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拉登茶
有专家眼光独到,给我留言:肋果茶,又名史拉登茶。
我问:何故,出自何处?
答曰:百度(Sladenia celastrifolia Kurz., 1873)。
仔细一看,不由笑了:原来是肋果茶属的拉丁学名(Sladenia)的音译,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呢?像不像“本拉登”啊?
不过 ,专家正言道:你可不能小看金陵古都的历史文化魅力啊!必竟也是六朝古都,解放前肋果茶就已被移居到南京了,1959年才被植物学家从南京迁移回昆明植物园。史拉登茶这个名,在南京应有一定的流传范围。
在景东出差的同事发了几张图给我,问:“这是毒药树吗?”
定睛一看,有图有真相,对方只是想确定一下树上的物种鉴定牌信息是否准确罢了。当然,也不排除近日来大家通过科普文章认识到身边的一种常见但叫不出名字的绿化树,原来是近二十多年来推广种植的。
原来,景东植物园也非常重视收集当地绿化植物资源,不由得对这个新兴的县级植物园心生向往,毕竟肋果茶在无量山也有大量的野生资源。
该植物园通过播种,培育了一批实生苗,这不由得令我心头一震,这么说来还可以继续去无量山采集花果,完成胚胎和种子发育实验,或许胚胎发育特征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可以用来解释其作为东亚高级孤立类群的系统学位置?毕竟,目前毒药树属应该放在猕猴桃科还是山茶科或者独立为肋果茶科,都是值得深究的。当然,我希望类似的在科学问题方面的钻研应交给后来的年轻人去探索。
在大力推广参赛作品的短短几天的活动里,获得了周围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的关注和支持。人们仿佛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喜欢与对知识的向往,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环境里的花草树木,重拾自然乐趣。我想,科普活动,就是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吸引更多人一起参与,一起发现,一起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科普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吸引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心底里,我感谢给作品点赞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同时也因为作品与大家多了一份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效果,是我之前投稿参赛时未曾设想过的:竟然还收获了友谊和善良。
从他们为转发点赞链接时,写下的小作文,体会着师生朋友间的温度。
1、来自同行的支持和鼓励:知识传播,科普先行。-《森林工程》编辑
(1)“我最爱的老师,是带我见识了广阔植物世界的人。
—— 其实,虽然心底里希望这位本科同学继续考研跟着我钻研兰花花形态多样性研究,但从心底里更希望学生有一个快乐而美好的未来。所谓的快乐和美好与他人无关,包括老师或父母,只与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有关。看着学生的日常朋友圈,犹如看到学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样子:一见你就笑,这多好啊!
(2)“👉为她投一票[爱心][爱心][爱心]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那么喜欢植物,路边随便见到一棵草都能叫出它的名字,说出它的故事
在老师三年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也是终于摸到了这个行业的一点点边。
植物很美,优秀的科普作品很重要,希望大家为我老师投上一票!!”
—— 能够在学生毕业多年后,说出自己对植物的喜欢,并且把这份喜欢与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3)“该博文讲述了我老师的博士研究内容,在过去20多年后。再次将她与肋果茶的故事重新书写。欢迎大家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植物!”
—— 看到这位同学的推荐,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总算会写论文摘要啦!
不由得信笔写了批注:语言流畅,表达清楚,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失为一条很有力量和温度的朋友圈文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天天快乐![玫瑰][玫瑰][玫瑰]
(4)“毒药树,没有毒!山茶科还是猕猴桃科,或是独立为毒药树科?欢迎大家投票讨论……”
—— 已工作两三年的学生就是不一样,言简意赅,又以疑问句的形式来吸引更多人的阅读。
“每一种植物,都有独特的生长环境与方式。每一种植物都克服了环境的局限,在其生命顶峰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毒药树”的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投上一票[嘿哈]!”
—— 同学们的表达:朴实自然,透着一种春风十里的明快,传递着师生之间的温暖。
还有很多表达出来但看不到或悄悄支持的你们,对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兴趣的你们,还有看透这个世界但依旧保持着热情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