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名人有了关联,桥便有了灵气….云湖桥也不例外。如,湘潭县云湖桥镇的“一座云湖桥(石井铺村戴家组),一条老街与一个名人(王闿运)”之间的关联,承载着云湖桥境域的人文历史,并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 新农村建设中,见证着云湖桥的风水轮回、 经济发展、人文变化、社会进步。其中,石井铺村湘绮组山塘湾的湘绮楼是王闿运故居旧址与终老地。也是2020年11月上旬,雪阳先一行专程专案涉足之地(王闿运故居旧址)。
王闿运(1833—1916), 湘潭籍,晚清 名臣,经学家、文学家, 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军志》 《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其中,在同治、光绪年间,他主编的《湘潭县志》、《衡阳县志》等地方志,文笔优美清丽,《山水篇》尤为精彩。他晚年移居回湘潭,有多处居所,每居一处,都名之为“湘绮楼”。
2020年11月上旬,雪阳先生一行搜寻王闿运故居(湘绮楼)遗址时,“王壬秋的故居,现在只存留一堵墙了。”在当地人口中,“王壬秋”便是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壬秋是他的字。当下,湘绮楼已是普通民居,门前铺晒着一些洋姜。据邻居周某介绍,王闿运曾在这里度过他的晚年,直到1916年去世。如下图所示,所遗留 墙体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湘绮楼因年久失修,逐渐坍塌,只留下断壁残垣,她便将其实施保护性利用,即当作民居后墙,修筑了三间砖瓦屋。因墙体较高,所以还有部分断壁高于屋面……值得一提的是,收录77个小故事的《王壬秋的故事》一书,由王家老佃户的后人周名扬老人所写,他今年78岁,居住在湘绮楼对面小山坡上,一直种田为生。

王闿运不仅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著作极丰、成就丰凡,在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卓越成就。他先后执教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和南昌江西大学堂,是中国最后一位书院山长, 学生达数千人。
其中,许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取得辉煌成就,如杨锐、刘光弟、蒋啸青、梁镇中、夏寿田、向燊、陈兆奎、程崇信、唐牧六等。同乡湘潭名弟子有齐白石、杨度、八指头陀、刘揆一、杨钧、杨庄、张登寿、曾招吉等。
当下,周姓俩兄弟及堂侄儿三户,均集中居住在此。当我们围绕“立着一堵黄色的三合土墙”,从外屋到里屋实地目测时,其约有三米宽、两米高。墙的另一侧,是一小片竹林,周家当养鸡场使用。
根据《王壬秋的故事》附的一张《湘绮名楼》示意图(周名扬绘制)显示,整栋湘绮楼在南向地坪处,建有“南天斗门”,进门便是荷花池与湘绮书院旧址,然后是湘绮楼(如下图所示)。
当年,王闿运从四川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归来,以历年薪俸及受四川总督丁宝桢、端方等人馈赠,在山塘湾的祖宅旁,购置百亩田,并亲自设计、建造了湘绮楼。但是,气势恢宏的湘绮楼,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2007年,湘潭县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曾带走遗址保存下来的一片瓦和一块写有“湘绮楼”的青砖,时间标注为“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
王闿运给当地融入浓厚的文化元素,也深深影响了这片土地。一生漂泊的王闿运晚年归老在这后,曾刻有一枚闲章:“家在云湖桥畔。”可见他在十分挂念家乡。云湖桥人也对这位千古词客引以为傲。民间有“云湖藏龙、白鹿栖凤”的说法,即,王闿运孕育于云湖,归葬于云湖的白鹿冲,均为宝地。
据介绍,王闿运在经学、文学、史学等方面有不小的成就,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严谨育人。刘安定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王闿运在教育方面的独特见解非常赞同,他认为王闿运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事业,功成不必在我。”这足以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王闿运提倡经世致用,以经史词章等来教化学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根据自己心得体会, 他提倡“以抄助读”法,规定学生每月读书,必须记下心得体会,并且自己要评审修改,同时还严厉禁止学生作业不得抄袭等。这一点,学者杨布生在《王闿运掌教尊经、船山两书院考》中就提到“王闿运规定,学生每月读书,必须记下心得体会,山长要审改评定,学生作业,不得抄袭陈文,或者请人捉刀代笔。”
为了鼓励学生,王闿运把学生们在经、史、词章方面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印刷,让大家相互学习。对于好学的人求学,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知识。一次,一个诗词爱好者写了几首诗请王闿运指点。由于没有学过,写出来的诗连基本的格式都不对,但是他还是耐心地批阅修改。有学生疑惑,“这根本不是诗,老师还修改做什么?”王闿运表示,只要他好学,就会给他传授知识,如果不修改的话,那他下次就不敢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怎么传承下去。
除了严谨,王闿运还很乐于育人、思想开明。杨度的妹妹杨庄喜欢写诗,他不仅收她为女弟子,在杨庄与王闿运的第四个儿子婚后出现家庭矛盾时,还表示不管怎样,她都是他的学生。等等,王闿运的子孙们在他的熏陶下,知书达理,没有哪个是娇生惯养的,个个都成了有用之才。
长子王代功是秀才,继承了王闿运的教育事业,《湘绮府君年谱》就是他写的;王家族谱就是第三个儿子王代舆编修的;第四个儿子王代懿,和杨度的妹妹杨庄结婚,曾留学日本;大女儿王无非嫁给了邓辅纶之子国献;二女王桂窳和胡锡燕之子元玉结婚;三女王珰的丈夫是衡阳常豫之子国笃……
同时,王闿运不拘一格收徒传教,说经讲学,他的门徒弟子很多。如齐白石、杨度、八指头陀等,都是旷世奇才。
此次探究王闿运故居旧址,一要感谢云湖桥党政办的同志,热情的接待,详细的介绍(如上图,是云湖桥镇镇政府前门);二要感谢石井铺村党支部赵书记,精准引领,现场解读(如下图,左角处便是 王闿运故居旧址);三要感谢周娭毑及家人对湘绮楼“立着一堵黄色的三合土墙”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加固…..当下,雪阳先生一行才有机会目睹王闿运故居旧址风貌。但愿王闿运故居(湘绮楼)旧址及其人文等,能得到当地政府更有好的保护,或有序的开发,让云湖桥的“老桥、老街与名人”之间,相得益彰,不同它处,并构筑湘潭县域“新时代、新文化、新经济、新云湖”之美丽屋场、美丽乡村。
来 源:雪阳印记【湘音湘韵 】
作 者:周 雪 阳【雪阳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