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中医何友为。
行医这些年,遇到最多的患者抱怨就是“浑身不得劲儿”。仔细一问,要么是胃口差、腹胀不消化,要么是总生闷气、情绪低落,舌头一伸,还满是齿痕、舌苔厚腻。
其实,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背后都指向同一个 “病根”—— 肝脾失调,痰湿内蕴。
中医常说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舒畅才能推动脾胃运化,脾胃强健才能化生气血供养肝脏,二者相辅相成。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焦虑、暴饮暴食成了常态,肝气容易郁结,脾的运化功能也跟着“罢工”。
肝气郁结,就像河道被堵,水液代谢不畅,痰湿随之而生;脾失健运,好比粮仓漏了底,水谷精微无法正常吸收转化,又加重了痰湿。二陈丸虽能化痰,却少了疏肝健脾的“源头治理”;逍遥丸重在疏肝,对痰湿的化解又稍显不足。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个堪称“全能选手”的中成药——越鞠丸。
越鞠丸出自元代名医朱震亨的《丹溪心法》,别看它只有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这五味药,却巧妙对应了气、血、痰、火、湿、食六种郁证。
【香附】疏肝理气,为治气郁之要药;
【川芎】活血行气,助香附解血郁;
【苍术】燥湿健脾,把脾被痰湿困住的“手脚”解开;
【神曲】消食和胃,化解饮食积滞;
【栀子】清热泻火,清散郁久化火之象。
全方配伍精妙,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健脾化痰,还能兼顾气血火食,可谓标本兼治。

以案说医
前段时间,有位35岁的李女士找到我。她总感觉胸口像压了块石头,闷闷不乐,吃点东西就胃胀,大便黏腻不成形,月经也经常推迟、量少色暗。
我为她把脉、看舌,发现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典型的肝郁脾虚、痰湿阻滞。
结果&思路
李女士胸口闷、情绪低落,这是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的表现,所以需要用药物来疏肝理气,而越鞠丸中的香附正是疏肝理气的要药,能疏通肝气,让气机顺畅起来;
她胃胀、大便黏腻,是因为脾虚导致痰湿内生,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苍术燥湿健脾,能有效去除脾胃中的湿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月经推迟、量少色暗,说明体内有气血郁滞的情况,川芎活血行气,配合香附,能更好地疏通气血;
同时,她脾胃功能差,饮食消化不好,神曲消食和胃,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考虑到肝郁久了可能化火,栀子清热泻火,防止郁火产生。
综合来看,越鞠丸的这五味药,正好针对李女士肝郁、脾虚、痰湿、气血郁滞等问题,切中病机。
于是我让她先停用其他药物,改服越鞠丸,叮嘱配合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
一个月后复诊,李女士说胸口不闷了,胃口好了很多,大便也正常了,情绪也没之前那么低落。我让她继续服用半个月巩固疗效,后来随访,她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月经也恢复了正常。
最后老何还想跟大家念叨两句: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整体调理。越鞠丸虽好,但每个人体质不同,症状表现也有差异,使用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辩证加减。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扰,别盲目跟风用药,不妨找专业医生看看,找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
老何心里话
我是中医何友为,公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研究4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
长按添加 免费咨询
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之余,我坚持撰写科普文章,盼能用简单话语,分享中医调理、中成药运用之法。
由于门诊量较大,很多患者常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 ↑↑与我联系。我定会尽己所能,为大家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帮助与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