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是广西直辖县级市,由桂林市代管。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居柳州、桂林、梧州、贺州、来宾5个市之间。东连平乐县,西接金秀瑶族自治县、鹿寨县,南与蒙山县、昭平县交界,北与永福县、阳朔县毗邻。桂林荔浦市先后获“中国衣架之都”“中国曲艺之乡”等称号。荔浦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荔浦芋、荔浦砂糖桔、荔浦马蹄被誉为“荔浦三宝”,均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皇室贡品”——荔浦芋更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获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入选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荔浦是全国砂糖桔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地区,也是广西最早引进、大规模种植砂糖桔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地区,示范带动广西30多个县区大规模种植,2020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列入广西农业品牌“广西好嘢”目录,2022年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荔浦旅游资源丰富,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拥有银子岩、丰鱼岩、荔江湾、荔水青山·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4个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马岭鼓寨、天河瀑布等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秦朝时县境属桂林部,汉初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荔浦县,隶属苍梧郡。县治在今县城西荔水北(青山镇荔江坪附近),因江边盛长荔草,似蒲而小,蔚然成片,气味芳香,故名荔蒲县,后讹为荔浦县至今。置县初,含今平乐、蒙山、荔浦等县地域。
三国时属吴。甘露元年(265年),析荔浦县地分置为荔浦、平乐、永丰、建陵四县。荔浦、永丰属始安郡,建陵属苍梧郡。
晋时,荔浦县属始安郡,建陵县属苍梧郡。
南北朝时期宋明帝(465年至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荔浦、建陵县均属始建国。南朝宋末废建陵县。
齐建武二年(495年)改始建国为始安郡,荔浦属始安郡。齐复置建陵左县,梁复改建陵县,治今修仁镇,隶梁化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荔浦县地分置隋化县(今蒙山县地)。荔浦属始安郡,建陵属梁化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荔浦置荔州,同时增置崇仁县(治今荔浦县西南)。荔州辖荔浦、崇仁、隋化、建陵四县,为在荔浦设置过的最高行政建制。同年析阳朔县复置永丰县,隶乐州。贞观元年(627年)以建陵县置晏州,增置并辖武龙、武化、长风三县。贞观十二年(638年)废荔州,崇仁县并入荔浦县;废晏州,武龙县并入建陵县,武化、长风两县改隶象州。建陵县与荔浦县同属桂州。唐长庆元年(821年)建陵县因避唐肃宗陵号讳改为修仁县,唐长庆三年(823年)改永丰县为丰水县。
五代梁时改丰水县为永宁县,属桂州。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永宁、修仁为镇入荔浦县,属静江府。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修仁县。随后,荔浦县治由城西荔水北迁至今县城东古城村。元祐元年(1086年)复永宁县。南宋绍圣二年(1095年)又废永宁县入荔浦县。绍兴三年(1133年),荔浦、修仁两县改属静江府。
元代,荔浦县、修仁县改属静江路。
明初,荔浦、修仁属桂林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废立山县为乡入荔浦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二月,分立山乡置永安州,同属桂林府。弘治四年(1491年),荔浦、修仁两县改属平乐府。景泰元年(1450年),修仁县治由今横水村老县屯马浪坪迁至横水村沉沙口屯。景泰七年(1456年),荔浦县治迁至今荔浦县城。成化五年(1469年),修仁县迁至今修仁镇,驻地建南街。
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袭清制。民国二年(1913年)7月废府改道,荔浦、修仁同属漓江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漓江道为桂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两县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荔浦、修仁两县属平乐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桂林民团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属增设的平乐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广西设立行政监督区,荔浦、修仁属平乐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各行政监督区改为行政督察区,荔浦、修仁改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平乐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两县改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八步区)。1949年,两县属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平乐区)。
1949年11月26日、27日,荔浦、修仁两县相继解放,同属平乐专区。1951年8月,撤修仁县,其大部并入荔浦县。1958年7月撤平乐专区,荔浦县改属桂林专区。1971年,属桂林地区。1998年11月桂林地、市合并后隶属桂林市。2018年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以原荔浦县的行政区域为荔浦市的行政区域,荔浦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滨江路6号。荔浦市由自治区直辖,桂林市代管。
行政区划
1950年4月16日全县划为3个区,县直属乡、镇各1个。栗木区辖镇东乡、龙窝乡、安东乡;青山区辖镇西乡、镇北乡、定西乡;两江区辖上北乡、中北乡、下北乡;县直属乡(镇)是镇南乡和荔城镇。
同年11月全县划分为5个区,辖11乡1镇。即一区辖龙窝乡、镇东乡、安东乡;二区辖镇西乡、镇北乡、定西乡、蒲芦乡;三区辖上北乡、中北乡;四区辖下北乡;五区辖荔城镇、镇南乡。
1951年2月增设第六区,辖定西、蒲芦两乡。
第一区增设汉田乡;第二区析镇西乡增置三河乡;第三区析上北、中北增置龙坪、桃大两乡;第四区分置马岭乡,全县划分为6个区,共辖17个乡(镇)。
同年8月撤修仁县,其所属桐江、七建、一致、东振、南和、永宁、崇义、团结、六保、九排、西元乡和建陵镇划归荔浦县。后增置第七、八、九、十区和金秀瑶民自治区。第七区辖安东、汉田乡;第八区辖建陵、东振、南和乡;第九区辖西元、一致乡;第十区辖桐江、七建乡;金秀瑶民自治区辖永宁、崇义、团结乡。
1952年初、全县划分为10个区,统辖24乡(镇),106个村(街)。
同年11月29日成立城厢区,辖金洋、安华两乡和荔城镇。
1953年3月,蒙山县的张村、寨村、杜莫、枫木林、上龙、六部等6个乡划入荔浦县置第十二区。4月,撤销第七区,其双和、桂东、启明乡和冷水、岩卷划归第一区;兴坪、南华(一选区划入安民乡)和观音山、白弄、凤田厂、丹竹塘、大罗山、葫芦岭、新村、川岩、桂山、古窖、大矮山、屯等、土角、大古窖划归第十一区;安疆、平化、汉田、安民乡划归第十二区,后改称第七区。同时,第一区的龙福乡、江口乡、中华乡划入平乐县;平乐县的安静乡拨给荔浦县。是年,县境区、乡(镇)、村(街)调整变动频繁,调整后,1954年4月,区、乡名称辖属为:
一区辖栗木、东阳、义敏、环河、思贡、盘瑶、安静等7乡。
二区辖青山、松林、永镇、荔青、双德、三河、庆云、新安、永安、三联等10乡。
三区辖花箦、福灵、大同、双安、太华、两江、龙坪、永福、同吉、同福、保安、大江等12乡。
四区辖马岭、文华、长安、同善、永明、永新、德安、广安、永坪、信阳等10乡。
五区辖大塘、永定、同仁、绥福、富德、庆华、西篮、凤联等8乡。
六区辖同蒲、福善、德民、仁联、茶城、清良、万全、万福、福文等9乡。
七区辖杜莫、安疆、六部、屯顿、寨村、张村、金洋等7乡。
八区辖建陵镇、三诰、柘村、联隅、四联、东育、福旺等7乡。
九区辖一致、三江、同安、夏塘、同扶等5乡。
十区辖桐江镇、七建、三友、鹿鸣、大蚕、高仁等6乡。
十一区辖兴坪、汉田、双合、桂东、启明、三冲、安民、南雄、凤岗等9乡。荔城镇(区级镇)辖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中山、水面等6条街和城郊。
1955年10月,将各区改为按地名称:栗木区、青山区、花簧区、马岭区、大塘区、蒲芦区、杜莫区、修仁区、兴坪区、荔城镇。同时,将原第九区的夏塘、一致、同扶划人鹿寨县,第十区辖属各乡拨给石龙县,荔浦县辖10个区(镇),83个乡。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由原来83个乡(镇)合并为30个乡(镇)。
1958年7月18日,三江乡划给鹿寨县。8月将全县29个乡(镇)合并为11个乡(镇),即栗木、青山、花篑、两江、马岭、大塘、茶城、杜莫、修仁、兴坪乡和荔城镇。同年,将乡改称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把11个公社划分为23个公社,共辖335个大队(圩镇)。
1962年8月,设区划小乡,全县调整为栗木、兴坪、杜莫、城关、青山、修仁、茶城、花箦、两江、马岭、大塘11个区和荔城镇(区级镇)。
1963年6月,花箦区并入两江区,荔城镇改为乡级镇,全县分为10个区103个乡(镇)。
栗木区辖思贡、东阳、义敏、环河、栗木、民强、安静、盘瑶乡。
兴坪区辖凤岗、兴坪、安明、广福、桂东、大瑶、双和、启明、汉田、三冲、兴义乡。
杜莫区辖三保、寨村、杜莫、金鸡、张村、屯顿、六部乡。
城关区辖安疆、金雷、沙街、五里、南雄、沙垌、黄寨、寨脚、田岭、荔城镇(属乡级镇)。
青山区辖永华、永镇、拱秀、松林、荔江、青云、满垌、青山、三联、德庆、三河、新安、庆云乡。
修仁区辖建陵、横水、三诰、塔石、木山、四育、福旺、大榕、念村乡。
茶城区辖茶香、平社、屯留、文德、利民、福文、蒲芦、福善、万福、万全乡。
两江区辖南源、大江、福灵、花箦、大同、凤联、太华、永坪、两江、双安、保安、官相、同福、龙坪、永福乡。
马岭区辖合安、德安、广安、马岭、新寨、永明、同善、克新、大地、文华、风凰、长安乡。
大塘区辖大塘、花岗、苏结、绥福、同仁、庆华、西仁、富德乡。
1967年,蒙山县榕垌乡划入荔浦县归杜莫区为乡。
1968年11月将10个区划分为13个公社1个镇,辖138个大队和3条街。
1969年,大塘公社的西隆大队分为西隆、高岸两个大队,修仁公社的念村大队分为念村、平村两个大队。
1975年1月,恢复部分大队原来的名称,即栗木的向阳、三忠、三新、红瑶分别复称义敏、河北、滩头、龙田、;城关的东风、红旗、新城复称田岭、桥富、古城;青山的革新复称满垌;茶城的红旗复称茶香;大塘的三忠复称庆华;其它不变。
1982年,地名调查,因一些公社名称与其它县地名相同而改动。11月24日,两江改为双江,栗木改为东镇;12月15日,兴坪改为新坪。
1984年8月,废城关公社并入荔城镇,修仁公社改为修仁镇,马岭公社改为马岭镇,其余10个公社改为乡,其中蒲芦公社改为蒲芦瑶族乡;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街道称居民委员会,荔城镇废除解放、向阳、红旗等街名,复称中山街、城东街、城西街,置环城街。
1987年,村民委员会改称村公所。
1990年,全县辖10乡3镇,134个村公所,7个居民委员会。
1991年,县辖荔城、修仁、马岭3个镇,东镇、新坪、杜莫、青山、三河、茶城、蒲芦(瑶族乡)、大塘、花簧、双江10个乡(民族乡),7个居委会(街道),134个村公所,1326个自然村。
1994年7月撤东镇(改称东昌)、新坪、杜莫、青山、花簧、双江6个乡改为镇,辖9个镇及三河、茶城、蒲芦(瑶族乡)、大塘4个乡(民族乡)。
1995年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
1996年3月,撤大塘乡改大塘镇,辖10个镇及三河、茶城、蒲芦3个乡(民族乡)。
2002年7月撤销荔城镇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中山、建新、沿江7个居委会和篓园、沙洞2个村民委员会,调整改设为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中山、沿江、建新、篓园、沙洞等9个社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2年7月,将2000年由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的荔城镇篓园、桥富、沙街、五里、金雷5个居民委员会又恢复为村民委员会。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全县其他12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也全部改为社区,设居民委员会,至此全县有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3个村民委员会。
2004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三河乡更名为龙怀乡(桂政函[2004]29号)。调整后,辖10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荔城镇、东昌镇、新坪镇、杜莫镇、青山镇、修仁镇、大塘镇、花箦镇、双江镇、马岭镇、龙怀乡、茶城乡、蒲芦瑶族乡。
2005年,全县辖荔城、东昌、新坪、杜莫、青山、修仁、大塘、花簧、双江、马岭10个镇,龙怀、茶城2个乡和蒲芦1个瑶族乡;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3个村民委员会,1161个自然村。
2010年全县辖东昌、新坪、杜莫、荔城、青山、修仁、大塘、花簧、双江、马岭10个镇和龙怀、茶城以及蒲芦瑶族乡3个乡,总面积1758.6km(26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1.7万亩,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02%。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7.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万人。
2020年总面积1758.62平方公里。荔浦市下辖10个镇、3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荔浦常住人口为334527人。
2025年4月,荔浦市下辖10个镇、3个乡。荔城镇、东昌镇、新坪镇、杜莫镇、青山镇、修仁镇、大塘镇、花箦镇、双江镇、马岭镇、龙怀乡、茶城乡、蒲芦瑶族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