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王富春教授,创立的“镇静安神针法”治失眠。
王富春教授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在针灸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其独创的“镇静安神针法”为主治疗失眠,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接下来,我们便将会从镇静安神针法开始,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位大多数人闻名却未曾谋面的针灸大咖。
#1
人物简介
王富春教授为1961年4月生人,籍贯辽宁省新民市。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临床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针灸协会会长、吉林省睡眠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教学名师。为双师型专家,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60余部,培养博硕研究生200余名。
#2
镇静安神针法
王富春教授针对临床常见的失眠症,独创了“镇静安神”针法,率先提出因精、因气、因神的“三因”新理论,以及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的“新三才”取穴方法。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的范畴。其表现主要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等。早在《内经》中便有指出,睡眠的发生与人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密切相关,即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阳主动则寤;夜行于阴经,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王富春教授又对“阴阳不调,阳不入阴”的失眠病机进行了进一步阐发,提出失眠的“三因学说”,“三因”即“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主因,“气机逆乱,营卫失和”的次因,以及“精髓不足,脑失所养”的辅因。王富春教授认为,失眠一症病因虽繁,但终不离情志过极,暗耗心血,致心失所养,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
“镇静安神”针法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特点:①取穴突出“天地人”,即四神聪在上应于“天”,神门主神在中应于“人”,三阴交在下应于“地”;②针刺手法突出“浅中深”,即浅刺四神聪、中刺神门、深刺三阴交;③治疗时间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取下午15:00~17:00为宜,使在阴旺之时更助其阴,制阳敛阳不使浮动,同时重安其神,使守其舍,阳静神安以入睡。
循经取穴
四神聪——统调气血、引阳入阴、镇静安神
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是调理失眠的关键部位。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前后两穴均在督脉循行路线上。督脉直通于脑,又有支脉络肾贯心,而心脑所藏之神乃不寐之核心,肾之精气充盈是保证睡眠的重要因素。此外,四神聪的左右两穴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肾,与阴阳跷脉关系密切,跷脉入脑之后与眼睑的第2次联系可表现在司眼睑开合而主睡眠。
神门——疏通心经之经气,养心安神
心为元神之府,君主之官,为失眠发病所属之脏。心经原穴神门,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神门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意即出入之处为门,为心气出入之门户,针此可开心气而散郁结。《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输。”《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活动,皆由心所主持。此外,亦有研究表明神门穴治疗失眠的有效性。
三阴交——同调肝脾肾三脏,益阴潜阳
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交会穴,三经之枢纽,肝、脾、肾三脏与周身之气血、阴阳、心之关系密切。“脾主中,肾肝主下,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三阴交既能健脾胃,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为调理肝肾脾三脏病症的要穴。其具有健脾和胃,清热除湿;调节冲任,补肾填精;养脑安神,镇惊止痉;疏筋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精气神取穴
四神聪在头应天主气,神门在手应人主神,三阴交在足应地主精,故谓精气神取穴。
四神聪穴居人体最高处,位于三阳五会之百会穴周围,百会属督脉,督脉统诸阳,总督一身之阳经,疏畅气机,引诸气上行,充养脑窍。
心为元神之府,原气出于神门,取之可以通心经以调心养神;其穴五行属土,为本脏之子穴,故又可取“实则泻其子”之意,直降心火,交通心肾。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同调肝脾肾三脏,脾肾先天与后天同调,肝脾肾共奏调气养血之功,滋养阴血、填精益髓。
三穴相配,阴精既充,阳气得涵藏之处,神方归其所,阴阳复其常律。诸穴相合,上抑下引,阳趋缓,入于阴则得寐矣。
阴阳相协
“调理阴阳,使卫阳入于营阴”为治疗失眠之基本要义。王富春教授之方,从取穴部位来看,头部为阳,手足为阴;四神聪四穴居头顶为阳,神门、三阴交各两穴,位四肢腹面为阴,阳部与阴部取穴之比为1∶1。八穴配伍达阴阳相合、刚柔相济之目的。

针刺手法
四神聪在头应天,浅刺至天部,前后两穴逆督脉循行方向进针,属迎而泻之以潜阳;左右两穴针刺部位距百会1.5寸(原定位为1寸),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顺其经脉循行方向针刺,随而济之以滋阴。四穴均平刺15~18mm,针尖力求达到帽状腱膜下,针体不进不退,行针手法以小幅度、快频率捻转为主,力求获得沉、重、下压的得气感觉,以达抑阳重镇之效。
神门在中应人,中刺至人部,直刺13~14mm;三阴交在足应地,深刺至地部,直刺15~20mm,神门、三阴交,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以柔和微酸麻感觉为度,以达育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功。
王富春教授重视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失眠的发生不但受阴阳变化的影响,同时与自然界的昼夜晨夕、四季气候有着一致的节律。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气血通行于十二经,各个时辰均有其值时之经脉,本法针刺取申时,此为阳退阴进的时刻,择此时治疗,阴始旺而阳始衰,助阴滋阴而养血,制阳敛阳不使浮动,同时重安其神,使守其舍,阳静而神安。且根据子午流注之纳支法,此时为足太阳膀胱经值时,足太阳经多血少气,顺时潜阳而育阴,取穴施术,可奏事半功倍之效。
应用与推广
王富春教授创立“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结合现代社会失眠症发病人群的新特征,切中失眠症“阳不入阴”的病机关键,在腧穴组合、操作方法、治疗时机3个临床治疗的关键要素方面均开辟了新的思路,理、法、方、穴、术形成完整连贯的有机临床理论思维体系,对于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在1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支撑下,课题组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形成了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诊疗方案,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镇静安神针法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其处方组穴和头针技术操作均被列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部分相关研究成果被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并通过国际标准的验收,也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医针灸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为针灸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针灸学会将其作为确有疗效的针灸特色技术,向所属会员组织推广,并在其网站发布,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
全国相关中医学专家在了解了“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的相关研究成果之后,均对该疗法进行了肯定。
“组方科学、针法独特、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中国针灸学会李维衡会长
本文主要参考摘录《王富春教授“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经验撷要》一文编写
王富春教授将传授【古典针灸】特色针法
授课时间:4月27-29日
授课地点:北京. 首都国医名师大讲堂
电话:153 1167 5857 王欢
传承内容一:古典针法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周炎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网球肘
“白虎摇头”针法治疗腰痛
“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
创建“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
创建“振阳针法”治疗阳痿
创建“调胱固摄法”治疗小儿遗尿
创建“冲任调宫法”治疗不孕等特色针法经验,
传承内容二:配穴选穴思路精髓:“同功穴”、“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主症选主穴,辨证选配穴,随症加减穴,善用效验穴”的临证选穴要诀思路。
一起来北京学习吧,欢迎链接欢欢哦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