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后的疯狂:血战莱茵河,蒙哥马利如何突破德军最后防线?
1945年初,欧洲战场硝烟弥漫,随着盟军在西线的稳步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时刻正在临近。
2月8日,在英国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国和加拿大联合部队开始实施代号为“真实行动”的军事行动,这是横跨莱茵河进入德国腹地的重要一步。
这场战斗,不单是军事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类意志与勇气的最终检验,展现了战争最为残忍的本质。
(第十五苏格兰师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真实行动”的出发点集结)
时至今日,莱茵河战役依然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战斗之一。
1945年初,盟军已经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的大部分地区,并且迫近德国西部边境。
不过要完全进入德国的腹地,盟军必须跨越莱茵河这一天然的屏障。
莱茵河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德国的重要防线,此时更是成了纳粹德国抵抗盟军的最后一处坚固堡垒。
正如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所设想的”宽正面”战略,盟军需要占领莱茵河西岸的全部区域,才能为最终的渡河行动做好准备。
德军尽管在1944年12月的阿登战役中损失极为惨重,不过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1945年1月的时候,德军在莱茵河西岸那片区域,还部署着85个师的兵力,跟盟军处于对峙的状态。这支部队尽管已经渐渐有点力不从心了,可还是藏着不小的威胁,可不能小瞧了它。
德军指挥官们清楚地知道,一旦莱茵河防线被突破,德国的失败将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他们决心在这里进行顽强抵抗。
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在1944年底的时候,已经在马斯河沿岸把前沿阵地给构筑好了。
他们早早地就把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所以能够很沉着很冷静地去迎接马上要到来的残酷战斗。
在多次讨论作战方案后,蒙哥马利决定采用”钳形攻势“战略:北线是由他亲自指挥的英加联军实施的”真实行动”,南线则是由美国第九军负责的”手榴弹行动”。
这一战略主要是在从两个方向同时向德军发起攻击,将其困在莱茵河与马斯河之间的区域内,最终全歼这些德军部队。
1945年1月14日,在英国第30军团司令部,其开始朝着北方前进,这个时候,与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司令部顺利会合,一起精心筹备“真实行动”。
加拿大的陆军司令哈里·克雷拉尔将军,被指派为整个行动的总负责人,而英国第30军团,则归他领导。
为了这次行动,盟军调集了史无前例的火力和人力资源。
据记载到1945年2月初,有将近50万士兵,1000多门大炮和34000辆车辆在10公里长的前线集结,准备投入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蒙哥马利期望借助冬季那寒冷的天气,使地面得以冻结,如此一来,部队以及装甲车辆便能够快速地推进至莱茵河。
(加拿大第一军的加拿大部队正在集结,准备执行英加联合“真实行动”)
不过气候的这类变动,将会给它造成一些不易预测的困难,并且这些困难或许会相当棘手,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1945年2月8日,“真实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不过出乎盟军意料之处在于,冬季那凛冽的严寒,很快便转为回暖之势,致使地面开始解冻。
如此一来,原本坚实的地面摇身一变成为泥泞的沼泽,大大限制了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

这个时候,那持续不断的雨雪天气,让道路愈发难以通行,战场环境也变得极为恶劣。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盟军必须运用既能在水中行进了,又能在陆地行驶的车辆,从而顺利穿过那些被水淹没了的区域。
通过借助这些特殊的装置了,第3加拿大步兵师在水患严重了的莱茵平原上,成功清除了德军的防御据点。
这个时候英国军队的特种坦克,例如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也被部署到了前线。
“真实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攻克莱希瓦尔德森林。
这片密林地形复杂,德军在此构筑了多层防御工事,成为盟军推进路上的一个重要障碍。
2月8日上午10点30分,五个步兵师,共计5万名士兵和500辆坦克,排成一线发起进攻。
从北向南依次是第3和第2加拿大师、第15苏格兰师、第53威尔士师和第51。
不过德军的反应极为迅速,他们释放了罗尔河大坝的水,致使下游地区大面积洪水泛滥,并且故意破坏水闸以确保水流持续数天。
这一战术举措,迫使美军推迟了“手榴弹行动”的执行,使得英加联军不得不单独面对集中的德军防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斗进行得格外激烈。
德军的第84步兵师,靠着空降部队的协助,牢牢地坚守着。
(第 15 师戈登高地步兵团第二团的士兵在德国克莱沃的建筑废墟中清理他的李恩菲尔德 Mark IV 1 号步枪)
这是自诺曼底登陆以来,英加部队,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联合行动。
第3加拿大步兵师,在那被水淹没的地区展开作战,第2加拿大师,则于主要战场上进行作战。
经过好多天的艰苦战斗,盟军慢慢开始有了进展。
像“克莱沃”还有“戈赫”这样的一些关键城镇,接连被攻克下来,给后续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在这些城市的战斗里,盟军必须得应对德军在城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很顽强的阻击。差不多每一座房子、每一条路,都有可能变成激烈的交战地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作战的复杂性。
在莫伊兰德附近的森林地带,进展尤为艰难。
加拿大里贾纳步枪团与新调来的德国第6空降师展开了惨烈的交锋。
在这场战斗之中,加拿大的军队,所面临的抵抗情况,相较于在任何其他的时候,都显得更为坚韧顽强。
“真实行动”的胜利来之不易,据统计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在这场战役中共损失了15634名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其中加拿大军队的伤亡为5304人。
德军的损失则更为惨重,估计有29000人死亡或受伤,另有15000人被俘。
莱茵河战役的伤亡数字,并不是仅仅的统计数据,而是对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最为直接的体现。
尽管“真实行动”的进展比预期的要缓慢,付出的代价也更为沉重,但是它的战略意义不可低估。
通过这场战役,盟军成功地清除了莱茵河西岸的德军,控制了马斯河与莱茵河之间的区域,为后续的“捕获行动”,也就是3月23日开始的莱茵河渡河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莱茵河战役向我们展示了在复杂的环境下,适应性的重要性。
面对恶劣的天气,以及复杂的地形,盟军不得不调整战术,使用特种装备,来克服这些困难。这种适应性,为现代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莱茵河战役,是二战末期很关键的一场战斗,它代表着盟军朝着德国内陆推进,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