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 海陆变迁的原因


魏格纳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丰富且极具说服力的证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线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生物分布的相似性、晚古生代冰川活动所反映的古气候相似性等等。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大陆漂移说”证据详实充分,但被提出后却一直不被主流认可,被晾晒在一边几十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一经提出,便迅速获得了广泛认可。地幔对流、海洋扩张、地壳由几大“板块”构成、“板块边界”地震频发,等等,这些理论是否有详实证据支撑?有吗?并没有!


地学发展的反思

有详实证据支撑的“大陆漂移说”被冷落数十年,

没有详实证据支撑、理论基础存疑“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却成为了学术主流!

这究竟是为什么?why ???

如果说“大陆漂移说”遇冷是因’驱动机制解释缺陷’,那么后两者提出的地幔对流、海洋扩张等核心理论,不也是说不通吗?不也是“解释缺陷”吗?


是因魏格纳个人影响力有限吗?
是因“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一人创见,而后两者是由众多学者联合提出?
是因魏格纳触动了学阀们的利益吗?
这一学术现象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探究和反思。


“大陆漂移说”被主流学术认可了吗?

大众普遍认为“大陆漂移说”早已被主流学术接纳,并将“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说”视作其理论的延伸与发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主流学术体系仍对“大陆漂移说”持审慎甚至抑制的态度。表面上,主流观点声称随着海底扩张说和古地磁学的兴起,“大陆漂移说”迭代升级,最终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并获得全面认可;但本质上,这一表述掩盖了对’大陆漂移说’独立理论价值的长期弱化与限制,变相降低了其在地质学理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暗含着对该学说的隐性否定。

当下学术主流 宣扬“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当前学术主流,热衷宣扬“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却对“大陆漂移学说”的应用潜力避而不谈。

难道“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不了地壳的变动?
解释不了海平面的升降?
解释不了大西洋的扩大?
解释不了地幔的喷涌?
解释不了海洋和山脉的形成?
解释不了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解释不了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大陆漂移学说”独立应用价值的重溯

新生代以来,印度一直向北东漂移且逆时针转动
图 PTWC/USGS
缅甸7.9级地震

滇缅泰马地块的弯曲与印度漂移推挤有关

印度北东漂移,且逆时针转动

滇缅泰马地块既受挤压,也受右旋水平剪切

缅甸发生7.9级地震

陆壳在漂移(大陆漂移说)

洋壳在扩张(海底扩张说)

地学发展的反思与大陆漂移说独立价值的重溯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板块构造说)


在地学研究中,若将洋壳俯冲归结为“洋壳扩张”的结果,则会发现该理论框架下存在明显逻辑矛盾,众多地质现象难以得到合理说明,暴露出诸多难以自洽的矛盾点:俯冲板片物质运动方向与扩张理论预测相悖,地壳间的应力状态无法匹配,大量地质观测现象缺乏合理的解释。

而当我们从“洋壳受挤压”的视角(以大陆漂移引发洋壳挤压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洋壳俯冲现象,则能构建起完整的逻辑链条。俯冲几何角度、深源地震的震源机制、高爆发指数火山的形成原理等地质现象,都能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科学且系统连贯的解读。

洋壳受挤压形成俯冲

洋壳受挤压形成俯冲,地幔因洋壳下插形成液压

高爆发指数火山和高海拔火山形成原理

深源地震形成原理

俯冲均是因洋壳受挤压

相关链接:

全球深源地震分布
全球灾难性火山
“无夏之年” 
全球陆壳为什么一直在裂解漂移?——对话DeepSeek

全球深地震分布(震源深度≥7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均是因洋壳俯冲

俯冲均是因洋壳受挤压




本文相关链接:

材料边界与板块边界

神秘的大洋中脊

板块构造学说:华丽整合下的隐忧

郯城大地震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从盘古大陆到现代地理格局的演变猜想

卫星图像展示了缅甸7.9级地震的右旋走滑断裂

全球陆壳为什么一直在裂解漂移?——对话DeepSeek
地震研究被边缘化的议题、被忽视的研究方向
陆壳的转动及其扭力效应

全球地壳应力分布—宏观力学分析

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地壳的破坏规律 · 地震的发生规律

地震为什么有大有小?

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我国构造地震和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冷遇,真理的寒冬

刑侦思维与地学探索

欢迎引用:

兰进胜,齐乃娟. 地震成因探索[J]. 中国科技纵横,2023(18):155-162.

《地震成因探索》核心内容概述

   地震成因探索

苹果园里的小屋公众号简介:

通过地史学和力学视角的分析,对地震成因、气候变化及其相关地质现象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框架,试图为地震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呼吁业界关注“强度理论”、“危险截面”以及“陆壳膨裂”和“陆壳转动”等现象,建立正确的地壳运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