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图片中的教材为201611月第1版、202312月第8次印刷的部编教材,用红色笔迹标示新教材修改的内容。因时间仓促,有些改动可能未注意到。欢迎读者以留言的方式进行补充。修改原因均为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第一段变化及解读】

原教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新修本教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抱负和志趣。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让我们在山川林莽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获得人生的启迪。

解读: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改为“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抱负和志趣”,“情感”后增加了“抱负和志趣”,本单元几篇课文不只表达情感,也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和抱负,这样改既符合实际情况,又与课文内容更匹配。

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三个词语的解释:

新修订的教材调整了句子的顺序,依旧按照人文主题、课文内容、价值三个方面呈现。

尽管这段文字侧重于介绍‘人文主题’,但它同时也涉及到’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两者并非完全分开。“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是语文素养方面的学习内容。文章用了这样的手法,将“情感、抱负、志趣”渗透于描写的景物中,读者自然能透过作者写的景物“体认信仰的力量”“听见回荡的心声”“获得人生的启迪”。

新修订教材去掉了“借景抒情”,增加了“咏物抒怀”,也许是因为这样更符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运用“借景抒情”这种手法的文章,表现对象是“景”,其中一定包含“物”,但是不重点写某“物”,而且其目的在抒发情感。另外,“托物言志”和“咏物抒怀”也有细微差别。“志”指志向、观点、认识、哲理等,“怀”指情怀,偏重于感情、心境。“托物言志”侧重通过物象表达志向观点、认识、哲理等;“咏物抒怀”则更强调借物抒发个人情感或写某种心境。

(第1960期)七下第五单元导语变化及原因(1)

本单元课文,有的侧重“言志”,如《未选择的路》《登飞来峰》《望岳》;有的侧重“抒怀”,如《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有的二者兼有,如《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句话中的“山川丛莽”“花草溪泉”不指自然界中的景物,指的是文中作者描写的景物,二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教师要理解和认同单元导语关于“价值”的表述,明确阅读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价值观。

长期征稿栏目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1.质疑答疑活动:

【活动】来质疑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持《语文辅导》栏目的方向               

2.统编教材大家读活动:

“统编教材大家读”活动启事

声        明

1.本公众号带有“原创”标识的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

2.经作者允许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的,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3.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者,作者依法保留追究权。

河北省名师田贺书工作室

提高学员研究能力

撬动课堂教学

助力区域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