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但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一定具有差异性,这点可能更能被接受。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同样,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简单的说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就是因为内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出现了不同,造成它们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或者距海远近的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主要是区域位置的不同,当然还有看区域范围。

我喜欢让学生比较北京和上海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上海很多学生都去过,比较熟悉,只有熟悉的地区才能有感觉。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北京和老家的差异,教室往往因此热闹起来。

北京和上海地理位置差异比较大,这是决定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地理还可以这样讲(自然地理)81——地域差异

由于位置和范围不同,所以地形和气候就存在差异,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各自形成各自的自然环境,它们之间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

当然上海和重庆也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北京和重庆的差异性就更大了。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其中,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我们上面比较的是属于空间尺度比较大,应该属于温度带的分异。这里还要提醒一下“温度带”和“五带”是要区分的。“温度带”初中地理已经不再涉及了,但它和“干湿地区”都很重要,反正我一直坚持在讲,高中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点补上。

最后可以提一下,北京就一样吗?一定存在着山区和平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