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63岁男性,体检发现肝脏左叶一直径约10cm的占位性病变。有乙肝的病史,未行系统正规治疗,乙肝DNA2.66E+5 IU/ml,血AFP值正常。完善术前相关准备,MRI增强提示肿瘤主要位于II、III段,距MHV有一定距离,左肝蒂未见侵犯。

我们5孔法建立气腹,先行游离肝脏,超刀切断肝圆韧带后,游离切断镰状韧带直达第二肝门,稍稍显露肝左及肝中静脉的大致轮廓,顺势向右离断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

挑起肝脏左外叶,由冠状韧带断端处打开小网膜囊,顺尾状叶Spiegel部与左外叶之间沟部切开小网膜直至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左侧缘,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紧临肝圆韧带左侧缘,由浅入深以超声刀将肝脏打“薄”,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S2,S3肝蒂及肝左静脉,将肝左外叶连同肿瘤完整切除。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第2天开始下床活动、进食,目前已康复出院。

思考与讨论: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laparoscopic left lateral sectionectomy,LLLS)被认为是治疗左肝外叶病变的经典术式。在操作流程标准的探索过程中,“模式化法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与“腹腔镜两步分层法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具有代表性,以下简称“模式化法”和“两步分层法”,结合阅读相关论文以及自身临床实践体会,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比较:

1.建孔:均采用“四孔法”建孔

模式化法:主操作孔位于左侧肋缘下腹直肌旁,2个辅助操作孔分别位于左、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附近,右侧副操作孔12mmTrocar于主操作孔位于同一水平,左侧副操作孔5mmTrocar低于此水平,与主操作孔连线平行于左肋缘。

两步分层法:脐周穿刺孔为观察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各置 5 mm,12 mmTrocar,后者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 5 mm 为另一副操作孔。


2.游离肝脏

两种方式游离肝脏无明显差异,都是对肝周韧带进行常规离断;对于巨大的恶性肿瘤,可能用采用原位“前入路”切除的方式,先切肿瘤,再断韧带。对于Arantius管的处理并未特别提及,我的习惯在暴露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游离切断的Arantius管,会对后面的断肝及“打枪”减少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

3.肝门阻断

模式化法常规不进行第一行肝门阻断,不预置肝门阻断带;

肝左外叶切除|模式化法与两步分层法的对比
两步分层法多预置阻断带,必要时使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期较少阻断,亦不单独处理左外叶动脉。

4.II、III肝蒂

两种方式均以镰状韧带左侧缘由浅入深对肝实质进行离断,目的是将肝脏打“薄”,让切缝闭合器断II、III段肝蒂时击发压榨更稳,需1~2钉。

模式化法除了离断肝蒂上方肝组织,还会抬起肝左外叶,对肝蒂下方肝组织适当离断,从上下两个方向一起薄化II、III段肝蒂。

两步分层法强调闭合肝蒂前,需确认肝左外叶胆管内无结石。


5.肝左静脉

两种方式均不刻意追求过于显露肝左静脉,强调一个“粗”分离,肿瘤紧临肝左静脉根部时除外;Endo-GIA的头端需超过肝组织1.5cm以上,方能确保切割闭合完全。

6.肝断面处理

创面以双极电凝等止血,较大的出血点或胆瘘以4-0或5-0无损线进行缝扎止血。

每一种术式流程标准化的探索都是各中心对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流程化,以利于各级医院学习借鉴。各种方法都值得反复学习,如果通过学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我理解这个术式本身,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以上内容参考了相关文献,以及公众号《栋悉胆道》视频库中的相关视频、还有互联网的相关手术视频,非常感谢!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国栋,胡明根,刘荣.模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附 71 例临床应用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4)

2.尹新民,徐威,成伟,等. “两步分层法”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