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的《篆书千字文》是清代篆书艺术的经典之作,其笔法、结构、章法均达到极高水准,既有金文的古穆凝重,又有石刻碑文的朴茂遒劲,展现出雄浑古朴的艺术气质,为后世篆书学习提供了重要范本。
邓石如的《篆书千字文》以“刚柔并济、方圆兼备”为显著风格,融合篆隶笔意,突破传统篆书程式,将隶书的方折、顿挫融入篆书,形成“方起圆收”的独特笔法。
起笔多见方切,行笔中锋圆转,收笔回锋圆润。线条刚柔并济,以中锋为主,圆润饱满,富有弹性。
既有篆书的婉转流畅,又具隶书的凝重质朴。笔法中注重提按起伏,线条粗细对比明显。
字形整体呈长方形,结构微方,接近秦汉瓦当文字,与唐代李阳冰的“铁线篆”相比,更显古朴厚重。
邓石如早年师法李斯、李阳冰,后转向汉碑学习,汲取汉篆的朴厚宽博之气,突破了“二李”篆书的程式化束缚,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其篆书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篆书大家均受其启发。邓石如的出现,推动了清代篆书的复兴,使篆书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邓石如的篆书在清代书坛独树一帜,后世对其评价极高: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邓石如的篆书列为“神品第一”,认为其篆书笔法精妙,气韵生动,堪称一代宗师。

康有为:“完白山人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为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
康有为高度赞扬邓石如对篆书的革新,认为其打破了篆书创作的局限,使篆书重新焕发生机,甚至普通人也能学习。
赵之谦:“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李阳冰)当在此,然此正自越过少温。”他认为邓石如的篆书虽自称不及李阳冰,但实际上已超越前人,其篆书融合隶书笔意,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沙孟海价:“邓石如生平用力于篆隶最深,比他的隶、楷、行、草都来得好,自他一出,把过去几百年中的作篆方法,完全推翻,另用一种凝练舒畅之笔写之,蔚然自成一家面目。”强调邓石如对篆书的革新意义,认为其篆书成就超越其他书体,开创了新的篆书风格。
李志敏:“邓石如被誉为第一书家,隶楷多法六朝之碑。”指出邓石如在篆书之外,隶书和楷书也深受六朝碑刻影响,艺术造诣深厚。
刘墉:“千数百年无此作矣。”他认为邓石如的篆书在千百年来无人能及,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评价。
曹文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他认为邓石如的四体书法(篆、隶、楷、行)均为清代第一,对其篆书成就尤为推崇。
杨守敬:“顽伯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称赞邓石如以柔毫书写篆书,技艺精湛,风格博大精深。
何绍基:“先生作书于准平绳直中,自出神力,柔毫劲腕,纯用笔心,不使敲斜,备尽转折。”他对邓石如的用笔技巧和腕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篆书线条婉转而有力。
吴让之:“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吴让之继承了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其对邓石如的评价也体现了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