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跳岛战术
1944年5月,此时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岛上的士兵大多已经奄奄一息,看着同伴的尸骸和皮肤糜烂的士兵。
他们似乎忘却了恐惧,因为他们的脑中只剩下两个字,“饥饿”。
日本士兵已经忘却了那是曾经患难与共战友的残骸,那些血肉是他们苟延残喘的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同类相食的骇人景象之后,军部已经颁发了存活士兵禁止食用殉者尸体的禁令了。
他们何尝不想反击?
可是迎接他们的,不仅是美国空军和沿岸海军的空袭和轰炸,还有岛上澳大利亚军队,全方位无死角的平推炮轰。
他们被包饺子了!
面对如此惨烈场景,他们也不是想过投降,但是曾经投降的过万战友都已经神秘地被消失掉了。
此时的他们内心已然明白,他们曾经空袭澳洲达尔文港一事,已被澳军刻入骨髓,深深记恨上了。
在两个月后,岛上20万日军竟然只有1万得以生还,而其余的全部丢失了性命,甚至许多已经尸骨无存。
如果此时按照之前的战术,完全依靠火力平推新几内亚岛,虽然依然会凭借强大的火力取得最终胜利,但恐怕会陷入与日军长久的消耗战,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于是,跳岛战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也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会有开头日军惨烈的一幕。
塔拉瓦战役后,美军在两栖登陆作战中,首次面临日军猛烈的还击。
此战美军共有1696人丧生,2296人受伤,可谓代价惨重。
日军不要命的打法,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给美军很大震慑。
特别是,当时美军两栖登陆死伤的视频传到国内,引发国内一片哗然。
大兵都是漂亮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怎么能与日本鬼子打如此惨烈的“填人大战”。
当时日本在太平洋侵占了上百个岛屿,几乎每个岛屿上,都盘踞狂热的法西斯分子。
如果一个一个拔掉,采取“逐岛战术”,美国大兵不知道要枉死多少冤魂!
为此,英美盟军开始研究新的战法,丢弃“逐岛战术”,提出了新战术:“跳岛战术”!
所谓跳岛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就是“不采行逐一收复各岛的战法,而是收复一个岛屿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
这就好比李自成打崇祯,如果一个市一个市的打,李自成再有本事,也会被耗死。
于是他跳过那些不重要的城市,直捣黄龙,攻入北京,将崇祯送上煤山的歪脖子树!
跳岛的战术构想,源于美国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及其参谋长布朗宁,而在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支持下,获得采纳。
哈尔西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
为人随和而又被称为“水兵的海军上将”,是二战中美军人气最高的将领之一。
哈尔西早年指挥“弗鲁塞”号驱逐舰艘,刚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军舰上从事海域测量工作,两人结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
1941年11月28日,哈尔西率以企业号航母为主的第8特混舰队为威克岛运送海军陆战队飞机。
按计划应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为突遇狂风,延误了一天,哈尔西和企业号就此逃过一劫。
得到珍珠港遭偷袭的消息后,哈尔西奉命劫击日本攻击舰队(显然是一个错误决定),但大战刚爆发造成的混乱中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情报,使哈尔西的舰队向珍珠港以西追击,
这无疑又挽救了哈尔西和企业号,因为若与珍珠港以北的日本攻击舰队相遇,哈尔西必死无疑。
早在1943年3月,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上将就提出过一个大胆的建议,他认为,盟军可以不用直取拉包尔,可以绕过它,直取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从而减少伤亡。
美国海军总司令金上将这个建议,当时由于太过超前,遭到了否决。
金上将二战中坚持太平洋第一,海军中尊称“全能的上帝”。
军里边流传一句俏皮话,说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用一管喷火器剃胡子。”
金上将是一员海军航空兵老将,生平勋绩不可胜数,包括把一艘在公海沉没的潜艇升上水面。
他本来已经被安顿在军务会议里面终养天年,那是一个专门收容一个无处安排的海军老将的顾问小组。
他生性冷酷,咄咄逼人,因而不得人心。
自尊心被他损伤的,前程毁在他手里的,都大有人在。
珍珠港事件之后不久,罗斯福任命他为美国海军总司令。
据说金曾有过这样的话,“等到大事不妙,他们就会来找龟儿子了”。
可是,就在数月之后,金上将的建议,就成为日后太平洋战场的核心战略。
1943年8月,美英最高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命令指出执行“跳岛战术”,绕开拉包尔。
这样有问题吗?
当然没啥问题,因为美军的终极任务是:逐步逼近日本本土,最终击败日本,“跳岛作战”并不影响达成这个目的。
至于被跳过的岛屿呢?
这些岛屿被美国海空力量重兵围困,反正岛上的日军也没有能力再蹦跶了:就你这力量还能跳出封锁?
只能等死。
于是,日军一些战略价值较低或防守较为坚固的岛屿都被美军封锁了,其作战力量完全瘫痪。
当时“跳岛战术”是遭到麦克阿瑟的强烈反对的,不过,后来的他又接受了这一战略,并为之实施。

1943年8月,美英最高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命令指出执行“跳岛战术”,绕开拉包尔。
在最高司令部的命令下,麦克阿瑟只能执行,即便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麦克阿瑟还是对实施“跳岛战术”的行动表达了反对。
但后面“跳岛战术”大获成功之后,麦克阿瑟才正式接纳了这一战略,采取避实就虚,层层深入的办法,多次跳过重兵把守的岛屿,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夺取作战胜利。
1943年年底,盟军实行“马车轮行动”,“跳岛战术”开始实施。
“我打算将他们包围起来,使其丧失作战能力,采取“出其不意,置之死地”的原则,没有必要猛攻敌人占领的的岛屿——«麦克阿瑟回忆录》。
战术决定后,盟军开始分兵两路。
尼米兹率领北方部队,麦克阿瑟指挥南方部队,有选择地攻占战略要地,绕过那些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利用海空优势逐步瓦解日军的防御。
正是这一战术的运用,使得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最终兵锋直指菲律宾。
那美军跳过了哪些日军占据的岛屿呢?
有下面这些:
瑙鲁:日军守备兵力4256人
大洋岛:760人
威克岛:4139人
米利环礁:2237人
沃特杰环礁:3383人
马洛拉普环礁:3329人
加鲁伊特岛:2311人
梅里扬岛:6625人
波纳佩岛:7984人
库萨伊岛:4511人
摩里劳克岛:1010人
恩德比岛:1253人
特鲁克环礁:44593人
雅浦岛:5917人
帕劳主岛:29635人
帕干岛:2494人
罗塔岛:2985人
马库斯岛:2747人
台湾:于投降时,人员计陆军之兵力为165,219人、海军约为38,397人。
一共有30多万日军,他们完全被隔离出了战场。
对他们来说,结局是幸福,不然就像硫磺岛、冲绳岛的士兵,全军覆灭。
“跳岛战术”中有一个特殊的目标要重点强调一下,这就是台湾岛。
按照美军原计划,是要攻打台湾。
以台湾做为威胁日本本土的跳板,尼米兹将军便是如此主张的。
然而后来在麦克阿瑟的强烈要求下,美军改为攻打菲律宾,然后进军琉球群岛(冲绳)来威胁日本本土。
麦克阿瑟之所以这么要求是,为了雪耻,毕竟他曾任曾任菲律宾陆军元帅。
当年日本军队侵略菲律宾的时候,他狼狈撤退,将美军经营了近半个世纪的菲律宾丢给了日本人。
不过,对于台湾来讲,这倒是个大好事。
因为后来的战事证明,日本人的疯狂是相当可怕的。
冲绳战役使得琉球群岛被打成了烂摊子,大批平民(很多是琉球人)死亡,人数估计超过十万。
这里面有相当一大部分是被日本军队强迫自杀的!
如果当时美军按照原计划打台湾,这岛上的20万日军负隅顽抗,那台湾的命运一定会是相当悲。
正是这种战术,不但杀伤力极大,而且基本零损失,可以说是轻松安逸的解决敌人。
跳岛战术是基于国力强大、科技先进的前提才可采用,这种战术是强国的专利。
虽然这种战术极为消耗物资,但却能减少美军伤亡,这对惜命如金的美军而言,无疑是极为合算的。
战略的意图决定了战术的内容。
跳岛战术旨在自由选择就战争全局而言具有较大战略的岛屿加以夺取,绕过战略价值较低或者日军防守较为坚固的岛屿。
同时利用美国空军和海军强大的优势,夺取日军制空权和制海权,借助占据的岛屿封锁那些美军避开,且具有日军顽固防御的岛屿,最终逼迫日军投降 。
倘若岛上日军不投降,便会如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那般,遭受后勤缺失的困境,最终病死或者饿死。
所以二战期间,太平洋上的许多日军都因此战术,走上了同类相食或者瘟疫横行的绝境。
新几内亚战役中采用的跳岛战术无疑是美军试吃的第一只螃蟹,但是这只螃蟹却让美军甘之如饴,并在往后中频繁使用。
也是因为跳岛战术的出现,日军在往后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如新几内亚岛一战日军折损20万士兵生还19万,这是日军被澳军强行“玉碎“的战役。
再如塞班岛上数万日军龟缩岛内的岩洞时,却被美军用海水倒灌进行火烧得战斗。
乃至菲律宾反攻战役中,日军陆军死亡近37万人,海军死亡12万人的惨状等,都是美军跳岛战术的杰作。
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此言非虚。
归根结底,没有战无不胜的战术,只有后勤才是战争的根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