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百善,慧质兰心

—-记保康县尧治河福利院长钟光菊

    周建春、冯祖华、李永爱:百善为先岁月长,光菊卅载献衷肠。孤灯伴影情无尽,大爱无声暖四方。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平凡之躯书写不凡篇章,用点滴善举温暖世间冷暖。在保康县尧治河村,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如同一盏明灯,在福利院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整整 29 载春秋,她就是尧治河福利院长钟光菊。她的故事,采访结束后,仍久久萦绕于心,难以忘怀。

    在尧治河叙事诗采风活动中,孙书记提的最多的就是尧治河福利院院长钟光菊。2025 514日下午,杜军主任提议前往福利院进行采访,挖掘那些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奉献故事。怀揣着对这份未知的敬意与好奇,我们次日清晨踏上了前往福利院的程。福利院的早上,被一层淡淡的宁静所笼罩,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福利院的院子里,也照进了钟光菊那颗质朴善良的心。

    刚踏入福利院,便看到72岁的老人正在享用早餐。餐桌上摆放着一盘土豆炒肉丝、一盘家常豆腐,还有一瓶钟光菊自制的牛肉酱,以及一碗大米稀饭。老人们吃得很是香甜,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位老人骄傲地说:这是院长亲手做的,可好吃了。” 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对钟光菊厨艺的肯定,更藏着对她的深厚情感。而在院子边上,90 岁的老奶奶在晒着太阳,她刚吃过早饭,正悠闲地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老奶奶虽有些耳聋,但衣着干净整洁,样式时尚得体,丝毫看不出这是生活在福利院的老人。

    走进几位老人的卧室,两个老人正在看书,还有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吃喝拉撒全靠钟光菊一人照顾。从当初的 38 个孤寡老人,到如今只剩的位老人,钟光菊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29年来,她倾心呵护每一位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般。她的付出,得到了老人们和尧治河村民的高度赞扬,被评为保康县劳动模范,这是她用汗水和爱心换来的荣耀。

    从踏入福利院的那一刻起,钟光菊便深知这份工作的特殊与不易。与其他工作岗位不同,福利院里的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与生活上的细致照料。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福利院的各个角落,钟光菊便已早早起身。她要为老人们准备早餐,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却需要花费不少心思。因为老人们的口味各异,有的喜欢吃软糯的稀饭,有的则更偏好干爽的馒头;有的老人牙口不好,需要将食物切得细碎;而有的老人又可能因为身体状况,需要控制盐分或糖分的摄入。钟光菊总是细心地记下每一位老人的喜好与需求,力求让每一顿早餐都能满足老人们的味蕾,给予他们温暖的开始。

    厨房里,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灶台与案板之间。锅中的粥慢慢熬煮,散发着诱人的米香;案板上的蔬菜被仔细地清洗、切碎,每一片都透着新鲜。她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吃得不好可不行,得让他们吃得舒服、吃得健康。” 这简单的信念支撑着她日复一日地站在厨房里,用她的双手为老人们烹制出一顿顿充满爱心的饭菜。

    除了饮食,老人们的日常起居更是钟光菊操心的重点。她要帮助卧床的老人端屎端尿,帮他翻身、擦拭身体,防止褥疮的发生;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水药,确保他们按时服药;还要时刻留意老人们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安慰与陪伴。福利院里的老人大多无儿无女,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独感常常会侵袭他们的心灵。钟光菊就像一位贴心的家人,用她的耐心与细心填补了这份空缺。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身体不适而情绪低落,整天闷闷不乐,不思饮食。钟光菊来到老人身边,轻声细语地询问他的感受,安慰他不要着急。她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联系医生为老人检查身体。在医生确认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后,钟光菊又陪着老人聊天,转移他的注意力。从老人的年轻时代的故事,到福利院里的趣事,她用幽默的话语逗得老人开怀大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心情逐渐好转,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躬行百善,慧质兰心—-记保康县尧治河福利院院长钟光菊

    福利院里的卫生打扫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钟光菊要求自己和工作人员做到室内室外一尘不染,让老人们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她常常带头打扫院内的卫生,从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到院子的每一片树叶,都不放过。她说:干净的环境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身体也会更健康。” 在她的带领下,福利院的每一个角落都透着温馨与和谐。

    福利院都是尧治河以前的残障老人和收留了房县、谷城和神农架流浪过来的老人。从建院时的38人,一个又一个年事过高的老人离世,只剩下5人了。院民少了,服务人员也不要那么多了。2017年开始,福利院的服务员陆续调往其他岗位,院长和服务员的重任便落在了钟光菊一人身上。她不仅要操心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还要负责院内的各项事务,事无巨细,劳心劳力,亲力亲为。福利院的厨房、餐厅、卧室,庭院,处处都打扫得一尘不染,明窗亮几,井然有序。钟光菊用她的勤劳和细心,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却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7 年,钟光菊因病在头部做了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之际,村里曾请了一个责任心较强的人来接替她的工作。可没过几天,那人便因无法承受这份工作的压力而选择离开。五个老人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缝补浆洗,以及室内室外的卫生,让这位接替者忙得喘不过气来。更难以忍受的是老年人身上的老年味、卧床老人的拉屎拉尿以及翻洗擦身的繁重工作。

    钟光菊在身体稍有好转后,便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福利院。她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凭借着对这份工作的执着和对老人们的关爱,仍然扛起了这份重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在尧治河福利院,钟光菊对老人们的爱,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房;又似深谷幽兰,虽不张扬,却芬芳四溢。她的爱,藏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却在不经意间化作催人泪下的感动。

     福利院曾住着一位姓老人,他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刚入住福利院时,老人总是郁郁寡欢,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孤独与绝望。钟光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于是,钟光菊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和他聊天,听他讲述过去的岁月。

    有一次,老人突然生病,高烧不退,意识模糊。那天正值暴雨倾盆,钟光菊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往村卫生室赶。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泥水溅满了她的衣裤,可她全然不顾。她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让老人得到救治。经过医生的紧急治疗,老人终于退烧,慢慢恢复了意识。老人醒来后,看到钟光菊疲惫不堪地守在床边,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颤抖着说:光菊啊,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就交代了。” 钟光菊却轻声安慰道:大爷,您就放心吧,有我在呢,您肯定没事的。

在钟光菊的悉心照料下,姓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他逢人便说:光菊就是我的亲闺女,要不是她,我这晚年可不知道该怎么活。” 这位老人只是钟光菊众多照顾对象中的一个缩影。在她心中,每一位老人都是她割舍不下的牵挂。

    还有一位姓老人,性格极为倔强,总是对福利院的安排挑三拣四。有一次,福利院组织老人们进行一次集体活动,目的是让老人们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可这位老人却坚决不愿意参加,还对钟光菊大声嚷嚷,说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如让他一个人安静地待着。钟光菊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坐在老人身边,听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原来,老人担心参加活动会让自己过于劳累,而且他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与其他老人没有共同话题。了解了老人的顾虑后,钟光菊便开始劝导他,告诉他活动会让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她会全程陪伴他,确保不会让他感到劳累。同时,她也向老人介绍其他老人,鼓励他尝试与大家交流。经过钟光菊的耐心劝解,老人终于同意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他渐渐融入了集体,与其他老人聊得不亦乐乎,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钟光菊的爱,不仅体现在对老人们的日常照顾上,更体现在她对老人们的尊重与理解中。福利院里有一位老人,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钟光菊没有强制要求老人参与集体活动,而是默默地为老人准备他喜欢的食物,每天为他打扫房间,给他洗衣端水,确保他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她还为老人买来了收音机,让老人可以通过听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慢慢地,老人开始主动与钟光菊交流,甚至愿意走出房间,与其他老人互动。他说:光菊没有嫌弃我这个老顽固,她用真心打动了我。

    在福利院里,有一位姓的盲人老人,他的世界被黑暗笼罩,心灵也被疑虑填满。钟光菊为他洗衣服,老人却疑神疑鬼,骂她把衣服换了;钟光菊给他盛饭,老人又说那是没吃完的剩饭。一次,老人突然暴怒,用木棍狠狠地打在钟光菊的腿上,疼得她几天不能落地。可钟光菊没有一丝怨言,反而更加用心地照顾他。她轻声安抚老人的情绪,耐心地解释,用自己的善良和包容,一点点驱散老人心中的黑暗与疑虑,用爱温暖着这位看不见光明的老人。

    福利院里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世,每一次离别,都是钟光菊心中深深的痛。有一位与她相处多年、感情深厚的老人去世时,钟光菊悲痛欲绝。她回忆起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最初老人对她的不信任,到后来像亲人一样依赖她,那些画面历历在目。她为老人的离去而伤心,但同时也为自己能陪伴老人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而感到欣慰。她擦干眼泪,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她知道,福利院里还有其他老人需要她的照顾。

    29年如一日,钟光菊的坚守,如同山间清泉,虽历经坎坷,却始终清澈流淌。她用自己的爱与奉献,为老人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她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透露出伟大的力量,令人潸然泪下,也激励着每一个人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与善良在这个世界永恒传递。有是曰:

    幽径深山物复苏,光菊载守孤庐。骂声木棍皆无畏,大如兰爱似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