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佚名《真书曹娥诔辞卷》绢本楷书 32.3×54.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墨迹是传世小楷书早期杰作。款署东晋昇平二年(公元358年)作,故又名《昇平帖》,书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风貌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为唐以前的作品。
曹娥,会稽上虞人,是东汉有名的孝女。她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人们为了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而为了表彰她的孝行,汉元嘉元年(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文,刻石立碑,以彰孝烈。此卷内容主要为诔辞碑文。

东晋丨佚名《曹娥诔辞卷》

内容与《后汉书列女传》及《世说新语》大多吻合,书心有东晋升平二年(358)署款,故此帖又名“升平帖”。自宋至清对作者一直有王羲之与东晋佚名所书两种观点,今取后者。从书法风格上看此卷的字体结构和书写方法体现了东晋今楷趋于成熟的风尚。书心有唐怀素等题名和观款,卷后有南宋高宗赵构、元赵孟頫、乔篑成等十余人题跋。


宋高宗赵构行楷书跋《曹娥诔辞》

虞集行书跋《曹娥诔辞》

赵孟頫跋《曹娥诔辞》

郭天锡题跋

虞集、康里子山跋《曹娥诔辞》

褧又本跋曹娥诔辞

柯九思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