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业的“顺”,保证轨道的“平”

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只要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平缓,不出现陡然突变,波形图不会出现超限记录。直线地段,轨距或水平,如果都是从小逐渐到大,又从大逐渐到小,保持了设计规定长度,波形图会把这段范围当作曲线,运行列车也能顺利通过,不会产生水平加速度。

所以,要高度重视作业当中的以下几个“顺”。

1.高低要“顺”

线路纵断面,短距离内不出现凸凹不平的变化,这里包括做临时补修的每一撬,每起道捣固一撬或是垫板一撬,前后都有捣(垫)或未捣(未垫)的结合部,这个结合部往往是动态出分的所在,要注意处理好结合部的“顺”。

工务维修作业应重视作业的“顺”,保证轨道的“平”

2.水平要“顺”

线路平面,在直线段,不出现水平突然“+”、突然“一”的变化,当长距离的水平由“+”变“—”或“—”变“+”时,注意中间保持- – 段近零距离;缓和曲线不可出现“+”、“—”水平,防止出现台阶三角坑;圆曲线水平应保持一边倒,要么全部为“+”,要么全部为“—”,最好做成为“+”,可以适当的放宽曲率要求。当出现长大曲线难以做到时,“+”、“—”变化要平缓,中间尽量保持一段近零距离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或“一”,要保持一致,并注意直缓、 缓圆、圆缓、 缓直点的顺坡,使其“顶”点不凸,“凹”点不凹。在道岔群区域,特别要注意不能以静态道岔的水平标准股各自为主,要重视不同开向道岔之间水平平顺度的衔接,保持整个道岔区域及其前后与线路水平衔接的平顺。

3.轨向要“顺”

直线段轨距,一-定要注重千分率,保证每- -米中的变化值不大于1nm,即千分率不大于1‰。比如说相邻“+2”、“-2”的轨距,在静态和动态都是允许范围的管理值,如果其两点相距1.5 m,则轨距变化率已达到2.6‰ ,在正线上,已经属于严重超标。

缓和曲线,轨距有加宽者,要保持轨距递增或递减的均匀平缓(也包括正矢的递增或递减均匀平缓);圆曲线的圆顺,不能只看正矢符合允许偏差管理值,要看相邻点的正矢差值及圆曲线内的最大最小正矢差值。比如说,半径R=2800 m的曲线,其圆曲线的计划正矢F= 18 mm,按圆曲线的正矢允许偏差管理值为3mm,在圆曲线范围内曲线正矢可以允许加3 mm成为F=21 mm,也可以减3 mm成为F=15 mm。但根据这个差值,通过反算,该曲线半径已由2381 m渐变为3333m,形成一个曲线范围内曲线半径的变差值达近1000m;问时也因如此,曲线未被平衡欠超高由52mm渐变为108mm,曲线的曲率也由0.3变化到0.42,曲率变化频率快、变化值大,本身就说明曲线不圆顺。

在日常作业中要重视顺坡,例如缓和曲线或者圆曲线换轨一定要考虑钢轨侧磨,如果侧磨大于3mm就不能进行焊接,却需要焊接时候,铝热焊完成后应立即加固处理
如上图换轨地段出现水加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超垫处所水平胶垫没有及时回复,或者漏放胶垫造成水平,还有一种是轨距不顺引起的轨距变化率,过度追求轨距为1435mm,而忽视了前后轨距顺坡。换完轨后,轨距一定要逐根枕木进行测量,确保不超限。
第二种情况就是如果侧磨较大地段,提前用测磨仪测量数值,如果轨距较大,人为将换轨地段轨距做顺,避免晃车和出现车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