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都修波都师小儿说2025年03月08日 18:33河南
大家好,我是都修波。
我常常跟家长们念叨,春天对抽动症孩子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转机。
中医理论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春天正是肝气旺盛、肝气易动的季节。若孩子肝气调畅,气血得以滋养筋脉,抽动症状便有望缓解;可要是肝气疏泄失常,肝风内动,抽动就会愈发频繁,反复不止。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这说法有些夸张,然而实际门诊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就拿之前接诊的 10 岁小女孩瑶瑶(化名)来说。家长反映,刚入春,孩子原本好转的抽动症就复发了,出现频繁皱眉、扭脖子的情况,还不时发出吭吭声。
我仔细观察瑶瑶,发现她面色偏黄,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象弦滑。
综合判断,属于肝郁脾虚、风痰内扰型抽动症。春季肝气过旺,克制脾土,导致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引动肝风,加重了抽动症状。
好在发现得及时,经过一番调理,瑶瑶的抽动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我给她制定的调理方案如下:
1、中药调理:选用柴胡、白芍、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天麻、钩藤等,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2、食疗方:陈皮茯苓粥,取陈皮 5 克、茯苓 10 克、粳米 50 克,先将陈皮、茯苓煎水取汁,再与粳米一同煮粥,每周食用 3 – 4 次,有助于健脾祛湿化痰。
3、穴位按摩:每天睡前按摩太冲穴和足三里穴。太冲穴可疏肝理气;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左右两侧穴位都要按摩。
经过两个月的调理,瑶瑶的抽动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第 1 个月:皱眉、扭脖子次数减少,吭吭声减轻许多,面色开始红润一些。
第 2 个月:舌苔变薄,颜色变淡,脉象趋于平稳,抽动症状彻底消失,食欲也恢复正常。
对于春天想帮孩子调理抽动症的家长,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个看似很 “土”,却能疏肝理气,帮助孩子缓解抽动的方法,关键是不花钱,在家就能做。
1
左右开弓似射雕
这个动作源自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能拉伸侧肋,刺激循行于侧腹部的肝经,促进气血运行,舒展肝气,为筋脉供给气血,对缓解抽动症状有益。
动作要领为,让孩子双脚分开站成马步,右手握拳屈臂放胸前,拳心向下;左手成八字掌向左用力推出,掌心向外,眼睛紧盯左手。接着,右手右拉至右胸前,像拉弓一样,同时头部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左右交替,每次做 3 – 4 遍。
2
拍两腋
此动作来自拍八虚,因肝经经过腋窝,拍打能刺激极泉穴等穴位,疏通经络,让肝经气血运行顺畅,改善因肝气不舒引发的抽动问题。
孩子可站立或坐于椅上,抬起一侧手臂暴露腋窝,用另一侧手掌或空拳,以适中力度有节奏拍打对侧腋窝,每次 30 – 50 下,之后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