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医治痤疮已经非常完善成熟,在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论述痤疮的经文,在巨著《医宗金鉴》中有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可谓治痤疮的理、法、方、药全俱备。详述于下:
一,【认识各种痤疮】
痤疮,也叫粉刺,俗称青春痘。以青春期多发,主要在颜面出现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皮损,具有一定的损容性。请看上图,注意看各种痤疮都是什么样的。
二,【经典中的经文】
〔原文〕《素问》说:“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又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注释〕寒薄:寒气逼阻于皮肤。皶[zhā] :是指酒糟鼻。痤( cuó):是指一种小疖,俗称粉刺,也叫青春痘。疿[fèi] :是指汗疹。
〔译文〕《素问》说“劳动时出汗后,又受到风寒邪气侵袭,寒气郁闭体表的阳气,可发生酒糟鼻,或者郁积日久,使面部生长粉刺”。又说:“若出汗后受到湿邪的侵袭,则汗液为寒湿之气郁闭,便可发生痤疮”
三,【巨著中的总结】
〔原文〕痤疮,又叫肺风粉刺。《医宗金鉴》说“肺风粉刺肺经热,面鼻疙瘩赤肿疼,破出粉汁或结屑,枇杷颠倒自收功”
〔讲解〕《医宗金鉴》指出痤疮的病因是肺经热,症状是面部起疙瘩赤肿痛,方剂内服用枇杷清肺饮,外敷用颠倒散。注意,有好几个方都叫枇杷清肺饮,名同而方异,治粉刺用《医宗金鉴》中的枇杷清肺饮。
四,【用阴阳辨证法】
中医诊治痤疮,首先将痤疮分为阳证与阴证。分阳证与阴证其实就是辨正气是否足?阳证正气足,治疗时不需要扶正气,只需要祛邪气。阴证正气虚,治疗时既需要扶正气,又需要祛邪气。中医将痤疮分为阳证与阴证的方法是以局部痤疮特征为主,参考全身症状。轻度痤疮仅见粉刺、丘疹、脓疱,病位轻浅,辨为阳证痤疮;重度痤疮出现囊肿、结节、瘢痕,病位较深,辨为阴证痤疮,详述于下:
(一)阳证痤疮:请看上图,痤疮以粉刺、丘疹、脓疱为主,局部症状见痤疮呈粟米大红色丘疹,挤压出白色粉渣,日渐增多密集。全身症状见口鼻干燥,渴欲饮冷,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病因是肺胃湿热,治法宜清泻肺胃,方用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加减。
(二)阴证痤疮:请看上图,痤疮以囊肿、结节、瘢痕为主,局部症状见痤疮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或暗红色。全身症状见口不渴,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细,怕冷,手足凉。病因是阳虚血亏,寒凝痰结,治法是温阳补血,散寒消结,用阳和汤加减。
(三)半阴半阳证:痤疮在阴证与阳证之间,半阴半阳。局部症状见结节或囊肿微痛,色淡红,热不重,溃而不透。全身症状见舌质淡胖,舌苔白,脉细滑,脾气急燥,胸胁苦满,口干口苦,病因是少阳枢机不利,治法宜和解少阳,如果舌苔薄白,无便秘,用小柴胡汤加减,如果舌苔厚腻,有便秘,用大柴胡汤加减。
五,【用卫气营血辨证法】
(一)请看上面的图片。西医根痤疮的轻重程度,釆用三度四级分类法对痤疮进行分类,详述于下;
●轻度(Ⅰ级痤疮): 以粉刺为主,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
●中度(包括Ⅱ级和Ⅲ级痤疮):Ⅱ级痤疮,有粉刺,并且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50 个之间。 Ⅲ级痤疮,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在51— 100个之间,结节少于3个。
●重度(Ⅳ级痤疮):有结节、囊肿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在100个以上。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
(二)《素问》 说:“劳汗当风, 寒薄为皶,郁乃痤”,明朝杰出中医学家张景岳对其注释说:“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形小节,是名曰痤”。这说明痤疮与感受外邪有关,痤疮轻重与外邪入里之深浅有关,而外邪入里之深浅又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相对应,因此,痤疮发病过程及轻重程度可以理解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可用“卫气营血”理论指导诊治痤疮。详述于下:
1,卫分证之痤疮,此型痤疮相当于西医的Ⅰ级痤疮,皮损以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为主,兼见卫分症状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病因是卫分郁热,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
2,气分证之痤疮,此型痤疮相当于西医的Ⅱ级痤疮,皮损以红色丘疹,浅在脓疱为主,兼见气分症状口干口臭,胃口佳,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病因是气分热盛,可用白虎汤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
3,营分证之痤疮,此型痤疮相当于西医的Ⅲ级痤疮,皮损以红色丘疹,深在脓疱为主,皮疹此起彼伏,不易消退,兼见营分症状咽干,身热夜甚,舌质红绛,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病因是热入营分,可用清营汤加减。

4,血分证之痤疮,此型痤疮相当于西医的Ⅳ级痤疮,皮损以暗红色节结,囊肿为主,可有色素沉着及凹凸不平的瘢痕,兼见血分症状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舌质绛,苔黄,脉弦滑,病因是热入血分,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六,【用脏腑辩证法】
常见的痤疮分为四个型,即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痰瘀凝结型,冲任不调型。治疗各型痤疮非常简单,肺经风热证用枇杷清肺饮;脾胃湿热证用清胃散合茵陈蒿汤;痰瘀凝结证用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冲任不调证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这些没啥难的,记住就行了,关健在于辨证准确,怎么才能辨证准确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辨证:
(一)从痤疮集中部位辨证,痤疮主要集中在额头部位是肺经风热证。痤疮主要集中在鼻两侧面颊部位是脾胃湿热证。痤疮主要集中在口周和下颌部位是冲任不调证。
(二)从痤疮外形特征辨证,痤疮呈散在分布,顶端可见明显黑头或白头,挤压出白色粉汁,是肺经风热证;痤疮以红色丘疹为主,有脓疱,挤破后见脓血或黄色胶样物流出,面部皮肤油腻,是脾胃湿热证;痤疮呈暗红色,以结节,囊肿为主,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是痰瘀凝结证;女性患者见红色丘疹,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明显减轻,是冲任不调证。
(三)从全身症状辨证诊断,《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肺经风热证之痤疮,既然病因是肺有风热,那么肺必有定位症状表现出来,由于肺开窍于鼻,所以肺的定位症状表现为鼻孔干,鼻翼红,鼻气息热。还应该有风与热的定性症状表现出来,风的定性症状表现为痒。热的定性症状表现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大便干,小便黄;《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脾胃湿热证之痤疮,既然病因是脾胃湿热,那么脾胃必有定位症状表现出来,症见口臭,纳呆,腹胀。还应该有湿与热的定性症状表现出来,湿的定性症状表现为四肢沉重,面部皮肤油腻,舌苔腻,脉滑,大便粘滞。热的定性症状表现为舌苔黄,小便黄;《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痰瘀凝结证之痤疮,既然病因痰瘀凝结,那么必有痰的定性症状表现出来,症见舌苔腻,脉滑,大便粘滞。还应该有血瘀的定性症状表现出来,症见舌质暗紫,瘀点,瘀斑,舌静脉弯曲,有结节;《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冲任失调证之痤疮,既然病因是冲任失调,那么冲任脉必有症状表现出来,由于冲任脉主月经,所以冲任失调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因此冲任失调型痤疮与月经关系密切,症见痤疮在月经前加重,在月经后减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舌质暗紫,脉弦。
七,【冲任失调型痤疮】
冲任失调型痤疮与女性密切相关。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是一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从零开始学习诊治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详细讲解于下:
(一)何谓冲任失调?冲任失调是中医里的术语。冲为冲脉,冲脉又称为“血海”、“血室”。任为任脉,冲任二脉都属于奇经八脉。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调节妇女月经,与生殖关系密切。任脉调节阴经气血,故称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调节妇女月经,妊养胎儿,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冲脉与任脉同起于胞宫(即子宫),相互交通。故冲任失调就是指冲任二脉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现在我们明白了冲任二脉功能异常就叫冲任失调。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特征是“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伴有月经失常”,患者有此特征即可以诊断为冲任失调型痤疮。冲任二脉的功能受脏腑功能活动影响,脏腑病变导致冲任失调,因此治冲任失调应当治脏腑病变。当我们掌握了冲任二脉与各个脏腑的关系之后,可以判断出是哪个脏腑病变导致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产生,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药到病除。例如:冲脉与胃的关系是冲脉与阳明胃经交会于气街穴(气冲穴),并且冲脉隶属于阳明胃经。当我们掌握了冲脉与胃的此关系之后,见女性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存在胃阴虚症状,我们立刻判断出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是胃阴虚,用“加味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如果不掌握胃与冲脉的关系,胃阴虚摆在眼前,也不知道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是胃阴虚。清朝的中医名家徐大椿说“凡治妇人,先明冲任之脉”,我们明白了何谓冲任失调则是“先明冲任之脉”了,当掌握冲任与各个脏腑关系之后,更是“先明冲任之脉”了!
(二)冲任二脉主要与肾、肝、脾关系密切,分述于下:
1,【冲任二脉与肾】
冲脉与少阴肾经交会于会阴穴,阴交穴, 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任脉与少阴肾经交会于会阴穴,中极穴,关元穴。正是因为冲任二脉都与少阴肾经相通,所以冲任二脉受肾变化影响,肾病变导致冲任失调而患痤疮。又因为冲任二脉主管调节妇女月经,冲任失调则月经失常。详细分述于下:
(1)肾阴虚,冲任失养:肾阴虚则冲任二脉失去阴液滋养,导致冲任阴虚,阴虚则热,热沿冲任二脉而上,熏蒸面部发为痤疮。根据“朔望月节律”可知,在月经周期中,月经前相当于月亮周期的上弦时期,月经周期处于阳长阴消阶段,阳长助热,导致冲任热甚,致使痤疮在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肾阴虚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以红色的丘疹、脓疱为主,集中在嘴唇周围和下颌部位,全身症状见腰膝酸软等肾的定位症状,以及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量少或量多。治法养阴清热,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石寿堂在《燥湿论》中说“阴虚生燥,阴虚甚生热”。可见,阴虚有燥未必有热,有热肯定有燥,燥贯穿阴虚始终,养阴以润燥为先,用二至丸润燥。
(2)肾阳虚,冲任失温:肾阳虚则冲任二脉失去阳气温暖,导致冲任阳虚,阳虚则寒,寒则血凝,血液不行,郁成痤疮。根据“朔望月节律”可知,在月经周期中,月经前相当于月亮周期的上弦时期,月经周期处于阳长阴消阶段,然而由于肾阳虚,阳长不足,阴消不利,致使冲任脉寒甚,导致痤疮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肾阳虚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以色暗的结节、囊肿为主,全身症见腰膝冷痛等肾的定位症状,以及手足欠温,大便稀,小便清长,舌胖嫩,脉沉迟等阳虚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量少夹血块。治法温肾散寒,用温经汤加减。
2,【冲任二脉与肝】
冲脉与厥阴肝经,在人体上边会于咽,在人体中间会于少腹,在人身体下边会于足大趾。任脉与厥阴肝经交会于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正是因为冲任二脉都与厥阴肝经相通,所以冲任二脉受肝变化影响,肝病变引起冲任失调而患痤疮,又因为冲任主管调节妇女月经,冲任失调则月经失常,详述于下:
(1)肝郁气滞,冲任阻滞: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疏通冲任脉道气机,保证冲任二脉气血运行通畅。肝郁则疏泄失职,冲任二脉气血行而不畅,郁结在面部肌肤,发为痤疮。月经前气血向下聚积,冲任过满,由于肝疏泄失职,难以调节,所以加重冲任二脉气血瘀滞,导致痤疮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肝郁的冲任失调型痤疮,发病部位以两侧面颊为主,全身症状见胁肋疼痛,情志抑郁,脉弦等肝的定位症状,以及舌下静脉怒张,经前乳房胀痛,经血下行不畅等气滞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腹痛,夹带血块。治法疏肝理气,用逍遥丸加减。
(2)肝经火旺,火扰冲任:肝经火盛,火入冲任血脉,沿冲任二脉上炎,熏蒸面部肌肤,发为痤疮。根据“朔望月节律”可知,在月经周期中,月经前相当于月亮的上弦时期,月经周期处于阳长阴消阶段,阳长助火,加剧火热上炎之势,致使痤疮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肝火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以红色的丘疹,脓疱为主,集中在两面颊。全身症状见胸胁胀满,口干口苦等肝的定位症状,以及面部潮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火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提前,月经量多。治法清肝泻火,用丹桅逍遥丸加减。
3,【冲任二脉与脾胃】
冲脉与阳明胃经交会于气冲穴。冲脉与太阴脾经的经气相通于公孙穴;任脉与阳明胃经交会于承浆穴、上脘穴、中脘穴。任脉与太阴脾经交会于下脘穴、关元穴、中极穴。正是因为冲任二脉都分别与太阴脾经和阳明胃经相通,所以冲任二脉受脾胃变化影响,脾胃病变引起冲任失调而患痤疮,又因为冲任主管调节妇女月经,冲任失调则月经失常,详述于下:
(1)脾胃阴虚,冲任失摄:胃阴虚则胃失和降,冲脉之气因胃失和降而乘虚上逆。《素问》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阴虚则脾土干涸,无精可散,导致肺阴虚,最终形成肺脾胃阴虚。阴虚则生热,热随冲脉之气逆而上,熏蒸面部发为痤疮。根据“朔望月节律”可知,在月经周期中,月经前相当于月亮的上弦时期,月经周期处于阳长阴消阶段,阳长助热,致使热势加甚,导致痤疮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脾胃阴虚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全身症状见呃逆,纳呆,脘腹隐痛等脾胃的定位症状,以及咽干,吞咽不利,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先期,色红量少等。治法补中安冲,养阴清热,用“加味麦门冬汤”加减治疗。
(2)脾胃湿热,侵扰冲任:脾胃健运失常,湿浊内生,久郁化热,湿热侵及冲任,沿冲任二脉而上,熏蒸面部发为痤疮。月经前气血向下聚积,致使脾胃失养,脾胃失养则功能减弱,脾胃功能弱则运化水湿能力不足,湿浊更甚,再加冲脉之气上逆,鼓动湿热上泛,致使痤疮月经前加重。病因是脾胃湿热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以红色的丘疹,脓疱为主,全身症状见纳呆,呕恶等脾胃的定位症状,以及形体肥胖,大便粘滞,面部油腻,舌红苔腻,脉滑数等湿热的定性症状,可伴有月经延期。治法清热除湿,用芩连平胃散加减治疗
(三)治冲任失调型痤疮举例。
1,病例:
某女,38岁,主诉患痤疮8个月,平时脸上布满痤疮,刻诊:月经前7天左右痤疮加重。月经提前3~10天,颜色暗红,夹带血块。咳嗽,咯痰不利。食欲不振,大便两三天一次。舌质红苔少,脉虚而数。
2,诊断:
月经前7天左右痤疮加重,这是“月经前加重”。月经提前3~10天,颜色暗红,夹带血块,这是“月经失常”。“痤疮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月经失常”,此为冲任失调型痤疮标志性特征,具有此特征即可以诊断为冲任失调型痤疮。接下来辨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也就是辨用什么方剂治疗,即辨方证。食欲不振是胃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胃。咳嗽是肺的定位症状,可以确定病位在肺。舌质红苔少,咯痰不利,脉虚而数是阴虚的定性症状,尤其是舌质红苔少或舌质红无苔是阴虚的特征性症状,见舌质红苔少或舌质红无苔即可以确定病性为阴虚。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肺胃阴虚证。月经暗红,夹带血块,主有血瘀。阴虚是血瘀的病因之一,此患者阴虚,有血瘀正对。最后辨证诊断为肺胃阴虚夹血瘀证。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加味麦门冬汤本身就有活血化瘀作用。
3,方剂:
(1)麦门冬汤:麦门冬60克;半夏 9克;人参 6克;甘草 4克;粳米 6克;大枣 12枚。功能:养阴清热,降逆下气。主治:肺胃阴虚证。
(2)加味麦门冬汤:麦门冬 15克;清半夏9克;人参12克;甘草6克;大枣3枚;生山药12克;白芍 9克;丹参 9克;生桃仁 6克。功能:养阴清热,调经降逆。主治:肺胃阴虚夹血瘀证。
(四)复合病因冲任失调型痤疮举例。
在实际临床上,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常常不是单一病因,而是由两个或三个单一病因组成的复合病因。无论复合病因是由几个单一病因组成,都逃不出肝(肝郁,肝火),肾(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脾胃湿热,脾胃阴虚)范围,都是由其中两个或三个单一病因组合而成。我们懂得了这一点之后,再诊治复合病因导致的冲任失调型痤疮也就不难了。咱们来看一个复合病因导致的冲任失调型痤疮的案例,长长见识,请看下文:
1,病例:
某女,38岁,患痤疮一年多,曾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刻诊:心烦易怒,乳房胀痛,月经前痤疮增多,月经不规律,舌有齿痕,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数,大便干结。
2,诊断:
月经前痤疮增多,月经不规律,这是“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并且月经失调”,此为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特征性症状,可以诊断为冲任失调型痤疮。下一步诊断冲任失调型痤疮的病因,患者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肝郁气滞;舌有齿痕,苔薄腻,这是脾气虚生湿;大便干结,脉细数,这是肾阴虚生燥。注意,咱们以前学过肾阴虚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肾阴虚生燥,用二至丸治疗。第二个层次是肾阴虚而未见有火,用一贯煎治疗。第三个层次是肾阴虚相火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第四个层次是骨蒸潮热,用青蒿鳖甲煎治疗。此例痤疮最后辨证诊断为肝郁脾湿,兼肾阴虚证。这是由肝郁,脾湿,肾阴虚三个单一病因组成的复合病因导致冲任失调型痤疮。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滋阴润燥。用四逆散疏肝解郁,用二至丸滋阴润燥,用伏苓,泽泻健脾利湿,再加一味活血的生山楂。
3,方药: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此为四逆散),女贞子,旱莲草(此为二至丸),伏苓,泽泻,生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