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别人说,肝脏好不好不能靠感觉,你觉得你的肝脏健康吗,有没有什么症状?”赵大姐坐在阳台上,剥开了一个橙子,突然问坐在旁边的李大爷。
李大爷用手摸了摸肚子,叹了口气:“我也不确定,最近有时候感觉肚子胀,吃东西也没胃口,不过以前没什么感觉。”
赵大姐听到这话后,皱了皱眉,她提醒李大爷,肝脏的健康,除了靠自己感受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方法需要关注。
许多人对肝脏的保健常常凭直觉和主观感觉来判断,然而肝脏疾病往往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病人在肝脏已经损伤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明显的感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了解肝脏健康的真正表现,不仅仅要依赖个人的感觉,还要从一些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很多人认为肝脏健康就应该是没有任何不适,但事实上,很多肝脏疾病在初期并不会带来明显的症状,肝脏的问题通常通过肝功能检查来诊断。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肝脏的健康状况。
其中,ALT和AST是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伤的最直接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脏中,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进入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ALT的水平较低,但如果血液中的ALT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炎症或损伤,常见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另外,白蛋白的水平也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肝脏功能不全,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蛋白质。
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通常提示肝脏存在代谢异常,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的损伤或胆管阻塞所致,因此,定期的肝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有的家人曾经患有肝病的、长期饮酒或肥胖的高危人群,定期做肝脏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肝脏疾病恶化。
虽然很多人认为肝脏不痛不痒,但实际上,肝脏疾病往往会在腹部表现出不适的症状,特别是肝脏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时。
腹部胀痛和不适挺常见的,这是因为肝脏在腹部右上方,受损后可能会肿大,而这种肿大通常会引起腹部不适。
当肝脏受到病毒、脂肪堆积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时,肝脏开始出现炎症或增大,患者会感觉到右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这种不适感可能在进食后加重。
特别是吃油腻食物时,疼痛可能更加明显,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出现腹部肿胀感,甚至感觉肚皮像被撑开一样,给人一种持续的沉重感。
如果肝脏的损伤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如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这时可能会出现黄疸、体重快速增加、腹水等表现。
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出现这些腹部不适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检查,避免拖延病情。
皮肤和眼睛发黄是肝脏功能受损时最常见的外部表现之一,尤其是当肝脏的解毒功能受到影响时,肝脏负责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转化并排出体外。

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就会在体内蓄积,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这就是黄疸,黄疸的出现通常是因为肝脏无法有效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从而沉积在皮肤和眼白部分。
胆道阻塞、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都可能导致黄疸的发生,因此,如果发现皮肤和眼睛发黄,尤其是伴有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黄疸不仅仅是肝脏问题的信号,它还可能是某些肝脏疾病的早期预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检查肝功能,尤为重要。
很多人习惯凭自身感觉判断肝脏是否健康,但肝脏病变通常比较隐匿,很多症状在早期并不明显。
仅凭个人感觉无法准确判断肝脏健康,肝脏的健康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来评估,特别是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和影像学检查等,能够帮助及时发现肝脏的潜在问题。
如果出现腹部不适、黄疸、头晕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早期发现问题,避免病情加重,保持肝脏的健康。
那么,除了定期的肝功能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肝脏健康,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或食物,能帮助肝脏更好地排毒、保持健康?
除了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和保持健康饮食,保护肝脏还需注意日常作息,一方面,保持充足睡眠对肝脏很关键。
晚上是肝脏自我修复和解毒的黄金时间,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避免肝脏受损。
另一方面,保持适度运动对肝脏健康也很关键,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肝发生风险。
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帮助降低体脂肪,缓解肝脏的压力,避免过度的饮酒和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也能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减少肝脏疾病的风险。
有些食物能保护肝脏,比如富含抗氧化剂的西蓝花、菠菜、胡萝卜、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肝脏排毒、减少炎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