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吊屈原

雷胜龙(江西)

楚人怜屈子,寂寞有谁陪。

角黍含情裹,龙舟击鼓来。


情寄端阳

李忠友(山东)

艾子门前绿,榴花院里红。

草绳缠白粽,至简祭孤忠。

端午祭

徐向中(江苏)

户户插青艾,人人品粽香。

谁真怜屈子,魂魄至今伤。

端午

宋晓波(上海)

蒲艾挂门堂,家家飘粽香。

龙舟争汨水,代代祭忠良。

端 午(古绝)

丁永海(甘肃)

今朝屈夫子,独醒抑同醉?

抱石汨罗江,君臣孰抛泪。

端午感怀(通韵)

贾丽杰(吉林)

彩缕缠香粽,银杯注玉醪。

繁华遮望眼,淹没汨罗潮。


端阳即事

印心石(江苏)

人蛇恐易形,几个得清醒。

但饮雄黄酒,莫谈山海经。

端午有怀

张志强(陕西)

蒲酒酬佳节,龙舟竞夕晖。

千年思屈子,忠义耀清徽。

忆屈原

王军(武汉)

屈子仰天问,国殇悲九歌。

离骚千古鉴,情漫汨罗河。

端午感怀

李磊(徐州)

锣鼓喧天响,龙舟逐浪高。

全民欢庆日,谁再读离骚?

祭屈原

李雷(江苏)

当日投江去,悲歌有几人。

离骚传后世,吟者自贤臣。

端午

翟成明(安徽)

屈子寻何处,舟人唱楚骚。

汨罗冤气在,鼓动大江潮。

端午感怀

陈上凤(福建)

试问东流水,呜咽何日休。

年年红五月,江面屈公浮。

端午

郭永林(河北)

蒲艾悬门碧,雄黄注盏香。

龙舟争渡急,风卷汨罗殇。

端午吟

霍德华(山西)

龙舟过汨罗,屈子问天何?

爱国传千古,忠诚华夏多。

怀屈子

陈江流(雅安)

国破家亡日,怀沙汨水滨。

楚君虽未醒,唤醒后来人。

乙巳端午

木棉花开(广东)

十里粽飘香,万舟龙竞忙。

高悬蒲草剑,岂让魅魑狂。

端午

李汉乐(山东)

煮粽三江水,招魂天下诗。

龙舟停泊处,屈子可否知。

端午感怀

牛永平(河南)

一跃汩罗沉,千秋鉴赤心。

今观沧浪上,谁解楚骚深。

端午感怀

周英录(甘肃)

端午千年节,忠魂屈子情。

离骚忧国事,天问恸雷鸣。

说端午

任海华(江西)

竞渡千年事,迎涛五月端。 

今多攒角粽,不见浴猗兰。 

端午抒怀

熊隽(湖北)

艾挂菖蒲剑,龙舟鼓乐频。

雄黄驱鼠辈,箬粽祭灵均。

端午吟

钟祝华(广州)

五月划船雨,青山汨水盈。

灵均舟棹吊,棕艾裹风情。

端阳抒怀

向祚深(广西)

蒲艾寄端阳,龙舟竞赛忙。

忠魂传世代,千古粽飘香。

端午

孔雪川 (河北)

角黍带蒲香,门悬艾叶长。

汨罗千古恨,诗魄寄湘江。

忆屈子(新韵)

于桂香(河北)

湘江哭不止,天问竟无答。

谁解离骚意,乡榴怒绽花。

端午遐思(新韵)

张凤军(北京)

端午儿时趣,霜丝梦尚甜。

劝君生计外,陪子过童年。

夜游汩罗江兼怀屈子

沈永选(江苏)

千载人传颂,投江一屈平。

心如莹洁月,仍在水中明。

端阳节挂艾草想起为官者

沈小弟(江苏)

既已称公仆,当怀百姓忧。

清廉如艾草,时刻挂心头。

观老妻包粽子有思(通韵)

郭通海(四川)

卷片青竹叶,充填糯米香。

味合屈子否?遥问汨罗江。

端阳网购(孤雁格)

黄友富 (江西)

粽香未起鼠标忙,一键龙舟竞网航。 

艾草临屏驱五毒, 轻轻敲落汨罗江。


端午独行

张明新(山东)

林外行吟涌旭阳,纷纷彩蝶绕身旁。

近无花朵还无草,许是诗声自带香。‌


也说端午诗人节

赵化先(湖北)

诗人不管有多冤,好歹曾经也是官。

时下农民抢收麦,谁拿纸笔问辛酸。

端午节逛街市(新韵)

严玉胜(安徽)

小巷蜿蜒杂铺横,艾包角粽巧经营。

商家也解屈原恨,今日吆喝别有情。

端午有感

赵永庆(山东)

谁投角黍执壶浆,徒叹汤汤楚水长,

今日何人堪抱石,滋兰九畹少遗香。

悼怀屈子

王惠维(山东)

哀恸民生之苦艰,大夫一命为谁捐。

汨罗江水声呜咽,哭了两千三百年。

端午

谢犁春(辽宁)

粽米飘香艾草柔,楚风声里竞龙舟。

罗渊犹记灵均恨,端午年年带泪流。

端午

李少波 (湖南)

节来我又倍思亲,儿在他乡靠视频。

粽叶难缠千里恨,龙舟犹载一江春。

端午

徐少伟(北京)

雄黄驱瘴护千门,华夏粽香天地存。 

击水龙舟呼屈子,离骚一曲祭忠魂。

端午怀古

杨春坡(田园)

日朗江清五月天,龙舟励志竞流年。

今人谁解屈原怨,逝水滔滔诉不全。


端午寄怀

李立伟(山西)

求索求真万古扬,楚词香后百诗香。

亲民无惧奸邪害,粽裹民心慰史伤。

端午祭

赵建军(河北)

争携刀笔颂清宁,谁记怀沙血骨腥。

倘若人心甘伏鬼,门悬艾草枉青青。

端午有寄

刘寿福(山东)

江流竞渡万舟飞,千里粽香凝夕晖,

但使龙宫怜楚客,终须迎得左徒归。

忆屈原

黄从明(重庆)

往事千年逝水流,我包香粽忆春秋。

屈夫可立湍江岸,遥望今民竞渡舟?

屈原祭

陈章楠 (江西)

毫端挥就离骚赋,抱恨终沉楚水渊。

世代龙舟争破浪,粽香长绕郢都天。

端午节

胡秋华(河北)

榴花五月正初红,情念端阳聚众翁。

缅忆屈原辞古恨,离篇风雅祭长空。

端午节

醉猫(广东)

未到端阳便有诗,龙舟决赛进行时。

万家粽子依江祭,泉下屈平知不知。

端午(通韵)

郭玉良(山西)

高悬艾剑五毒祛,默诵怀沙思握瑜。

一盏雄黄悲泪涕,粽情端午祭三闾。

端午节

王勤学(四川)

艾草菖蒲挂户前,龙舟竞渡浪滔天。

离骚一卷千秋颂,角粽投江祭屈贤。

端午有吟

骆真(江西)

骤雨倾怀翠叶柔,灵绡叠叠裹清悠。

滔滔楚水长东逝,难洗屈平千古忧。

五月初五

左哲夫(合肥)

一跃江中从恨起,端阳因此九州生。

千年粽子如山垒,粽垒长城举国情。

重五得句

楚人问津(北京)

梦断罗江国破时,直臣归处草离离。

渔歌渔父今犹在,抱石怀沙堪叹之。

端午节

张明义(重庆)

云暗江天雨洗尘,龙舟争渡泣忠魂。

千年遗恨凭谁诉,唯有离骚万古存。

端午抒怀

魏士山 (北京)

五月端阳杏子黄,门悬艾草粽飘香。

龙舟竞渡烟波里,沃野农家刈麦忙。

端午吟

江萍(江西)

幼时翘盼粽飘香,垂暮方知念国殇。

端午勿言诸吉语,逢人但祝体安康。

忆屈子

罗丽丰(湖北)

犹忆灵均天问绝,几经流放心凝雪。

瑜沉角黍汨罗寒,一曲离骚声又咽。

怀屈子

刘湘宏(湘潭)

门悬蒲剑过端阳,艾草青青糯粽香。

浪漫灵均留绝唱,怀沙抱石向罗江。

端午情怀

邝美璋 (广东)

山村古邑粽飘香,唤醒愁眉背井郎。

肉黍制成家味道,思情触物忆亲娘。

诗人节漫吟

吕程(辽宁)

千年天问话愁肠,笔底行云墨自香。

莫叹骚魂无处觅,诗承一脉大风扬。

端午

金嗣水(上海)

节至端阳黄麦隆,榴花照眼艾香融。

汨罗江畔忠魂在,千古离骚唱未穷。

诗人节漫兴

杨子怡(湖南)

从来文字惹奇冤,潦倒人都聚此门。

既许诗人专有节,应该今日不删言。

端午节

李艳红(长春)

去岁端阳忙烤肉,今朝却道肉无香。

手中线裹千层粽, 玉汝平安向晓阳。

弹离骚(新韵)

孙美芬(云南)

端阳节里感伤多,遣志沉波千载说。

自古雄黄香粽寄,我弹羽调楚骚歌。

端午感怀

陈金宝(河北)

万古遗篇韵自芳,榴花赤影灼端阳。

粽香漫处思贤圣,棹破重云向九苍。

端午节感吟

于顺德(山东)

衷心被负总无端,道义难融两别宽。

长恨风云尤莫测,一江怒水起波澜。

怀屈原

杨玉章(河南)

汨罗江上浪兴舟,角黍投波岁月悠。

千载忠魂招不得,万民怀念内心留。

致屈原

海兰兰(四川)

万户阖家品粽鲜,凝思屈子为民贤。

捕捞真理汨江跃,化作忠魂万世传。

端午

权贵春(黑龙江)

五月龙舟鼓乐欢,众人划桨浪花翻。

今逢香草重生日,船载豪情敬屈原。

端阳忆

童志勇(江苏)

清吟抱石歌渔父,绝笔怀沙忆屈原。

幽恨汨罗天问泪,横流湘水大招魂。

颂屈原 (新韵)

史会生 (河北)

一跃清波已化龙,汨罗有幸共长风。

香蒲角粽传天下,告慰先贤不朽灵。

吃粽子

程丽华 (安徽)

一丈红娇栀绽芳,节临惹得舌尖忙。

任它美味皆包尽,怎及吾娘白粽香。

端午忆屈原

常向峰(安徽)

殉楚投江千古悲,群舟搜救迅如飞。

鱼虾食粽留夫子,敬仰先贤盼汝归。

端午怀屈原

程义松(安徽)

千载龙舟鼓未休,楚山湘水共沉浮。

若教浊世容清骨,哪得离骚万古流。

端午悼屈原

陆震日(安徽)

屈子才高堪理国,无人可付寸丹心。

离骚未尽平生恨,魂蹈湘罗泣古今。

端午怀乡

赵壮华(湖南)

粽叶飘香羁外游,悬菖远客梦乡愁。

忽闻浪涌铿锵鼓,又见魂萦楚水舟。

端午节怀古

柳金虎(山东)

读史长悲屈子孤,悠悠岁月恨谗徒。

于今更赏书生气,困守寒门不做奴。

香囊上龙舟

高起植(四川)

腰佩香囊底气牛,端阳击鼓赛龙舟。

妹哥不负红丝线,夺冠金杯举过头。

端午感怀

宋振吉(衡水)

但悲废国骚魂去,浊浪无情吞直臣。

艾酒粽香盈味处,几人记得祭灵均。

端午吟

张九元(甘肃)

端阳旧典每重温,艾粽龙舟祭楚魂。

屈子离骚千古唱,赋歌报国志长存。

端午追思

郭继敏(吉林)

艾香除祟启门昌,棕叶层层裹吉祥。

屈子忠魂从未远,千年护佑万民康。

又逢端午

张海英 (江苏)

奈何最怕过端阳,粽失甘甜艾失香。

慈母那年今日逝,教吾怎不痛肝腸。

端午感怀

夏正明(重庆)

龙舟竞渡乐陶陶,角黍漫尝情致高。

敢问端阳休假日,几人伏案读离骚。

端午

向必泽(湖北)

楚辞济世乃良方,可救平民可救王。

香草奈何沉入水,我行千里问潇湘。

看龙舟

赵晓山(北京)

擂鼓龙舟竞逐开,人流漫野喊声催。

风骚屈子如相见,不叫汨罗江底哀。

端午

方勇(安徽)

夏阳焜照过端阳,艾叶悬门佑吉祥。

粽子深谙中国味,香甜包裹岁年长。

端午吊灵均

刘立祥(山东)

仰问苍天音讯绝,满腔热血赋离骚。

灵魂默默沉江底,遗恨忧忧化碧涛。

端午节感怀

唐新明(湖南)

箬粽开笼满屋香,佳肴美食味悠长。

三家子妹虽团聚,还有亲情在远方。

端阳怀屈原

葛啸飞(江苏)

粽叶飘香又复阳,汨罗千载吊辞殇。

大夫忠烈昭青史,江水至今哀恨长。

寄语端午节

邢孔跃(海南)

五月遥思汨水长,韵情凝入粽飘香。

诗人当下忠魂在,再读离骚颂俊良。

端午咏怀

王玉峰(山东)

五月端阳黍粽香,汨罗江畔祭忠良。

兴言除敝清明世,聚士尊贤国运昌。

节前夜读离骚

王继权(北京)

手捧离骚读到痴,无边想象脱缰驰。

时间若果能穿越,定向屈原问写诗。

万水千山粽关情

李鸿昌(广东)

万里家山千嶂横,艾蒿角黍总关情。

冰肌裹就经年事,岂忘乡愁梦绕萦。

观龙舟赛有感

胡晓秋(江西) 

叠鼓如雷笑语喧,击波飞桨竞头前。

待教雪浪初平后,遥念楚江心渺绵。

纪念屈原

韦诗赋(海南)

神州十亿缅先贤,竞渡龙舟鼓角天。

高节雄才千古誉,屈原灵气绘诗篇。

图强振邦(通韵)

童光祥(江苏)

艾草菖蒲楚粽香,情丝萦绕汨罗江。

常思屈子亡国痛,发奋图强振祖邦。

端午感怀(通韵)

许 景(厦门市)

一卷离骚摆案前,千年往事渺如烟。

几株艾草门楣挂,忍泪含悲吊屈原。

吊屈原问楚王

刘毕新(湖北)

又祭三闾问楚王?缘何偏不重忠良。

国亡家破江山毁,听信谗言为哪桩?

观端午龙舟赛有吟

李福元(湖北)

龙舟竞渡粽飘香,鼓角声声寄梦长。

屈子丹心千载颂,忧民爱国永留芳。

端午前返老宅有叹

曾卓(重庆)

木门半朽诉凄凉,断壁残垣映夕阳。

惟见后园修竹翠,满怀惆怅写沧桑。

忆在知青户过端午节

张景芳(吉林)

入乡随俗乐陶陶,挂彩葫芦采艾蒿。

一户知青初醉酒,满腔热血正燃烧。

忆娘亲包棕子

王昌志(鼓北)

双五端阳粽叶香,娘亲包粽子来尝。

厨房已有菱形粽,怎觉儿时韵味长。

读《天问》怀屈子

邓寿康(广东)

仰天长叩问,遂古道何营。

欲觅星辰理,难为日月情。

阿谁堪治乱,孰可受安平。

太息千番思,争能继此声。

端午感怀

毛瑞华(河南)

年年端午日,祝语向来多。

几度听天问,何曾唱九歌。

涛声还逐梦,屈子已随波。

有粽香千里,谁人祭汨罗。

端午

吕婧(吉林)

又逢端午日,民俗忆尤深。

艾挂门楣吉,粽翻湘水涔。

彩丝缠皓腕,香袋醉童心。

酒煮黄昏树,对杯聊古今。

祭屈原

吴国荣(上海)

荆楚英魂在,灵均万古名。

含冤悲故国,饮恨赴沧瀛。

角黍鱼龙祭,骚辞日月明。

离歌犹未绝,岁岁有潮声。

端午感怀

巴倒烫(四川)

细雨湿庭芳,薰风绕竹凉。

挂蒲羁客思,包粽故园香。

楚水愁波远,湘云恨影长。

年年今日泪,空坠汨罗旁。

端午纪吟

杨海钱(河北)

一从呼屈子,千古话端阳。

天问孤忠尽,离骚雅韵长。

丹心扶楚野,铁骨祭罗江。

遗恨怀襄事,潇潇暮雨凉。

端午

孙杰(西安)

日炎风俗古,时近小重阳。

蒲艾门前虎,粽粑邻里香。

怀沙思国士,佩芷诵兰章。

脉震千年韵,而今更浩茫。

端午吟怀

王其增(山东)

户上插新艾,窗前悬锦囊。

酒飘街客醉,梦啖粽唇香。

争看龙舟竞,深怜屈子殇。

情怀华夏厚,诗寄汨罗长。

端午观思

张和平(甘肃)

艾草悬门绿,孩童系锦囊

雄黄倾盏烈,角黍透厨香。

棹击千波沸,魂牵百代殇。

思贤忠厚志,浩气向天扬。

端午感作

李江远(河北)

翩翩端午至,纪缅屈原忙。

万里粽香溢,千家雄酒光。

龙舟划赛赶,蒲艾辟驱防。

每把离骚念,伊人在哪方?

端午印象

王晓梅(湖北)

端午暑初长,榴红映画梁。

阿娘缠角黍,稚子挂香囊。

楚水波澜处,龙舟竞鼓昂。

离骚千古赞,橘颂韵悠扬。

端阳抒怀

向祚深(广西)

蒲艾门楣挂,龙舟竞渡忙。

粽香萦楚水,骚韵绕荆湘。

角黍沉江底,离骚寄国殇。

千秋忠浩气,酒酹祭端阳。

端午寄怀

吕程(辽宁)

怒浪吞云起,悲风卷地横。

国殇千棹裂,天问万魂惊。

傲骨沉江啸,诗魂贯日鸣。

至今湘水沸,犹作战鼙声。

端午节感吟

陈家炎(江苏)

五月榴花发,端阳艾草芊。

云生湘竹影,浪卷楚江烟。

寂寞随流水,离骚动九天。

波清舟竞渡,蒲酒祭忠贤。

怀念屈原

张玉才(辽宁)

愤世挥毫赋,怀忧抱石沉。

红花皆有泪,绿竹更伤心。

裹粽佳人笑,竞舟骚客吟。

英魂千古在,遥祭酒躬斟。

端午抒怀

枉凝眉(四川)

汩水漾涟漪,龙舟江面威。

菖蒲悬翠挂,艾叶露珠依。

天问八方颂,离骚万里飞。

年年英杰祭,精髓永流晖。

端午怀屈子

 李丙寅(河南)

才高难遂愿,遗作尽佳篇。

天问千年诵,离骚四海传。

丹心昭日月,浩气震山川。

端午怀屈子,强国梦可圆。

端午有吟

卓顺贵 (北京)

佳节粽飘香,端阳赛事忙。

人来金鼓响,江阔彩旗扬。

艾草门前挂,龙舟水上狂。

精神千古颂,骚雅永流芳。

端午

谋子(广东)

每逢端午节,欢动水云村。

浪激金标闪,风平鼍鼓喧。

乘龙威怒海,破阵慑灵鼋。

庶有书生泪,倾樽酹晓昏。

端午悼屈原

徐家勇(四川)

孤忠沉楚水,岁岁竞舟同。

天问悬明月,离骚寄远空。

湘云千载泪,蒲酒一江风。

抱石怀沙恨,丹心照碧穹。

端阳乡村

卢名通(河北)

重五韶阳煦,农家月桂妍。

粽甜包蜜汁,艾馥佑人仙。

麦浪浮金穗,舟雷震大川。

蟾光洇竹简,呵壁问苍天。

童年端午纪事

陈仕权 (北京)

绿艾横泥壁,菖蒲挂大门。

新蔬瓜果熟,粉面米糕纯。

肉味馋兄妹,鱼丸敬老尊。

未尝包角黍,遑论祭忠魂。

乙巳端午寄怀

曹胜炎(湖北)

艾剑悬门冷,沧鼍彻夜鸣。

鼓摧山骨坼,黍祭汨罗倾。

天问沉沙锈,离骚裂帛声。

至今湘浦月,犹淬楚臣缨。

童年端午纪事

陈仕权 (北京)

绿艾横泥壁,菖蒲挂大门。

新蔬瓜果熟,粉面米糕纯。

肉味馋兄妹,鱼丸敬老尊。

未尝包角黍,遑论祭忠魂。

端午寄怀(通韵)

姜夕泉(江苏)

缕缕爱丝缠,包包糯玉鲜。

千檐红榳更,万户艾蒲悬。

滔泪汨江涌,龙帆鼓竞前。

骚风雄曲劲,世代吊忠贤。

端阳秦原即事

胡喜成(甘肃)

秦原风俗古,蒲艾作端阳。

去国沅湘远,怀沙楚水长。

徘徊去就际,寂寞古今忘。

遥望汩罗畔,龙舟竞渡忙。

端午祭屈子(通韵)

卢华华(湖南)

酹酒祭忠良,挥毫书痛殇。

催帆抛角黍,会友启流觞。

一曲离骚影,盈门艾草芳。

哀思寻万古,竞渡闹端阳。

端午悼屈原(新韵)

祖广(贵州)

华夏有骚人,一江流古今。

柔波含日月,激浪耀星辰。

户户菖蒲剑,家家艾叶心。

龙舟倡正义,祭奠汨罗魂。

写在乙巳端阳节

宋彩霞(山东)

蒲剑悬门典未销,楚臣遗事付江潮。

空催鼍鼓作新劫,自缚彩丝成旧撩。

黍角堆盘怀屈子,艾符挂壁忆歌谣。

可怜久惯逢迎术,谁向沧波问折腰。

怀屈子

刘长兴(吉林)

时逢端午夜茫茫,梦绕苍波念楚伤。

橘唱已随鸥鸟远,江风犹带杜衡香。

问天呵壁惊群宿,掷地作声传九章。

岁岁龙舟争渡处,千秋寒水鉴忠肠。


怀屈原

王大华(河北)

米粽飘香蒲酒醇,龙舟竟渡祭灵均。

孤忠未改清平志,独醒难容浊世尘。

天问千秋留浩气,楚辞万古见精神。

端阳频忆贤良士,爱国情怀励后人。

怀屈原

霍庆来 (河北)

傲骨忠肝何处寻?一腔热血万民钦。

怀沙句里舒豪气,渔父篇中付赤忱。

求索融含贤哲理,独醒浸润敬虔心。

香蒲糯粽遥相祭,再读宏章泪满襟。

端午吟

观沧海(辽宁)

端午神州缅屈原,燃香挂艾祭先贤。

飞舟竞渡龙舟舞,击鼓腾狮彩带翩。

巧妇摘云包叶粽,顽童引线放风鸢。

路漫修远君求索,请命为民怒问天。

端午感怀

王冰(湖南)

新蒲艾叶挂门框,巷陌家家粽溢香。

汨水恒流悲屈子,龙舟竞渡觅贤良。

三杯清酒千秋祭,一首离骚万代扬。

不忘初心圆国梦,人间大爱耀穹苍。

忆屈原

赵德富(重庆)

楚王台榭没荒丘,汨水忠魂千古留。

一去朝堂邦国破,三经放逐庙廊休。

又闻锣鼓龙船竞,重诵骚章倦客愁。

日月悠悠皆往矣,江潮岁岁送春秋。

端午感吟

陈忠明(四川)

榴红五月麦勾头,角黍新蒸午日楼。

祀典开樽悬艾草,声威鼓棹赛龙舟。

九歌空照湘云舞,天问常萦楚水流。

一卷离骚千载泪,至今犹得万民讴。

端午

杨成东(广东)

碧落云垂掩日光,沉沉风雨欲登场。

粽香重午因忠烈,遗俗千秋自楚乡。

鼓响水中群龙啸,人呼岸上万旗扬。

灵均祭罢江归静,鸥鹭飞来浴夕阳。

端午感怀

敖淑红(内蒙古)

五月时临梅子黄,天蓝水阔竟舟忙。

风吹彩线千秋远,粽撒罗渊万古长。

九曲离骚多少梦,无穷别恨浅深藏。

魂归史册流传久,蒲酒缅怀屈子伤。

端午随想(新韵)

韩秀松(河北)

莫对怀沙祭殄伤,暂凭晴好过端阳。

翻开天问知心苦,吟罢离骚带粽香。

自古得时多谄吏,从来罹难是忠良。

且斟见惯司空酒,免堕悲情泪两行。

端午咏粽

高景芳(湖北)

彩丝方解逸清香,旋剥青蒲呈玉妆。

黄颗粘唇知软糯,金樽酌酒祭沅湘。

时怜独醒人天问,犹感汩罗江水凉。

嘉节申遗传习俗,别番风味度端阳。

端午竞渡

刘明强 (贵州)

画鼓喧天晓雾晞,千船争发破重围。

桨扬白浪鱼龙跃,旗卷红云燕雀飞。

雷动惊涛催棹急,风回远岸载歌归。

夺标击掌欢声起,笑对残阳映锦衣。

祭屈原

邹平力(江西)

离骚自白汨罗边,渔父未休惊隔年。

志洁行廉频问郢,信疑忠谤疾哀天。

三盟三废忧劳尽,二逐二疏愁郁全。

感赋贾生伤欲绝,长歌从此扣兰舷。

祭屈原

闫春兰(河南)

竞赛龙舟逐水忙,熏风拂柳又端阳。

离骚爱国千秋颂,天问忧民万古彰。

驱魅除尘悬艾草,辟邪斟酒祭忠良。

江山社稷宏图展,屈子精神史册藏。

端午抒怀

鲁文彦 (湖北)

纷霏清雨又端阳,角黍抛河思绎长。

独赋离骚昭楚些,空留遗恨说怀王。

湘江依旧东流去,兰芷为谁几度芳。

当哭九歌今古咏,传承血脉夏华昌。

端午

云在飞 (江西)

榴火燃云映碧天,龙舟竞渡闹晴川。

此生始佩香囊绣,他日长怀屈子贤。

角黍堆盘缠彩缕,菖蒲悬户散青烟。

千年遗韵今犹在,遥祭忠魂意惘然。

端午感怀

都市荣华(河北)

蒲叶摇风艾韵长,端阳佳节粽飘香。

龙舟破浪千帆竞,角黍凝情万户忙。

屈子忠魂昭日月,离骚雅意绕云乡。

今朝且醉雄黄酒,共缅先贤赋锦章。

悼屈原

田秋元 (安徽)

今忆乌云蔽九重,汨罗霹雳吼隆隆。

跳江屈子忠心赤,驾浪冤魂铁血红。

耿耿朝贤遭侫陷,昏昏楚帝被奷蒙。

国亡悲极投波去,浩气长存天地中。

端午节

王小燕 (海南)

每逢端午意何深,粽裹乡情重似金。

万里龙舟同破浪,千秋楚些共高吟。

怀沙残石今安在,纫佩巴山待更寻。

一代诗魂终不灭,年年兰芷绿江岑。

端午节感怀

杜德祥(重庆)

薰风拂柳又端午,夏雨滋畴洗翠杨。

拔雾除尘悬艾草,披星戴月缝香囊。

屈公报国江城暗,骚客忧民水岸凉。

朝暮怀情歌旧事,心藏紫粽祭忠良。

端午

左宗平(重庆)

蒲酒倾杯香绕袖,龙舟逐浪锦帆收。

粽香漫卷千年韵,艾草斜簪万户柔。

一曲离骚沉楚夜,九歌遗响绕吴州。

星河长耀文明火,代代相传未肯休。

端午感怀

杨金松(湖北)

战罢群龙角未休,浠河十里沸民讴。

云旗猎猎惊青汉,雷鼓嘈嘈破碧流。

屈子沉冤凝水魄,楚人遗俗酹江头。

他年若践同舟约,重读离骚说旧愁。

端午抒怀

娟子(湖南)

岁岁端阳忆屈原,离骚稔悉卷何翻。

端午节诗词||滴水飞瀑 || 北京潇雨诗社‖2025第118期(总704期)

龙舟且渡千重浪,蒲艾多摇一草轩。

尚有香囊萦楚韵,几无椽笔扫尘喧。

汨罗风涌追天问,谁慰孤忠万古冤?

端阳怀古

王凤岭(北京)

岁月如梭伴汨江,朝霞似血再端阳。

挥毫载誉千忠烈,泼墨留名万义良。

情切云蓝屈原最,志高水碧士贤刚。

颂今怀古祈安泰,大业宏图著炜煌。

端午怀屈原

金国旗(江苏)

纵身江底惊波澜,至此人间怀屈殇。

竟发龙舟慰忠烈,纷投角粽祭贤良。

初心橘颂启天问,矢志离骚抒楚章。

同饮雄黄一杯酒,千秋华夏共端阳。

纪念屈原

姜化耀(山东)

郢都昔日卷狼烟,屈子行吟楚地牵。

天问岂知尘外事,离骚谁解世间缘。

贬官未尽忧民泪,抱石犹怜怀国篇。

端午粽香飘万里,龙舟竞渡慰先贤。

端午

张明 (四川)

蒲青艾绿又端阳,竞渡千舟溯楚湘。

天问沉声穿古浪,离骚劲句裂愁肠。

忠魂早化江涛烈,傲骨犹凝角粽香。

一卷诗心传万祀,九歌同酹祭苍茫。

端午抒怀

付正维(重庆)

菖蒲青翠粽香盈,五月江涛带恨鸣。

蕙纫沉波萦楚魄,琼华曜日裂秦旌。

九章未解灵均怨,千载犹闻杜宇声。

莫向黄昏询旧郢,一川烟雨暮云平。

端午有怀

郑清泽(山东)

新艾柴门蒲叶长,蝉鸣五月又端阳,

彩丝犹系离骚恨,黄酒难消汨水殇。

釜底粽香飘故国,场边麦垛映斜光。

龙舟竞破千重浪,鼓角声声断客肠。

端午节抒怀

王超(泰州)

艾绿榴红映碧空,蒲香粽美意相融。

雄黄点额瘟邪遁,彩缕垂腰福瑞通。

舟破清波腾细浪,赋承雅韵仰高风。

千年遗俗传今古,浩气长随岁月崇。

端午节吟

翁广忠(江苏)

棱角分明糯粽香,龙舟竞技庆端阳。

菖蒲斜插驱邪祟,角黍频投祭国殇。

鼓震波心千棹疾,风翻云影万帆扬。

离骚遗韵今犹在,浩气长留日月光。

端午节遣怀

封玉华(吉林)

节到端阳感慨生,满斟蒲酒祭诗翁。

门悬艾草邪魔远,鼓震沧波雅韵融。

正气长歌传后世,忠魂不朽唤清风。

尊俗重礼情如故,潮动千年溯遗踪。

端午节吟怀

刘玉杰(长春)

蒲剑悬门节序新,榴花照眼岁时淳。

龙舟竞渡沉湘魄,角黍投江慰楚臣。

天问九章昭岳海,离骚一曲动星辰。

峨冠终作沧浪客,留取丹心鉴水滨。

端午情怀

言蹊(山东)

箬叶青青裹玉脂,芯藏红豆寄相思。

屈骚千载长绳系,楚赋万言浓馅滋。

慢煮清欢方得味,细寻孤魄更关时。

手擎角黍垂训示,家国丹心不可移。

端午节寄怀

杨瑞霞(吉林)

榴花正火映阶长,寄念悠悠到楚湘。

汨水潮生舟竞渡,艾符霞带粽凝芳。

常思贤士才瞻就,更喜遗风久颂扬。

骚赋篇篇人尚记,灵均浩气韵中藏。

诗里遇屈原

张晓霞(北京)

渐觉楚云笼八荒,诗人萦郁伫残阳。

悲歌橘颂惟流涕,别赋离骚欲断肠。

我谓灵均休赴水,遥听渔父劝盈觞。

沉吟未语身先远,唯见烟汀一雁翔。

题香草美人

胡晓福(河北)

沅潇烟水绕汀州,楚蕙芳痕逐逝流。

纫佩馨兰凝露冷,簪云杜若带芬幽。

清姿岂惧三湘雨,素志犹怀九畹愁。

莫道灵均行迹远,美人香草自春秋。

端午节吊屈子

许传利(深圳)

端阳节至悼灵均,汨水悠悠蹙浪粼。

贞魄不泯萦故国,遗音长振斥谗唇。

粽香两岸思前哲,舟竞千帆眷逐臣。

天问离骚光万丈,云旗龙驾炳苍旻。

怀屈原(新韵)

李殿国(辽宁)

汨罗江畔水悠悠,千载英魂浩气留。

香草遗风彰赤胆,离骚绝唱诉深忧。

奸邪蔽日忠言废,浊浪吞星壮志休。

每念先贤诚仰慕,龙舟竞渡祭春秋。

端午感怀

郝勤(湖北)

荷叶缠丝角粽珍,龙舟竞渡闹江滨。

雄黄酒暖驱邪爽,蒲剑风清扶正新。

屈子忠魂昭日月,离骚绝唱感仙神。

千年古韵今犹在,岁岁端阳缅故人。

瑞午抒怀

张书杰(河北)

蒲艾悬门角黍香,龙舟击鼓起沧浪。

波翻浩气千秋在,声振离骚万代彰。

江底犹存忠骨魄,峰前长绕楚魂芳。

昆吾磨镜惊天地,牛鬼蛇神无处藏。

端午留句

杨玉琳(北京)

悠悠岁月贯长河,骚赋悲时故事多。

壮士问天思往圣,怀沙鸣志赴凌波。

山川百代留痕迹,钟鼓千家祭汩罗。

试看城乡新气象,康庄愿景世风和。

端午吟

吴永良 (辽宁)

端午风清寄悼伤,山河泣泪祭忠良。

龙舟楚曲吟新调,雅韵离骚诵暗香。

屈子忠魂浩千载,丹心一片慰情殇。

中华习俗兴邦脉,阔步高歌国运长。

端午思怀

赵玉明(甘肃)

五月端阳绽韵光,榴花似火映轩廊。

龙舟竞渡波涛涌,蒲剑高悬疫疠凉。

米粽飘香怀屈子,离骚遗响诉潇湘。

千秋浩气传今古,岁岁佳期祭国殇。

端午感怀

夏义兵(湖北)

龙舟裂浪碎星河,角粽飘香吊汨罗。

鼓震湘山催长啸,云沉楚水发悲歌。

听鸡唱晓奸邪渺,策马乘风壮士多。

仰视苍冥何灿灿,先贤意气未消磨。

端午悼屈原

张爱萍(安𡽪)

千载沅湘酹使臣,黍筒沉碧慰英神。

问天呵壁星垂泪,泣血而书勇气真。

阻楚亲秦空怀策,叩君呈谏说词谆。

抒文淡寄忧思意,一曲离骚永世循。

端午感怀

杨金松(湖北)

战罢群龙角未休,浠河十里沸民讴。

云旗猎猎惊青汉,雷鼓嘈嘈破碧流。

屈子沉冤凝水魄,楚人遗俗酹江头。

他年若践同舟约,重读离骚说旧愁。

咏在端午

白风(北京)

日月轮回两扇窗,时间五五又成双。

虽无豪气蹈沧海,但有情怀咏大江。

诵楚人骚弹一曲,包菱角粽饮三缸。

而今再显端阳景,百姓齐声放亮腔。

端午吟

闫现军(北京)

尖尖四角出香锅,故事千年承载多。  

一跃忠魂沉碧水,九天坠泪化清波。

东风已践君之问,北斗犹传圣道歌。

今日高悬驱鬼剑,凌霄浩气震凶鼍。

端午怀古(通韵)

许实明 (安徽)

每至端阳感慨深,九歌唱罢泪沾襟。

门悬艾剑防邪入,户挂蒲符避魅侵。

湘水久浮屈子怨,乌江长荡项王魂。

千帆竞发旌旗舞,万桨齐摇白浪分。

端午节感怀

佘厚启(安徽)

龙舟竞渡过端阳,万众追思屈子殇。

自古忠臣多枉死,从来奸佞少天良。

苏秦合纵征秦策,张相连横楚相亡。

列国纷争归一统,同文同辙九州強。

端午忆屈原

张云清(重庆)

糯粽飘香忆屈原,龙舟竞渡浪花潺。

九章楚赋古今颂,一首离骚世代传。

爱国终遭奸贼害,忠诚反被罪名牵。

是非自有后人论,史册悠悠可问天。

端午节感怀

王范龙(徐州)

榴火烘燃角黍香,龙舟竞渡沸沧浪。

蒲悬剑影驱邪祟,艾绾愁丝祭国殇。

楚水空流臣子恨,湘风恹唱九歌长。

世间谁解椒浆苦,独向寒江酹雪霜。

端午节感怀

申立新  (河北)

祥和端午泣余声,汨水腾波悼屈平。

思政归田名利淡,舍身殉国古今惊。

飞舟有梦寻吟骨,角黍无言守俗情。

遗习风传淳朴至,挈扶仁德九州行。

端午缅怀屈原

王秀林(辽宁)

端阳五月诉离觞,江畔黎民痛断肠。

缱绻流年怀旧事,缠绵以往赏新乡。

龙舟破浪灵均笑,米粽含香泪水藏。

污吏贪官全失色,千秋万代祭忠良。

端午感吟(新韵)

徐定平(重庆)

节至端阳临仲夏,一番追忆一伤神。

投抛角粽祭忠骨,竞赛龙舟慰惠心。

汨水悠悠波载恨,郢都默默廓陪魂。

凄凄风雨天如泣,化作悲吟吊古人。

端午遣怀得句

武林笑笑生(内蒙古)

九歌曾唱忧民泪,渔父安知赋捣砧。

流水已倾巫峡雨,去鸿谁奏汨罗琴。

天悠悠矣惊千乘,路漫漫兮厌百金。

离索休从愁绪解,雄黄味烈苦难任。

端午节忆母(通韵)

石瑞堂(山东)

淘米躬身折叶忙,细缠轻置角楞方。

平明尚热馈亲友,馥气犹存盈袂裳。

今日貌繁眼缭乱,昔时形简齿留香。

妈妈味道记心里,只是卅年没再尝。

端午前闲游有思

张华兴(山西)

寻诗空里醉流霞,四季多情作画家。

五月轻风怜晚照,一泓碧水接天涯。

平生常按删除键,盛世闲吟蝶恋花。

人约芬芳谁不老,悠悠宦海半杯茶。

端午节缅怀屈原

刘学军(河北)

棕香缕缕祭罗江,心语声声诉衷肠。

百倍忠魂存浩气,一腔热血铸贤良。

楚辞卷卷含悲愤,宏著章章忧国殇。

悠久文明千曲唱,离骚天问万年芳。

端午节答小儿吕

鄂川(湖北)

煮粽悬蒿过端午,小儿不解问阿母。

离骚一曲诵千年,屈子九歌传万古。

哀郢情牵楚国悲,投江水没臣心苦。

倩谁何处觅殇魂,从此人间寄重五。

异乡端午感怀

杜昌海(安徽)

榴火燃天客路红,粽香盈案岁时逢。

空听笛韵离亭雨,不见龙舟破浪风。

即使团圆千万里,终难老大几多翁。

故园应是艾烟袅,我立苍茫望断鸿。

端午斟咏怀灵均

温志龄(重庆)

未到端阳咏已斟,诗词曲赋寄牵心。

莘莘天问知渊博,斐斐离骚晓郁沈。

竞赛龙舟先杰缅,品尝糯粽达贤钦。

以身殉国苍黎仰,永世催人泪湿襟。

诗人节祭屈原

周书章(湖北)

又逢端午庆佳期,艾草门前插几枝。

粽线一根缠别绪,汤锅五月煮哀思。

杯衔黄酒逐湘水,味品离骚与楚辞。

飞棹频掀千叠浪,龙舟竞渡我摇旗。

端午感怀(新韵)

郑加升(云南)

蒲酒倾杯对日曛,榴花照眼正纷纭。

风摇碧艾驱邪祟,舟竞沧波吊楚君。

一卷离骚凝血泪,千年节序守精魂。

人间多少不平事,化作江涛岁岁奔。

端午祭屈子(新韵)

杜宝珩(北京)

王朝从不匮昏君,倾覆江山祸庶民。

荊楚曾经丰稔地,庙堂多现恶魔臣。

衷情献策襄邦祖,悲愤投江殁望身。

不辱气节昭万代,汨罗江上祭忠魂。

爱妻端午包粽子

贺秋刚(北京)

酌配精挑叶肉粮,殷红大枣细端详。

几番卷裹手灵动,一线拴装粽溢芳。

自品甜咸非外卖,赠邻香糯飨街坊。

年年包出阖家乐,爱意柔怀个里藏。

端午怀屈子(通韵)

钟德应(安徽)

蒲剑临风祛瘴气,龙舟破浪撼云川。

离骚字字萦湘泪,天问声声透骨寒。

九死未销骚客恨,孤忠敢破虎狼关。

汨罗万古奔流处,终化苍穹冰魄悬。

过端午(通韵)

李永华(山东)

时逢端午土风传,户户门旁艾草鲜。

岁岁节和呈喜悦,人人言美话康安。

畅怀催我新诗写,俗语期君好运连。

不饮雄黄食黍粽,截蒲为剑护家园。

端午寄怀

李克义 (安徽)

千年陈迹奈何谁,遥寄汨罗唯赠诗。

是否谏言将国误,有无沉命使君思。

尝闻箬粽香荆楚,咏叹文章浊酒时。

玉树临风山积雪,凝成符号作丰碑。

端午溯源

李天友(湖北)

汨罗江水映长天,岁岁端阳念古贤。

屈子怀沙情壮烈,楚乡遗俗意绵连。

龙舟竞渡驱邪祟,角黍飘香祭圣贤。

天问悲歌千载唱,离骚浩气万重传。

端午思屈原

王志洋(江苏)

端阳最是念君真,风俗千年总觉新。

角黍堆盘思向背,龙舟叠鼓见精神。

高悬蒲剑蝇虫灭,独抱离骚圣哲循。

斗胆朝天凭一问,屈公去后几良臣?

初夏再吟

吴永良 (辽宁)

日暖风禾温度升,清馨满眼入轩屏。

风吹碧草千园绿,雨浣新苗万物萌。

快乐新蛙歌沃野,出巢雏燕伴云行。

欢天喜地迎祥瑞,惜夏接秋盼岁丰。

又临端午

蔡树良(苏州)

禾风携雨过乡邻,米白枣红包叶新。

不见峨冠飘带影,唯听旷水打孤蘋。

有章词赋三千首,无妄铜钱一二缗。

安坐几时长日去,读书甘拟蓼虫辛。

端午吟(新韵)

李丙寅(河南)

汨罗千载清波荡,屈子精神四海扬。

米粽争投怀楚客,龙舟竞渡悼忠良。

门插鲜艾毒邪远,身挂香包福运长。

端午民俗传万代,离骚天问永流芳。

端午寄怀

卢贤德 (青海)

天收残雨乍晴和,千载端阳今又过。 

角黍飘香传楚俗,田园叠翠映山河。 

独怜屈子沉江恨,更仰人间正气歌。

只恐世风趋利久,折腰争向贵门多。

端午节

张正罗(湖南)

年年五月庆端阳,处处欣闻艾粽香。

劲鼓挥旗催志士,飞舟辟浪靠儿郎。

离骚雅韵长传颂,屈子情操再发扬。

任尔风云多变幻,终将爱国谱新章。

端午祭屈原

严从怀(安徽)

浊浪排空四野茫,汀州杜若暗浮香。

龙舟竞渡风云动,竹简镌文日月长。

独抱孤忠沉碧海,终留正气耀青阳。

楚山湘水遗踪在,不朽骚人世代扬。

端午吟(通韵)

李永华(山东)

杏子橙黄蒲叶青,榴花染树唤家蜂。

时临端午全民乐,艾挂门楣芳气萦。

常叹光阴易流逝,每逢节日喜传承。

城乡处处良辰贺,角黍香甜锅里蒸。

端午节悼屈原 

阳友树(广州)

谗蔽君门九畹朦,忠而被谤陷樊笼。

孤舟浪卷天难问,故国墟坍梦已空。

佩剑悬魚扬正气,沉沙明志抗颓风。

美人芳草千秋泪,化入黎民箬粽中。

端午诗人节感赋【通韵】

龚声茂(湖北)

双庆相邀结谊缘,武林文士聚欢颜。

四诗三品兴观怨,群里毫端苦辣甜。

凤藻分香倾绿液,龙舟赋韵咏南天。

文心共振巅峰筑,学识高扬媲古贤。

迎端午节  步“端午节鄱阳湖观竞渡”韵

程耀正(甘肃)

渔家赶集置新船,僧众放生修善缘。

等令号鸣龙跃海,开锅香绕粽参天。

哥摇玉棹腾舟笑,妹饮琼浆舞步颠。

听客豪情书爱国,看军严阵势巍然。

临江仙·端阳寄怀

卢贤德 (青海)

粽叶飘香承楚俗,家家共庆端阳。乡歌一曲酒盈觞。驱邪悬艾草,佩芷念安康。  

九章吟罢愁难绝,人间魑魅猖狂。汩罗如泣证沧桑。金瓯犹待补,求索路茫茫。

忆旧游·端午

杨子怡(湖南)

又榴红试焰,角黎包金,蒲艾高悬。举酒谁怜屈,剩江河竞渡,急鼓阗阗。满街半挂香粽,归语尽龙船。叹屈子祠空,疏禽嬉翠,一石愁烟。

年年,喜重五,问既昧中情,何事投渊。也晓多菹醢,莫矜持初服,淹蹇因言。古来遍数功狗,都枘凿方圆。恨謇謇何持,徒资世说忠与奸。

鹧鸪天·卓绝屈原

欧阳青(北京)

卓绝华章济世长,蛾眉遭妒愤离觞。孤舟投汨沉兰佩,瘦笔狂书傲骨刚。

辞逸响,赋流芳。丹心激越破炎凉。年年糯粽怀宗烈,岁岁龙舟竞渡扬。

鹧鸪天·祭屈原

赵光荣(内蒙古)

再洒雄黄流入河,汇同屈子共长歌。国殇血泣寒荆楚,天问人悲投汨罗。

空作叹,懑如何,离骚以死补蹉跎。一身托付披肝众,不愿忠诚比泪多。

西江月·端午

孟大川(四川)

如箭龙舟竞勇,似心米粽飘香。夏阳难暖水悲凉。碧浪依然激荡。

难绘犹存形象,但留不朽文章。千年求索路尤长。共唱长歌雄壮。

临江仙·端午托思

杨树林(甘肃)

五月榴花红似火,香囊五色垂丝。门前横插柳条枝。辟邪挂艾草,酹酒寄相思。 

奔向江河齐竞渡,龙舟擂鼓飞驰。灵均精魄化清诗。离骚催奋进,高节共操持。

西江月·沙溪镇参观儿童学包芦兜粽子

蒋继辉(江苏)

酥手童心细细,芦兜卷管长长,蛋黄红豆巧分装,包进少儿梦想。

煨出百年老味,品来众口生香。凌空雏燕任飞翔,驮着沙溪希望。

满江红·屈原

林毅(重庆)

屈子行吟,肝肠碎、满腔悲切。国难报、昏君宠侫,枉抛心血。泽畔问天天不应,汨罗沉水江呜咽。拒铮言、荆楚毁于秦,怜忠烈。

灵均咏,歌几阕。长沙吊,嗟双绝。仰三闾庙祀,秭归英傑。骚赋千秋宗始祖,沅湘七魄昭明月。听逄逄、箫鼓竞龙舟,端阳节。

唐多令·端阳

陈秋莲(浙江)

冒雨过横塘。携儿回故乡。插青蒲、又洒雄黄。莺燕歌吟长短句,无端又、起思量。 

萱草溢芬芳。柴烟熏灶房。煮粽衣、笑语盈窗。娘剪晚霞穿彩线,教闺女、做香囊。

蝶恋花·端午怀古

雨虹(重庆)

蒲剑悬门驱毒瘴。角黍盈盘,香沁榴花巷。竞起龙舟喧鼓响,同追楚魄江潮涨。

风卷汨罗千里荡。一卷《离骚》,字字皆悲怆。天问茫茫谁与唱?江山犹记灵均望。

鹧鴣天·端午感怀屈子

谢毅(上海)

呕出忠肝楚泽旁,惊神泣鬼赋骚章。三闾国士丹忱耀,百代民心绿粽香。

求索苦、道途长,问天风骨启炎黄。龙舟今化神舟起,银浦青荷可纫裳。

西江月·吊屈原

徐建华(山东)

千古悲风激浪,九章独醒流殇。龙舟竞渡漭沧沧,荆楚潮声云上。

黍角招魂故里,麟身天问青阳。怀沙饮恨濯沧浪,泣血离骚绝唱。

浣溪沙·端午采艾草

高景芳(湖北)

仲夏幽居湖水滨,兰心蕙质气如薰。风生凉意挹清芬。

端午插扉犹念远,避邪入药亦凝神,香囊作佩藉灵均。

行香子·端午咏怀

杜东华 (湖北)

栀子盈香,粽叶留芳。咚咚锵、锣鼓喧扬。龙船竞发,浪涌千行。看舟如箭,桡如翼,势如狂。

沅湘水阔,离骚韵长。酹椒浆、楚地怀殇。门悬蒲剑,酒泛雄黄。更祭诗魂,承风骨,祷宁康。

江城子·端午节

孟令泉(河北)

汨罗江畔鼓声稠,赛龙舟,粽香浮。艾叶辛香,户户品离愁。千载离骚传楚韵,诗魂在,笔风流。

忠魂一去水悠悠,恨难休,志难酬。角黍频抛,岁岁寄情柔。若是灵均今尚在,情欣慰,览神州。

虞美人·乙巳端午感怀

沈鹏云 (吉林)

榴红蒲绿端阳照,黍粽香萦绕。昔时屈子赴江流,辞赋相传千古共春秋。

龙舟击鼓同争渡,旗舞频呼顾。每思前事意难消,遥祭忠魂把酒酹滔滔。

如梦令·端午九龙渊龙舟赛

汪业盛(湖北)

龙首狰狰如怒,龙尾汹汹如骛。战鼓若天雷,百棹一呼同步。争渡,争渡。风险浪高何惧?

迎春乐·端午诗会感于东掌村

张华兴(山西)

节逢端午诗人会,到东掌、心犹醉。绿烟浓、别墅乡居美。山里水、天然味。

屈子问、吟情无悔。咏士唱、离骚何罪。盼得村村如此,自把安康绘。

沁园春·端午节祭屈原

何君(湖北)

楚岫云横,湘波烟冷,又逢午天。望龙舟竞渡,旌旗蔽日;艾香浮浦,鼓角惊鸢。蒲酒醇浓,榴花灼烁,角黍沉江问旧年。临风立,诵离骚万古,泪洒樽前。

犹闻郢路啼鹃。叹角黍、难招正则贤。念怀沙哀郢,孤忠贯日;纫兰餐菊,幽抱贞泉。六国尘昏,三闾志洁,终化沧浪皓月悬。今何祭?向苍茫一酹,清魄长镌。

鹧鸪天·端午怀古

杨海晏(甘肃)

壮迹昭昭岁月稠,豪光熠熠古今流。艾旗悬户魂犹烈,龙舸凌波志未休。

屈子恨,汨罗秋。骚魂一脉付江悠。沧浪濯尽含冤泪,青史长镌楚地讴。

贺新郎·端午感怀

大浪淘沙(洛阳)

独醒何堪醒。叹湘累、行吟茹苦,梦残成影。旗鼓龙舟中流击,多少呼声念省。空唤后、沅湘归静。午日明年应再访,试沧浪、还有谁人咏。日复日,千般景。

雨声窗外风无定。节正是,一人江沉,千秋怀永。生死悲欢何为鉴,忧国忧民耿耿。也有那、闲愁万顷。八九人生难如意,问人中、多少风流竞。惊故事,为君听。

念奴娇·端午怀屈原

汪剑波(广州)

魂兮何在?越千年、惟有涛声如故。浊世浮尘君独醒,孤抱幽怀虚负。荆岫云横,汨罗烟锁,报国终无路。苍生何计,未容良弼重举。

把盏遥祭沉沉,鹃啼凝碧,千古情谁诉。天问苍苍余响在,桂棹迎魂来去。角黍沉波,龙舟竞渡,我自空凝伫。倚阑长叹,任凭清泪如雨。

踏莎行·端午悼屈原

杨春良(河北)

屈子沉江,忠魂泣露 。千年浩叹离骚赋。龙舟竞渡水云间,悲声似诉兴亡苦。

浪涌愁思,风传怨语。滔滔不尽英雄路。今朝我辈立江头,长歌一曲斜阳暮。

浣溪沙·端午

李永红(安徽)

一树枇杷满院香,熏风漫野麦金黄,蛙声响彻小池塘。

五色彩丝缠角黍,九州墨客饮蒲觞,龙舟竞渡过端阳。

采桑子·端午

心荷 (北京)

龙星中正端阳至,粽子飘香,艾叶悬窗。竞渡龙舟赛事忙。

追思屈子忠魂祭,遥望湘江,礼拜贤良。把酒沧波酹国殇。

鹧鸪天·巳年端午

如梦(重庆)

艾叶青青粽叶香,龙舟竞渡又端阳。 彩丝系腕祈康泰,蒲酒盈樽祭楚殇。 

风飒飒,水茫茫,离骚一曲韵悠扬。 千年犹忆忠魂在,岁岁榴花遗恨长。

踏莎行·端午吟

毛贻凤(岳阳)

蒲剑悬门,榴花照眼,龙舟竞渡澄江畔。 彩丝缠腕避邪瘟,香囊佩袖驱忧患。 

角黍堆盘,雄黄注盏,离骚读罢愁难散。 汨罗千载水悠悠,忠魂可共烟波远? 

浣溪沙·端午悼屈原

何克林(甘肃)

历史长河从未休,尼罗水漫楚天愁。沉沙魂魄梦悠悠。

一曲离骚容雅俗,千年翰墨化恩仇。英灵含笑望神州。

临江仙·端午

崔伯祥(甘肃)

岁岁端阳怀屈子,新炊角黍飘香。喧天鼍鼓竞沧江。馥囊悬绮户,蒲艾拂雕梁。

千载遗风凝古韵,龙舟追梦驰翔。离骚字字映天光。九歌传雅韵,樽酒酹清狂。

西江月·端午

郑慎德(湖北)

几度端阳佳节,门楣艾草飘香。无须额上点雄黄,多少钩陈联想。

天问从来难问,离骚千古忧伤。投江不醒楚昏王,爱国忠君一样?

西江月·端午情思

邱枫(重庆)

每念端阳旧俗,常思角黍新尝。香包艾草韵悠长。勾起儿时印象。

岁月悄然流转,情怀依旧深藏。繁星闪耀映心房。传统千秋难忘。

鹧鸪天·端午

邢万奎(合肥)

角黍堆盘蒲酒陈,楚江遗俗祭英魂。龙舟接力千年赛,艾剑驱邪万户门。

风澹荡,水氤氲,湘波如诉念骚文。榴花灼灼燃如火,欲照三闾泽畔痕。

诉衷情·近端午

陈仕权(北京)

熏风拂柳懒看花,园里熟枇杷。闻归燕,听鸣蛙,浅夏近农家。

饷午有蒿粑,伴红茶。新蔬时果弄奢华,乐清嘉。

浣溪沙·端午寄怀

何天航(甘肃)

彩线蒲香绕玉盘,吴山楚水竞舟喧。离骚一卷酹江天。

屈子孤忠凝碧血,湘娥清泪化苍烟。诗魂千载立峰巅。

行香子·端午抒怀

刘顺和(安徽)

蒲叶流光,艾叶飘香。鸟传呼、又到端阳。包金角黍,绵口雄黄。正越舟舞,蜀葵炫,楚兰芳。

九歌叩耳,离骚泪目。倚危阑、凭吊忠良。谏君遭谪,抱石成殇。故存天问,思汨水,搅诗肠。

采桑子·端阳怀屈子

武墨(合肥)

龙舟竞破沧浪雪,鼍鼓凌霄。蒲剑驱妖,角黍沉波瘗玉谣。

楚辞读尽湘筠老,残月磨礁。桥古离骚,夜壑犹燃忠谏膏。

水调歌头·端午吊屈原

李立范(湖北)

兰芷纫成佩,饮露立江滨。云冠高举,嶙峋襟抱自无尘。欲驭羲和金辔,又恐倏然归去,上下苦逡巡。天问叩穹昊,求索路艰辛。

怀瑾玉,抱冰魄,守贞纯。汨罗一跃,忠魄千载化星辰。九畹芳兰虽谢,百代清风长在,浩气满乾坤。今仰灵均志,心逐楚江垠。

鹧鸪天·端午感怀

刘炳生(安徽)

粽硕蒿香椹酿柔,端阳自饮汨罗愁。灵均妙赋悲荆楚,天问长歌叹国忧。

舟竞渡,橹争流,忠魂正气共悠悠。千村辞赋讴华夏,江畔诗潮祭未休。

鹧鸪天·儿时端午的记忆

黄绚春(湖南)

端午门前挂葛藤,驱邪避祸旺门庭。青葱阔叶包香粽,花豆精粮煮紫荆。

怀屈子,吊精英。雄黄点痣笑声盈。儿时记忆今犹在,大爱之情说不停。

鹧鸪天·端阳怀屈原

张可东(江苏)

霞染汨罗映晓天,清波浩浩诉千年。丹心一片酬家国,浩气长留贯宇寰。

云渺渺,水潺潺,忠魂化作碧涛间。今人遥酹端阳酒,长忆英风仰古贤。

满江红·端午祭屈原

牛葆健(北京)

蒲艾飘香,又端午、榴花似血。思屈子、汨罗投水,壮怀凄切。谗口蔽明心抱恨,郢都沦陷头如裂。叹一生、有大志难酬,空悲咽。

离骚赋,情激裂;天问语,音铮绝。把精魂付与,楚天明月。浩气千秋留史册,英名万载昭忠节。看今朝、竞渡鼓声催,怀贤杰。

小重山·端午(步韵元·舒頔)

严新炎(湖北)

竞渡龙舟排阵忙。又年年岁岁,庆端阳,中华习俗远流长。怀屈子,别恨唱潇湘。

往事费思量。看涛涛汨水,泛寒光。忠良谋士有哀伤。离骚泪,天问尽凄凉。

临江仙 · 端午节抒怀

陈代南(湖北)

粽叶香飘神醉,青蒲翠艾千门。汨罗涛溅咽声闻。龙舟飞竞渡,击水祭忠魂。

一曲离骚铭志,雄黄酒洗埃尘。新航帆举浪崩云。九歌今改版,吟唱弄潮人。

忆江南.端午

詹廷省(浙江)

端午至,烟雨满疏帘,江水不知秦楚事,菖蒲还把旧香谙。疑是楚风酣。

喝火令·端午节

黄玉春(黑龙江)

划破江流水,催开浪绽花。鼓声旗阵蔽云霞,端午梦牵魂绕,期许在天涯。 

艾草檐边挂,雄黄酒里赊。粽香浓味出千家。望也龙舟,望也岭飞鸦。望也楚风民俗,敬仰寄怀沙。

江城子·端午思母

徐本国(重庆)

未名坡下雨泱泱,湿山房,冷云裳。百里孤坟、一载雪披霜。最怯更深惊坐起,思萱室,泪千行。

忽闻巷外鼓铿锵,月窥窗,影窥墙。火树银花、笑闹满端阳。欲寄幽怀无处觅,风寂寂,夜茫茫。

沁园春·端午怀屈子

陈夏法(杭州)

泽畔行吟,草木悲风,衣带渐宽。望湘云泣血,江翻浊浪;龙舟裂月,鼓咽危滩。角黍沉沙,艾符垂泪,谁拾苍梧坠珥蝉?孤鸿唳,剩椒兰焚烬,‌郢调声残。

离骚一卷如山,压千古、沅湘潮未干。纵怀沙人杳,魂萦薜荔;涉江梦断,气化波澜。渔父舟空,女媭砧冷,日月双丸照胆寒。今犹见,有清飙吹雪,涌向云端。

满庭芳・端午记盛

王剑炳(新疆)

蒲芷浮馨,粽菰垂彩,街衢人语熙雍。凭栏望处,烟浦泊兰篷。几处琳坊列货,香囊绚、角黍堆笼。应时节,榴花缀鬓,虎艾挂帘栊。

晨昏勤洒扫,银瓶浸绿,朱缕牵筒。更厨下,芳浮玉甑千重。此际欢情共庆,龙舟竞、鼓楫惊风。佳期里,雄黄细点,儿女笑盈容。

临江仙·吊屈原 

宋宝寅(吉林)

泽畔悲吟人已去,沧浪依旧婆娑。楚江风雨泣蹉跎。芷兰香未歇,山鬼啸嵯峨。 

一卷离骚传万古,九章力向沉疴。怀沙遗恨付洪波。龙舟争渡处,犹唱大招歌。 

注:芷兰、山鬼、离骚、九章、怀沙、大招,均为屈原作品标志性元素。

鹧鸪天·端午节

李永华(山东)

熟了樱桃杏子黄。才辞小满又端阳。高悬楣侧菖蒲绿,细品盘中黍粽香。

插碧艾,饮琼浆。亲朋微信话安康。填词寄趣浓情有,节日欢欣度岁光。

醉花阴·端午折杜仲叶闻香

张雁萍(北京)

翠幄迎薰端午到,叶阔承晴昊。 独步向林深,折叶轻揉,碎碧香魂袅 。

药香漫过衣襟峭,清苦知多少。莫叹岁华迁,指隙余芳,醉了心头好。

临江仙·粽香龙舟(新韵)

焦龙洪 (湖北)

鼙鼓轰雷惊水,狂澜卷雪生风。

龙舟逐竞势如虹。粽香浮九域,棹影破云冲。

楚魄千年仰止,骚章万载情浓。怀沙遗恨古今同。孤忠沉碧浪,樽酒酹遥空。

鹧鸪天·端午

尹志荣(北京)

艾草青青映碧窗,粽香飘处话端阳。龙舟破浪千桡竞,彩线缠丝百愿藏。

斟蒲酒,佩香囊,千年风俗韵悠长。且将家国情怀寄,共品清芳岁月香。

醉花阴·端午

芸朵(河北)

艾叶悬门香满户,彩缕缠金黍。竞渡鼓声喧,楫裂鲛绡,雪浪崩霄怒。

赤砂画虎驱灾蛊,鬓点榴红妩。蒲酒酹滔滔,千载骚魂,孤魄沧浪铸。

渔家傲·端午安康

温永强(广东)

五月初五龙舟队。细风烈日呈祥瑞。两岸人车喧鼎沸。闻折桂,敲锣打鼓声声脆。

端午饮茶寻半醉。齐齐下厨烹佳味。粽子艾糕啱心水。行埋位,香蕉红荔超登对。

浣溪沙·屈子魂

向兴城(云南)

汨水悠悠万古愁。离骚一曲恨难休。灵均抱石向江投。天问千秋悲日月,九歌一曲恸神洲。忠魂不朽驻心头。

忆江南·吊屈原

陶长庚 (安徽)

怀屈子,千载水流芳。青史长怜忧国泪,苍生永葆尽忠肠。四海仰星光!

鹊桥仙·端阳节吊屈原

顾岩(江苏)

粽香千里,蒲斜万户,击水龙舟竞渡。端阳酹酒祭灵均,怎忘却、潇湘泪雨。

汨罗饮恨,怀沙呵壁,多少王侯粪土。离骚一曲壮山河,楚江恸、忠魂永铸。

碧牡丹·端午节情愫

黄昌志(宜宾)

角黍缠香缕。兰佩摇芳谱。艾草悬门,漫惹他年情绪。彩线缠丝,曾系童真趣,蝶儿轻绕庭户。

忆南浦。众桨划浪渡。红衣笑拈莲步。锦瑟年华,恍若逝川东去。韵染离骚,千古灵魂赋。离骚犹伴云路。

鹧鸪天·端午

敬新谱(广西)

角黍堆盘蒲酒香,龙舟竞渡锦帆扬。千秋浩气铭青简,九域忠魂耀楚江。

悬艾虎,酹雄黄,离骚一卷祭端阳。彩丝绾臂承遗韵,云卷星垂岁正长。

临江仙·粽香忆母悼灵均

李红彬(南京)

素叶轻缠往事,粽香飘远悠长。榴红如火映端阳。汨罗思屈子,遗恨几人详。

犹记母亲纤手,温情揉入干粮。锅中翻滚旧时光。轻尝无母唤,空剩泪沾裳。

西江月·释怀

吕程(辽宁)

休叹斜阳偎岸,且随野水行舟。烟汀摇荻伴沉浮,一任星霜染透。

宠辱皆成槐梦,是非俱付东流。倚松醉卧看云收,月照清波如旧。

卜算子·悼屈原

亚热(福建)

堤畔悼诗人,江面弥纱雾。村舍黎民再唤君,君失回家路。

文頌楚辞修,诗习离骚悟。气节才华旷古稀,天地人同讣。

浣溪沙·吊屈原

刘永贵(江苏)

角粽千年逐楚涛,龙舟竞渡古风高。劈风斩浪逐英豪。

兰芷幽香萦旧梦,汨罗遗恨起江潮。空余辞赋说离骚。

小重山·端午怀屈子

赵俊海(河北)

节至端阳忆国殇。离骚昭日月、古今扬。门楣百姓艾悬香。思雅士、洒酒祭忠良。

抱石汩罗江。捐躯弘义胆、志方刚。浩然正气傲穹苍。吟天问、挥笔抒忧伤。

西江月·时逢端午读《离骚》感怀

朱会明(安徽)

墨染惊涛裂素,情融百代孤忧。灵均幽愤付湘流,香草美人谁嗅?

浊世独酲堪叹,忠魂不朽长讴。兰旌桂棹溯千秋,一曲楚天云皱。

定风波·端午祭屈子

周水金 (湖北)

角黍投波诵楚辞,龙舟破浪卷云旗。鼙鼓震天呼屈子,遥祭。孤忠浩气史长悲 。

千古汨罗吞苦恨,天问。奸邪误国庶民凄。一卷离骚燃广宇,如炬。清光长照警今时。

鹧鸪天·端午祭屈原

王忠诚 (哈尔滨)

三湘汨水韵悠长,龙舟投粽寄哀伤。屈原遭贬怀惆惋,天问悲歌诉渺茫。

明法度,举贤良。治邦上策遇寒霜。投江明志心犹烈,傲骨忠肝万世芳。

西江月·端午游东湖

夏明江(湖北)

粽叶香飘桌案,艾枝滿挂渔家。龙舟棹舞浪喧哗,碧水温升仲夏。

远客欢声绿道,行吟阁放红霞。青荷摇曳待莲花,佳节平湖如画。

喝火令·端午节祝福

刘文辉(吉林)

彩线缠尖角,雄黄点额黄。艾蒲香漫绕雕梁。遥念故园佳景,端午韵悠长。

竞渡龙舟疾,飞歌楚水扬。愿君如意体安康。愿得情浓,愿得福无疆。愿得岁华如锦,绮梦绽芬芳。

满江红·端午感怀

李明煌(广州)

丹凤燃云,南风漾、烟绡漫卷。望汨江、菰包白玉,舟驰如箭。战鼓催开千顷雪,飞桡划破三湘练。正艾悬、蒲剑护重门,邪氛散。

怀沙恨,千秋咽。忠魂在,星河灿。看青史昭昭,浩歌无断。角黍浮沉思故楚,榴花照影祈康晏。愿年年、此日酹江澜,心同泫。

满江红·端午祭屈原

殷立华(重庆)

荊楚灵均,遭劫难、魂归水族。感天地、洞庭涛滚,汨罗波蹙。万户千家缠角黍,九流三教吟兰菊。击鼓鸣、摇楫赛龙舟,鲛鼍逐。

谣琢妒,魂难辱。鸿儒倔,深情笃。叹仰天长啸,楚骚谁续。端午悠悠昭日月,非遗赫赫留名录。震寰球、华夏奏新篇,阳春曲。

钟绍勋(湖北)

〔双调·水仙子〕端午节

汨罗投水已封神,楚韵遗风传后昆。离骚唱尽心中恨,年年兰草新,到如今谁念灵均?龙舟竞,买卖频,喜煞商人。

李亮寅(北京)

〔双调·水仙子〕悼屈子

汨罗江水碧粼粼,九畹滋来兰蕙芬。皇舆故土萦方寸,莫怪沧浪渔父嗔,恨悠悠浊泪沾巾。椒丘怅,泽畔逡,高咏招魂。

刘建华(青海)

〔双调·水仙子〕端午节

龙舟竞渡彩旗扬,艾草悬门粽子香,儿童嬉闹秋千荡,风筝天上翔,看诗朋欢聚山庄。芙蓉帐,树荫凉,曲水流觞。

郑宏(辽宁)

〔双调·落梅风〕端午节(通韵)

端阳至,艾草鲜,见家家苇莲包饭。风俗遍观思圣贤,赛龙舟汩罗喧岸。

丁燕(河南)

〔正宫·塞鸿秋〕端午怀屈原

雄黄米酒香飘荡,豆沙软粽情江上。离骚天问鸿章棒,屈原橘颂千年唱。悲歌含泪吟,痛饮伤心放。诗人风骨焉能忘。

苏福刚(北京)

〔黄钟·贺圣朝〕怀念屈原(通韵)

香草悬,酹飞旋,歌赋弹,祭念屈原神气传。秭归端阳胜过年,选粽子赛龙船,咏诗人情意绵。

注:秭归系屈原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