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战场上,那些能把相同的枪炮用到极致的部队,我们一般都称他们为王牌部队。这些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战术配合默契,能在战场上打出名堂来。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就是这样的典范。他们的装备和训练都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从大兵团战役到小单位协同,无一不显示出高超的战斗技艺。
特别是38军、39军和40军,这三支部队在辽沈战役中大显神威,后来跟着四野大军南下,战斗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直到海南岛。到了1950年,这三个军还被重新组织成为了第13兵团,成为最早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军队。
在这些部队中,38军因为战功卓著被誉为“万岁军”。后来的63军和15军也因在铁原和上甘岭的战斗而声名鹊起。但别忘了,39军和40军虽然宣传上不如其他几个军那么高调,他们的表现同样不凡。
谈到40军,他们被称为“旋风纵队”,这个名字足以说明他们的作风——迅猛、凶悍。在朝鲜战场上,很多艰难的战斗都是由40军来完成的。他们不仅参与了五次大规模战役,还参加了随后的阵地战,是极少数能从头打到尾的部队。他们的存在,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02
在那片朝鲜的山河之上,40军确实是披荆斩棘的老大哥。谈到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40军的表现堪称壮观。他们接连给了韩国的第6师团和第8师团狠狠的一击,还有美军骑兵第1师的炮兵部队以及美军24师的第19团都吃了亏,总共干掉了敌军5600多人。这种战绩摆在那里,谁敢说二,只有他们敢称第一。
有意思的是,40军打得太猛了,很多时候连把打败的韩国兵数量报上来都嫌多余,感觉这事儿不值一提。有时候为了保持攻势的速度,碰到俘虏了也不带走,直接就地放生了,所以真实的战绩可能比上报的数字还要惊人。
第一次战役只是个开始,40军展示实力的大幕刚刚拉开。到了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东线由第9兵团对付美军第10军,西线则是13兵团和美军第8集团军一决高下。从东到西的部署中,38军和42军主攻韩国第7师和第8师,并采用了双层迂回的战术;39军和40军则负责正面硬刚;而50军和66军则负责牵制美军第25师和韩国第1师等部队。
特别是40军,他们的对手是美军中历史悠久、战绩光鲜的第2师。这个师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实力不是盖的。但在40军面前,这个看似不可一世的美军师也只好承认,志愿军的顽强和高明的战术,确实让他们吃足了苦头。
03
在这个复杂的战场上,人多了不一定吃得开,特别是对付那帮装备精良的美国大兵。他们的装备,老实说,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想想看,一个步兵师里头不止有三个营配备的105毫米榴弹炮,还有一个营的155毫米榴弹炮。咱们说这话的时候,感觉得到那震天的轰鸣声不?这还没完,他们还有一百多辆坦克,再加上那飞来飞去的空中支援,这种配置在战场上简直就是横扫一切的存在。
然而,40军的老兵们也不是吃素的。这帮人打仗老练,不仅懂得怎么指挥,怎么用战术,连基本的步兵作战能力都能玩出花。他们那种硬梆梆的战斗作风,是那些只会按部就班训练的现代军队学不来的。
谈到第二次战役,40军的任务就是要硬闯清川江,直捣美军第2师的老巢。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过河拆桥,这里面既有敌人猛如虎的火力,还有那让人望而生畏的清川江。在这种情况下,40军的兵们可得冒着敌人火力的洗礼,这可真是赴汤蹈火的活儿。
04
那年冬天,真是冷得能把鼻涕冻成冰棍。但这帮120师359团的老兵们,他们那心里头烧着的火可不怕这点冷。在冰封的清川江上,这些硬汉子们展示了什么叫超人的意志和体力。想象一下,冒着敌军的密集炮火,他们一边被冻得直哆嗦,一边还得硬着头皮冲上岸去。到了岸上,棉裤都结冰了,这帮人还是毫不犹豫,一拍冰,把枪一端,就是一通狂奔,直接把美军吓得魂飞魄散。

美军那边显然没料到咱们会这么猛。他们甚至在撤退时连坦克大炮都顾不上带走。咱们的士兵在战场上缴获的美军装备里,每个伤员都分到了一个鸭绒被,真是冷天里的暖阳。换上美军的冬装后,还真发生了几桩笑话,有几个个头高的志愿军战士差点被自己人误以为是美军俘虏。
到了白天,美军虽然试图反扑,但40军的士兵们已经牢牢占据了阵地优势,让美军那点小反击根本展开不了。特别是美军第2师的第9团B连,原来有129人,一场战斗下来只剩34人,损失惨重到难以想象。
但40军可不是那种打了胜仗就歇脚的部队。他们乘胜追击,继续向新兴洞和柳洞进攻。面对这样的连续冲锋,美军第2师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撤退。40军的战斗作风就是这样,永不给敌人留下喘息的机会,这种毫不留情的进攻方式,极大地压垮了对方的战斗意志。
05
118师这帮家伙,简直就是战场上的铁憨憨,硬核到不能再硬核了。在朝鲜的泥泞里头,353团的士兵们就像是影子一样,突然冒出来,给人一种现代特种部队突袭的感觉。这帮精锐部队的急行军和小规模突击,每次打仗都出奇制胜,让人眼前一亮。
拿353团1营1连来说,这帮人简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他们直接冲进美军的宿营地,那突然爆发的攻击力度大得惊人,让美军措手不及,搞得一片混乱和恐慌。历史上的辽沈战役中,118师就展示过这种精准打击的本事,一个步兵连在胡家窝棚之战中就把敌人的兵团部给整崩了,那操作犹如战术教科书里的“斩首行动”。
在朝鲜战场上,他们的戏码又上演了。353团1营2连作为先锋,巧妙地钻进了美军防线的软肋。这帮人好像有种特别的本事,能在关键时刻找到敌人的破绽。当他们偶然发现六七百名正在休息的美军时,简直就像发现了宝贝。对于敢于挑战整个敌军兵团部的118师来说,这几乎就是自投罗网。
果不其然,1营2连迅速发动攻击,造成了美军的大规模混乱。这场混战中,美军人心惶惶,四处逃窜,有的甚至选择冒着危险涉水过江。而118师的士兵们也不是省油的灯,30多名战士毫不犹豫地跳下水追击,展示了他们“不给敌人留下喘息机会”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场面,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另一边,美军第2师的士兵们真是吓得魂飞魄散,整个师都像是一群被吓坏了的小鸟,志愿军的连番攻击已经把他们的士气和组织结构给瓦解了。你看,这帮美国大兵,在撤退的时候,有的连枪都不要了,一把扔在公路上,就等着被抓。真是可怜又可笑。
这时候,119师357团6连1排的突击排还在行动。这支小分队真是能打能拼,一开始就悄悄摸掉了一个韩军哨所,接着他们发现了美军第2师撤退时留下的300多辆汽车。显然,这些车是美军为了快点逃命不得不舍弃的宝贵装备。
突击排没有放过这个天赐良机,迅速转移了一部分汽车,继续追击那些残兵败将。这个时候的突击排,经过连番战斗,只剩下排长李玉廷带领的16个人。他们在前进中突然听到前方山上有枪声,这帮人二话不说,直接冲上去,迅速解决了两名美军。
当这帮硬汉子冲到山头时,看到一大群美军正忙着摆弄对空联络板,头顶上还有几架美军战机在盘旋。突击排立马就安排起来:机枪手找了个掩体开火;李玉廷和战斗组长王建田从正面给压制;三班长带着两个兵从后面绕路;三班副则负责左翼的迂回;二班从右翼包围过去。
06
想想看,才16个志愿军战士,竟然围住了一大堆美军,让他们心理上完全崩溃。美军那边乱成一锅粥,最后居然有个美军军官举着白旗,走出来投降了。等到连里的后续部队赶到,这些美国佬在自己军官的带领下全都放下了武器,彻底投降了。这一波行动,突击排不仅成功地抓住了193名美军,加上之前的几名,总共俘虏超过200人。这操作,简直就是电影里才看得到的情节。
这个成绩不是盖的,突击排因此被授予“机动出击活捉美军二百”的锦旗,创下了志愿军排级单位俘获美军最多的纪录。这不只是对他们战斗力和勇气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战术执行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极高评价。
再说说整个第二次战役,40军在前线把美军第2师给打得落花流水,而38军在切断敌人后路的任务上也表现出色。这种紧密的配合和出色的表现,让我们在西线战场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些战绩再次证明了,所谓的王牌军,绝不是浪得虚名,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是任何敌人都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