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瑆是乾隆帝的十一子,膝下共有七个儿子,其中有两个过继出去,还有两个早年夭折,其他三个儿子都开枝散叶,让永瑆后世子孙比较繁茂。
其中载锐是永瑆的长孙,是长子绵勤的儿子。祖父绵勤生育了11个儿子,包括载锐在内的载字辈孙子共有15人,载锐是老大。
今天来谈一谈载锐的儿子们,他生育了14个溥字辈儿子,除了6个儿子夭折以外,其他的都在清朝晚期获得了爵位或者相应的爵位,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
长子:爱新觉罗溥莊(1830-1872年)
溥莊是成亲王永瑆的长玄孙,只可惜他出生时,高祖父已经去世8年时间了。如果能够熬到乾隆爷的岁数,都能看到溥莊成婚生子。
溥莊主要是在咸丰年间受到了重用,担任的职务都是朝廷中枢机构,可见地位不一般。
咸丰四年,赏赐溥莊二等侍卫;
咸丰七年,晋升为三等镇国将军,并且享受二等侍卫待遇,还赏赐了乾清门行走;
咸丰九年,父亲载锐去世后,溥莊承袭爵位,降低为多罗贝勒爵位。由于在朝廷办差得力,加上父亲是朝廷重臣这层关系,还赏赐了三眼花翎,并授予御前大臣上行走。可见,其待遇也是其他宗室不能对比的。
晋封爵位后,年底奉旨掌管正黄旗,授予总族长一职务。
咸丰十年,赏赐加恩郡王衔。
同治朝后,仅授予前引大臣,后在同治十一年去世。
次子:爱新觉罗溥英(1831-1832年)
2岁夭折,无嗣。
三子:爱新觉罗溥华(1831-1832年)
与二哥溥英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夭折,不过他们的生母不是同一个人。
四子:爱新觉罗溥兰(1833-1879年)
溥兰在咸丰朝也被封为了三等镇国将军。
咸丰四年,朝廷赏赐二等侍卫;咸丰十一年革去了二等侍卫,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五子:爱新觉罗溥蔚(1834-1901年)
咸丰朝,溥蔚仅仅是一个侍卫出身,包括爵位方面,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封而来。咸丰朝考封了三等镇国将军。
同治十一年,授予了头等侍卫;两年后授予侍卫班副领班。
光绪五年,授予正三品太原城守尉。全国有十几个城守尉,但是唯独太原城守尉较为特殊,直接听命于兵部,不受到地方的节制。可以看出来,虽然溥蔚仅仅是正三品,但是也是一方诸侯。
光绪二十二年,授予盛京副都统,官居正二品。
作为一个近支宗室,凭借着能力考封了爵位,并且在朝廷的任职中做到了正二品的官员,应该说是相当出色了。
六子:爱新觉罗溥蕴(1837-1864年)
咸丰十年,溥蕴被封为了镇国将军。只可惜,在同治元年,不知是什么缘事,造成被革爵了。通知三年,年仅28岁的溥蕴英年早逝。
七子:爱新觉罗溥蓁(1839-1864年)
溥蓁仅仅活到了26岁,还没有到年龄去考封或者还没排到他授予侍卫、爵位之类,就英年早逝了,可见还是没有福气的。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独子毓楸,却被过继给大伯父溥莊为嗣子,承袭了爵位,递减为固山贝子,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
八子:爱新觉罗溥松(1840-1841年)
道光20年出生,年仅2岁就夭折了。
九子:爱新觉罗溥芾(1841-1844年)
4岁夭折,无嗣。
十子:爱新觉罗溥蓉(1842-1847年)
活到了6岁就夭折了,也无嗣。
十一子:爱新觉罗溥茵(1844-1844年)
出生一个月左右就夭折了,还好能够留下一个名字。
十二子:爱新觉罗溥葆(1849-1890年)
咸丰八年,10岁的溥葆被朝廷赏赐佩戴花翎,在这个年纪的近支宗室确实很不容易。
同治七年,授奉为三等镇国将军,并且赏赐头等侍卫。
光绪元年,辞退了侍卫的职务,保留了镇国将军的爵位,享受待遇。
光绪十五年去世,享年42岁。
十三子:爱新觉罗溥菊(1849-1884年)
虽然,溥菊与十二哥是同一年出生。但是溥菊被赏赐佩戴花翎,要比他的哥哥晚了4年时间。
直到同治十一年,溥菊被封为了三等奉国将军,等级要比十二哥要低一点。光绪朝去世,年仅36岁。
十四子:爱新觉罗溥蘅(1853-1901年)
溥蘅是载锐的末子,竟然在同治五年的时候赏赐佩戴花翎,这一年他才14岁。
同治十一年,晋封为三等奉国将军。光绪朝去世,享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