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

北魏《元倪墓志》,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民国初年由河南洛阳姚凹村农民耕作时发现。该墓志石高74厘米,宽73.5厘米曾辗转于常熟曾炳章、吴兴蒋榖孙、番禺陈渔春等藏家之手,1960年入藏上海博物馆,成为该馆碑刻收藏中的重器。

墓主元倪(484-499年)系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玄孙,属皇室贵胄。29岁任员外散骑侍郎,34岁病逝于洛阳,后追赠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墓志铭文详述其家世谱系,高祖道武帝、曾祖广平王、祖父任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封南平康王。父为定州刺史南平安王。

其家族地位显赫,是研究北魏宗室制度的实物文献。该墓志的出土正值民国时期元氏墓志大量现世之际,因书法成就突出,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

《元倪墓志》的书法风格展现了北魏晚期书风的重要嬗变。

其时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改拓跋为元姓,迁都洛阳,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在此背景下,该墓志书法呈现出对南朝书风的主动吸纳,形成方圆并济、刚柔相融的独特笔法体系。

相较于早期魏碑常见的方硬切笔,《元倪墓志》中大量使用圆转笔锋,这种处理弱化了刀刻的锐利感,使整体书风趋于温雅。此类笔法既保有北碑的骨力,又融入南派的韵致,形成“刚劲处不失温润,秀逸中暗含峻整”的审美特质。

学者刘熙载评王羲之“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在此碑中已有清晰呈现。

《元倪墓志》在楷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北魏碑刻多呈现隶楷过渡的“不成熟”面貌,而此碑已具备成熟楷书的典型特征。

魏碑书法作品《元倪墓志》欣赏

刚劲处不失温润——魏碑书法《元倪墓志》高清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