24.4%,实现门票收入246.52万元,同比增长12.69%;大同古城累计接待游客169537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7.7715万元。(自豆包)
此外,据携程平台数据,大同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6%,途牛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大同线进入高铁游热门路线TOP10。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运营指数显示,进入3月份以来,大同城市旅游IP传播声量显著上升,游客流量热度分指数达997.08点,市场消费热度分指数达1878.07点,品牌关注热度分指数达1130.37点。(自豆包)
初春时节,塞北乍暖仍寒,可回逆的寒潮终究也抵不住热腾腾一碗刀削面、香浓浓一碗羊杂的热量,抵不住深巷里一声呵着热气的吆喝,抵不住粥棚摊档上飘来的缕缕鲜香。倒春风雪后,晨光中登高极目,大同盆地,方山永固,采凉映雪,火山连绵。暮色降临,古城内外华灯初上,夜色阑珊,笑语喧哗,七星、迎宾、开源桥上霓虹飞炫,桥下波与光交相辉映,眼前如幻如梦,疑似人间天上。四月初始,谷雨即至。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望六棱山桃粉,翠屏峰泛葱,听衘河汩涌,桑干波声。塞上依然不失清冽的春风里,我们仿佛已嗅见云中大地浓浓的春之气息,从草色遥看到绿肥红瘦,顾盼生辉的春日信使们伸出纤纤素手,轻轻翻过古城日历靓丽的末页,共同描绘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又一幅秀美的春之画卷。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古都平城,如描如绘。
图片多搜索于百度 致谢原作者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