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坐姿图鉴请查收|石窟游一定要看的干货
👀
你有没有注意到,佛坐姿也“千姿百态”?
每一种坐姿,透露出不同时代的审美。
今天我们一起记住六大经典坐姿👇

🪷 01|双跏趺坐
– 姿势:双腿交叉盘坐,脚心朝上,脚底朝天,右腿在下为降魔坐,反之为吉祥坐。
– 特点:这是最正统的禅坐姿,3000年前就已经存在,全身重心不偏不倚,最稳定持久,是入定修行时的典型姿态。
📝端庄如钟,是“佛坐姿”中的黄金标准。

🦶 02|单跏趺坐
– 姿势:和双跏趺坐不同的是不用两脚相互交叠,只单盘一条腿
– 特点:更省力,可以表达还未完全入定时的状态,适用于较为轻松、讲法中的形象。

🪑 03|半跏趺坐
– 姿势:一腿盘上,另一腿自然垂地,身体略前倾,重心前移。如果手指颊、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则可成为半跏思惟坐
-特点:自唐代普遍流行于敦煌及洛阳长安地区,半跏思惟坐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
📝“慈悲即将出发”

🍃 04|善跏趺坐
– 姿势:双足盘起但不交叠,自然重叠在地,脚心不向上,西方有时称“European style”。
– 特点:犍陀罗时期已经出现,盛唐时期则为弥勒佛的标准造形。
📝是尊贵者所采用的坐姿。

🔗 05|交脚坐
– 姿势:双脚交叉而不盘坐,类似现代的“胡坐”或“跪坐变形”。
– 特点:为初期常见造像方式,尤其在西域地区流行。中国佛像中的弥勒造像经常采用这种坐姿。
📝 真实自然、朴素率性,接近“现实人坐姿”

😌 06|自在坐
– 姿势:右膝曲起,左足半趺(或自然下垂),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
– 特点:常用于宋代以后的水月观音造像,自在坐姿早期出现于印度阿姜塔石窟的龙王像,后相传唐代周昉创作自在坐姿的水月观音,宋代以后成为菩萨像的流行形式
📝“随喜自在,慈悲为怀。”

🧠 佛像坐姿的文化与时代
– 魏晋佛像坐得正,是神圣与庄严;
– 宋以后坐得松,是亲民与文人美学;
– 自在“葛优瘫”是一种轻盈的慈悲

关注我,你的互联网【石窟轻知识】学习搭子
下期预告:佛造像穿搭图鉴!

👑 评论区晒出你心中的“佛坐TOP1”! #石窟 #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 #云岗石窟 #佛像坐姿 #造像之美 #轻知识计划 #莫高窟 #拓宽 #石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