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扔掉,膈应死了!”
6月3日报道,小美从阳台收完衣服换上,突然感觉内衣上有异物,脱下来一看人直接傻了,那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14颗“小珍珠”。
小美差点吐了!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怎么专盯阳台衣物?为何看得人头皮发麻呢?
四川成都的小美当天下午刚从阳台收完衣服换上,感觉后背像是被米粒一样的东西硌着了,伸手一摸,内衣内侧竟鼓起一排硬邦邦的小疙瘩。
等她脱下衣服仔细查看,整个人瞬间僵在原地,内衣上出现莫名其妙绿色的比芝麻大一圈的小圆球,甚至还是紧密排列着。
但小美随着弄清了这是什么之后,更加的恶心了,因为这可不是什么装饰品,而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荔蝽虫卵。
荔蝽就是老百姓俗称的 “臭屁虫”,这种昆虫在中国南方地区尤为常见,每年 3 到 5 月是它们的产卵高峰期。
而荔蝽的卵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从淡绿到深褐不等,母虫每次产卵必产 14 颗。
更无奈的就是,这些卵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性物质,一旦黏在衣物上,就算洗衣机强力清洗也很难彻底清除。
小美家所在的小区种了不少果树,当天下午的一场雷阵雨可能打乱了母虫的飞行路线,很有可能导致它误把阳台晾晒的内衣当成了安全的产卵地。

更关键的是,衣物的材质和气味也是很有讲究的,荔蝽比较钟情于纯棉织物,因为这类布料的纤维结构能更好地固定虫卵。
而小美使用的洗衣液中还含有植物香型成分,这种气味在人类闻来清新宜人,却可能被母虫误认为是同类释放的“安全信号”。
同时阳台半封闭的环境湿度适中,正好符合荔蝽卵孵化所需的温湿度条件。
在发现虫卵之后,小美按照网上专家建议进行了紧急处,先用宽胶带粘住虫卵表面,轻轻撕下以去除大部分黏性物质。
然后再用软毛刷反复刷洗内衣,最后用 60℃以上的热水浸泡半小时。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直接用手触碰虫卵,更不要试图用指甲挤压,因为荔蝽卵受到外力挤压时可能释放出刺激性物质,增加皮肤接触风险。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晾晒衣物时尽量避开傍晚时段,此时正是荔蝽等夜行性昆虫活跃的高峰期。
还就是有条件可以在阳台种植薄荷、迷迭香等驱虫植物,其散发的气味能有效驱赶害虫。
同时在收衣前仔细检查衣物正反面,尤其是褶皱和接缝处,这些地方最容易成为虫卵的藏身之所。
这场惊魂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人类与昆虫的博弈从未停止,了解它们的习性,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信息来源:江南都市报2025-06-03《女子贴身内衣惊现臭屁虫卵!又到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