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患疑云

文|罗庆洪

马嘶苗族乡东北部,有一条贯穿全乡的大山脉,中部凹陷形成一个大豁口,被分隔成西部老鹰山和东部小岩大营山。大营山靠近豁口地方,有一个大坳口,叫冷饭沟坳口。站在坳口上,东直接可远望到观文镇丫叉坳口,西则远俯马嘶场镇,地势险要。这里植被良好,森林茂密,西部山脚是马嘶哆啋湖,风景十分优美。

西部半山腰中,住着几户何姓人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任劳任怨。

1935年1月,农历已经是甲戌年腊月了。农村家家户户都在为年货而忙忙碌碌。几天前,村里保长来了通知,赤水河沿岸地区出现“红眉毛,绿眼睛”“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的匪,并要求乡亲们发现了要上报。    

老百姓提心吊胆,终日内心惶惶,生怕这样的“匪”哪一天到这个地方来。

寒冬腊月,天都黑得比较早。腊月二十八这天,乡亲们吃了晚饭,早早地关好门窗,准备睡觉了。忽然传来了狗叫声,有胆子大的,轻开房门,远远看到从冷饭沟坳口走来许多人。

这些人,拖着长长的队伍,打着火把,正沿小路下来。乡亲们赶紧躲进屋子,插上门栓,并且在门背后准备了一根木棍,以防不测。

外面渐渐听到嘈杂声,透过门缝,看到许多人,背着枪,举看火把,正沿赶场路,往马嘶场方向而去。

人太多了,整个夜晚,都是这样的人,不断地涌来,又不断离去。

“听我爷爷讲,当时以为他们是保长所说的匪,因此都很害怕,不敢出去,都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开。就这样,在惶恐中,熬过了漫长的一夜”。红星村八一社的村民何平说。

“好不容易天亮了。我奶奶最先起来,开门一看,天啊,坝子、烟坎,房后的沙土上,都是人,他们穿着很破旧,怀里抱着枪,互相靠着,有的倚着墙壁,和衣而卧。但最显眼的还是戴着有五角星的灰帽子。    

“看到门被打开,有一个当官模样的中年人喊了一声’老乡,打扰你们了’。奶奶听不懂,叫醒了爷爷。我爷爷出来后,很费劲才听懂他们话语,原来是红军。

【古蔺文史】匪患疑云

“我爷爷战战兢兢,十分害怕。

“难道这就是国民党宣传的匪?但又不像。他们个个都和霭可亲,对我们都很客气。

“我爷爷当时招呼他们进屋去坐,但是没有一个红军进去。

“纳闷的是他们离开时,竟然把我家的坝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整天,红军队伍不断地来,又不断地离去。

“看来国民党政府欺骗了我们。谁说红军是匪?要乱杀人?他们对老百姓是秋毫无犯的”。

四十来岁的何平,站在老家房子面前,指着旁边的小路继续说到。

“爷爷告诉我,红军在这里前后经过了两次。一是甲戌年腊月二十八,另一次是乙亥年正月十四。特别是正月十四那次,爷爷他们不害怕了,亲自招呼红军到家里喝茶,但还是没有一个红军进我家,非常遗憾。

“我幺公(何克银烈士)亲自看到红军,了解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建国后,他长大了,于是报名参了军。不幸的是,60年代,他牺牲在巴塘剿匪的战场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嘶人民在冷饭沟坳口西边山脚下修建了一座水库,还给它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哆啋湖。正是这个湖,解决了马嘶人民的饮水问题。

如今,这里山峦层叠,绿树成荫,如画风景,掩映着错落有致的梯田和农舍,炊烟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站在坳口半山的小路上,仿佛又看到红军迎面走来。他们如钢铁般坚韧不拔,像狂飙般迅猛,如划破长空的闪电,象征着正义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文字|罗庆洪

图片|罗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