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方升到秦衡器
在昨日写的《商鞅方升 vs 始皇诏方升》一文中,曾提及商鞅方升颁布123年后,秦始皇翦灭六国,完成天下一统,旋即发布了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此诏书不仅加刻于商鞅方升底部,同时也推动了新的始皇诏方升的制造。
既然作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其承载载体自然不会仅限于量器。我梳理了近年来观展时拍摄的几件衡器(权)照片,相互比对之下,发现其中颇具趣味。
首先要介绍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高奴禾石”铜权(见图2)。依据馆内说明(见图3),这件铜权于196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西郊高窑村,重量达30.75千克 。“禾”表明此权是用于秤量谷物的衡器;“石”是秦时的衡制单位,一石合120秦制斤。经换算,秦制一斤约为现今的256.25克,所以一石相当于61.5斤。
早在秦昭王三年(前323),这件铜权便作为标准衡器被发往高奴(今陕西延安延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此权调回进行校正,并加刻始皇廿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以及“高奴石”三字,之后重新发回高奴。到了秦二世元年(前209) ,该权再度被收回,重刻二世元年诏书后再次颁发,诏文内容清晰展现了秦在度量衡政策上的连贯性与延续性。(三段铭文具体内容见图4)
商鞅方升在123年间历经两次铭文镌刻,而高奴禾石铜权在114年间则刻过三次铭文,这无疑深刻体现了秦代对度量衡的高度重视。
图5所示的“旬邑权”与图6的“两诏铜权”,均是今年年初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天开一统——秦汉主题特展》中所见,它们分别由天津博物馆和甘肃博物馆收藏。
这两件权器最显著的特征,便是都刻有两份诏文,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统一度量衡诏文。
去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中,我看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秦始皇诏铜权”(见图8),以及甘肃博物馆收藏的“秦始皇诏铁权”(见图9)。前年,于清华艺术博物馆的《礼运东方》特展上,又目睹了烟台市博物馆的“秦·铁权”。
将后两件铁权加以对比,二者极为相似,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均刻于镶嵌的铜牌之上。这一现象表明,秦始皇时期的衡器(权),尽管材质有铜、铁之分,但都会铭刻诏书,以此彰显其权威性与合法性。
不知哪些博物馆还藏有秦代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