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 年出土于山东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出土时已断为三截,当地文物干部李少南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分三次从三位村民家中找到,最终拼接成一尊较为完整的菩萨像。
1994 年被盗,1995 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购得。2007 年底日方将其无偿捐还中国山东,2008 年 1 月入藏山东博物馆。
①头光:又称眉间光,是指佛陀头部周围发出的光芒,通常为圆形,是 “眉间白毫” 的体现,展现佛的智慧和内在光芒。
②头光内莲瓣形纹饰。
③头冠
④蝉纹:“蝉冠菩萨像” 由此得名。蝉冠最早为汉代侍从官所佩戴,是权贵的象征,为一般官员所追捧,以致 “每朝会,貂蝉盈坐”。早期道教以 “蝉蜕” 来比喻人类羽化成仙,蝉也成为不死的象征。佛教受到本土道教等观念的影响,在菩萨冠上装饰蝉纹,以蝉的生死循环,表达佛教的轮回观念。
⑤宝缯:一般为长条状的丝绸织物,质地柔软、光滑,色彩鲜艳丰富,常见的有红、黄、蓝、绿等明亮的颜色。它通常垂挂在菩萨像的头部两侧或肩部,主要作用是增添菩萨的庄严和神圣之感。其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质地能够吸引信众的目光,使菩萨像更加生动形象,让人在瞻仰时心生敬畏和虔诚之情。
⑥项圈:项圈有时被视为菩萨慈悲的象征,寓意着菩萨以慈悲之心护佑众生。就像项圈环绕在菩萨颈部,给予菩萨自身保护一样,菩萨也以无边的慈悲心环绕着世间众生,给予他们庇护和关爱,帮助众生脱离苦难。
⑦穗状璎珞:用贵金属,宝石,珍珠串联起来的佩戴物体。在佛教中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供养具,象征着菩萨的庄严、慈悲和智慧。精美华丽的两股穗状璎珞自肩下垂,与帛带一并交叉于腹前成;X形,垂于膝下绕向身后。
⑧帔帛:也称天衣,从后颈部披至肩而下垂。内外多重衣饰,外层由衣领两侧引出长帛带自然垂至腹前,穿过一硕大凸起的“严身轮”宝珠。
⑨百褶长裙:末端褶纹对称繁密且有规律,裙摆略外侈,腰系带,结系于腹前,打结后沿中轴线垂下,层层叠带再结,末端成多层锐角燕尾形。
⑩宝珠,和璎珞连接着形成V字型,更好地衬托出胸部以上的形象,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造像的脸以及头部的光环上。
#文物之美 #博物馆 #佛像 #智慧与慈悲 #东方的微笑 #文明的眼睛 #在博物馆感受一眼万年 #菩萨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雕塑 #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