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敦煌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起源于敦煌民间,亦称“小曲戏”、“小调戏”、“老眉户”等,兴盛于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年,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敦煌曲子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许多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久演不衰,为研究千百年来敦煌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乡俗民规、婚丧嫁娶,提供了生动、丰富、详实的资料。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小放牛》、《老换少》、《磨豆腐》、《跳花墙》、《瞎子点灯》、《送情人》、《大保媒》等。现在,敦煌一些民间自乐班还在旅游景点、宾馆饭店为中外游客演唱敦煌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已成为传播敦煌民间文化、宣传敦煌新的媒介。
《敦煌曲子戏顶灯》

《敦煌曲子戏刘伙计算账》
《敦煌曲子戏梅香算卦》
《敦煌曲子戏十八扯》
《 敦煌曲 —— 戏大保媒》
乐队演奏
请欣赏敦煌曲子戏
特别鸣谢资料提供:敦煌市文化馆非遗管理中心。
– END –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