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
你能想象吗?曾经那个和“坏朋友”相约辍学,晚自习下课和同学翻墙外出镇上游戏厅打《街头霸王》农村野小子,如今竟成了省级名师,还带出数学成绩第一的“学霸班”!从农村留守儿童到在编教师,我的人生,就像一部现实版的逆袭大片。
一、辍学阴影下,藏着觉醒的火种
14岁那年,我做出了人生第一个“叛逆”决定——辍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对我溺爱,在校处于边缘,我没有交到谈得来的朋友,我在迷茫中结识了小王,小王人很好,但不爱学习,他说谁不上学在外能挣钱花,还不受约束管理,比学校强多了,他与我商量从此不再上学。
关于我不上学,班主任没有同意,只是默默批我两周的假期在家好好想想。
回到家,我整天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家的黑白电视上看了一部电影,李雪健的《焦裕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带领群众种泡桐,战风沙的场面把我看流泪了。
在家我还写起了奇怪的小说——把大头儿子的天真、小英雄雨来的勇敢,和我自己的幻想杂糅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当我看着空荡荡的村子,同龄的孩子要么在学校读书,要么已经去打工,突然意识到: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在爷爷那句“再去试试”的鼓励下,我重新背起了书包。
二、从“问题少年”到“班级前五”:一场和自己的较量
初一的我,是老师眼中的“刺头”。翻墙去游戏厅打《三国战纪》,有一天做第八套广播体操结束,我被领导叫到国旗台下面,被全校通报批评,结束后回教室的路上,我真想钻进老鼠洞,坐在座位上,地理老师从我身旁经过,眼睛看了我一眼,那鄙视的眼神,像一根刺扎进心里。
我在心里默默下决心:一定要做出点成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下半学期,我开始拼命学习。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成绩优异,还主动帮我补课。
我们的作业并不多,周末去他们家玩时,还帮着他们参与田间劳作,比如掰烟叶,压红薯等。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努力真的会发光。
在学校,班主任老师待我也很好,总是鼓励我,当众表扬我,满足了我渴望得到表扬的那颗孤独的心,它慢慢地开出了花。
我担任老师之后,更没有吝啬过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抓到一点小小的优点也要表扬,我太知道一个表扬和夸赞对学生的重要性了,对一个在绝望黑暗中的学生来说,这可以挽回一个堕落的学生或者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初二下学期,我的成绩一跃成为班级前五,真正明白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十分留意学生小团体,如果是积极的小团体,比如他们一起学习、 一起玩,甚至一起上厕所、一起去餐厅和宿舍,讨论的话题关于学习关于梦想我就会鼓励。
如果是“恶性小团体”他们在一起玩、迟到、没有时间观念、甚至是违纪,我就会干预和引导,因为这个年龄段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到了初三,尽管班级里有留级生竞争激烈,我仍保持在班级前十几名,一次饭后,我在操场背书时,被班主任李老师注意到,他邀我担任纪律委员,这份信任让我备受鼓舞,内心一股暖流经过,这是一个十分光荣的岗位,我知道我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班主任李老师注意到了我,我使劲点了点头,大声说我愿意。
这件事让我有了自信,和初一比起来,我像是换了一个人,我积极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实现自习课零走动、零抬头、零交流的严格纪律。
中招考试结束,我在家坐卧不宁。我心想:如果考不上学,就要面临外出打工的命运,我的父母整年在外打工,长期目睹父母打工的艰辛,让我对漂泊的生活充满恐惧。
我害怕没有学上,我心急如焚,百无聊赖之际我决定外出“旅游”,其实就是去父母打工的地方——浙江,我独自第一次坐火车。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村头林子的知了在拼命地叫着。
录取通知书到了,爷爷高兴地拄着拐杖在村口拿着高中录取通知书见到老少爷们儿们就说,我家孙子考上县高中啦。
三、逆袭之路:从大专到本科,从落榜到第一
带着初中逆袭的骄傲踏入高中,我本以为能续写辉煌,却在高考的独木桥上遭遇了沉重一击……
高中时期,尽管学习十分刻苦,但方法可能存在不足,高考失败了,落榜后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补录到了豫西的一所大专院校。
到学校后,看到学院的图书馆和一栋栋的高楼有一种眩晕感,第一次和同宿舍的同学们去网吧上网,第一次有了QQ号,学会了网上写日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我接到叔叔的电话,我爷爷去世了,我从小和我爷爷一起长大,我爷爷教我识字,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写大字,我一直跟我爷爷睡觉,因为离家太远,家人没有通知我,知道时候已经入土为安。
我决定看书和体育锻炼,用看书打发我的寂寞时光,看书累了就去学院的大操场上奔跑,一圈一圈地跑,一直跑到满头大汗把自己累倒,趴在草丛上眼泪还是从眼眶决堤……
我学习初等教育理科专业,教育理论是我们的必修课,我开始系统研读教育理论著作,为将来的专升本和招教做准备。
在大学里,我积极参与各项事务,担任团委实践部长、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还组织过“保卫黄河”等活动,大三时努力将成绩提升至班级前三,成功争取到专升本名额。

三年后从大专逆袭本科,为了认识自己,也为了寻找解答我家庭内耗的答案,更为了帮助和我一样的人,我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我总结出3个逆袭心法。
第一是找到一张纸,写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再小的优点也要写。
第二是,永不放弃。这是我看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核心思想。
第三、联想失败后的结果,对失败的恐惧也会让我们努力。
结束充实的大学生活,我怀揣教育理想踏入社会,却在考编路上遭遇了新的挑战……
第一次参加特岗教师招聘,以最后一名进面,却因过度紧张与机会失之交臂。
我去了县城西部山区的一所民办小学代课,那段在民办学校代课的日子,工资低、无人倾诉,深夜里听着窗外的风声合奏着虫鸣,我在台灯下靠读《明朝那些事儿》、听《百家讲坛》读史记王立群等给自己打气。
有一天晚上我听王立群讲到司马迁遭受宫刑坚持写《史记》的那一段,是司马迁给写任安的一封信《报任安书》,我听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凝神静思,我不再害怕困难了。
尤其是读到《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写食指的一首诗《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无数次失败后,我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上岸。就像我一直坚信的:“干十件事,失败九次,只要一次成功,就值得!”
在那所乡村小学的磨砺使我更加坚韧,通过反复钻研真题、练习面试技巧,我终于克服紧张,成功上岸。
四、从缺爱少年到心灵疗愈者:我的教育初心
原生家庭的伤痛,曾是我最深的自卑。父母长期缺席,经济拮据,直到工作后我才穿上第一件羽绒服。
婚后父亲离世,母亲又因习惯自由执意外出打工,这些经历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如今,我不仅是一名数学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常年第一。
我一直想通过做一些在外人看来了不起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我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公考知识,终于在一次考试中考上了我们地区的纪委监委工作,上班几个月后,我还是找领导辞职了,回到了原单位,因为比起职位,我更想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道光,去照亮更多的人。
五、从讲台到屏幕:我想用文字治愈更多人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资深的中学班主任,除了教书育人,还活跃在自媒体平台。运营公众号,撰写家庭教育文章、分享好书和个人成长故事,和数万名粉丝交流教育心得。
我深知留守儿童的不易,也明白教育对一个人的改变有多大。未来,我想通过自媒体,打造一个属于留守儿童的“逆袭充电站”,分享心理学知识、成长干货、新高考知识,最后我想对你说的是:
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励志故事!
从游戏厅翻墙的少年到点亮他人的名师,我用半生证明:命运给的每道伤疤,终会成为照进光的缝隙——你的剧本,此刻才刚刚开始。
我的故事不过是平凡人生的一帧,但每个不甘于命运的灵魂,都能亲手写下属于自己的高光剧本!
感谢你阅读到这里,点亮「赞+在看」,祝你心想事成,发财被爱~
END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