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水粉画大展征稿已正式启动(截稿时间:2025年4月7日),作为全国水粉画领域的权威赛事,本届大展聚焦新时代水粉画的多元表现与创新探索。对于有意投稿的创作者而言,了解往届入选作品的特点与方向至关重要。本文以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的经典作品为例,分析其创作主题与技法特色,为投稿者提供参考。
第二届大展入选作品特点总结
1. 主题贴近现实生活,聚焦社会变迁
入选作品多以现实题材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李歆《河风》75cmx75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选作品
以水粉的柔和色调描绘河畔风光,传递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夏国海《沃土暖阳》122cmx122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选作品
通过描绘乡村田间的场景,展现乡土生活的质朴与生命力。
这类作品注重“以小见大”,通过具体场景反映时代精神,呼应了中国美协对“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的倡导。
2. 技法突破传统,探索材料多样性
展览中涌现出多幅尝试综合材料与混合技法的作品。
耿旺《素裹》100x150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通过水粉与炭笔结合,增强画面肌理感,表现雪景的苍茫意境。
陈洪华《回家路上》140×110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利用水粉的透明性与覆盖性交替,营造雨夜街景的朦胧氛围。
评委陈坚曾评价,第二届展览对材料的探索“比首届更为丰富”,显示出水粉画在技法上的包容性。
3. 地域文化符号的深度挖掘

许多作品以地方特色为灵感。
包宝玉《北方系列之六》111x78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聚焦于中国北方地区的风貌,结合草原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的厚重感与自然景观的辽阔意境。
林贤《赶海归来睦邻二》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以浙江渔村为题材,用明快色调展现渔民生活的鲜活场景。
这类创作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符号,又通过现代艺术语言赋予其新意,形成独特的审美表达。
第三届大展的创作方向与参考建议
结合第二届经验与本届主题,创作者可从以下方向入手:
主题选择:紧扣“新时代”命题
现实题材深化:关注乡村振兴、科技发展、生态保护等社会热点,如第二届作品《复兴号到我家乡》(孟宪德)通过高铁意象反映城乡融合。
孟宪德《复兴号到我家乡》100x150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尝试将非遗、民俗等元素融入当代语境。
技法实验:拓展水粉画边界
综合材料运用:水粉与拼贴、水墨的结合,增强画面层次感。
数字技术辅助:可尝试通过数字草图规划构图,或局部使用丙烯增强质感,但需保持水粉主体语言。
地域特色的个性化表达
避免程式化符号堆砌,注重从个人视角提炼文化内核。从地域文化、非遗技艺中汲取灵感,注重本土美学与现代视觉语言的转化。
学术性与创新性平衡
避免过度依赖照片写实,可参考第二届获奖作品如《高原七月盛会乡》(巴图),通过构图设计与色彩调度增强艺术感染力。
巴图《高原七月盛会乡》170×195cm 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入会资格
第三届全国水粉画大展的征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创作者需立足现实观察,突破技法惯性,以个性化语言展现水粉画的当代活力。期待各位投展者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