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50年的初夏,朝鲜半岛那边又是一场大火烧起来,火势这么大,就连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紧张得退缩了一步。他那是怕美国的大棒吗?别逗了,其实他那时候正在想怎么玩得更精彩。

这时候,金日成可就忙坏了,那天气热得跟火炉似的,他却得头上冒着蒸汽思考对策。朝鲜人民军本来打得风生水起,眼看着就要把南边的对头打趴下,结果美军在仁川一登陆,这一下子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冰块,直接把他热腾腾的心给冷了半截。

那一夜,金日成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笔,纸上还啥都没写呢。这时候,朝鲜半岛上的战火如同他心头的焦虑一样,熊熊燃烧。

他终于开始写信了,嘴里嘟囔着:“亲爱的斯大林同志和毛主席,我这里有点儿麻烦大了,美帝国主义的大兵压境,咱们这小小的朝鲜,真是有点扛不住了。”

他停下笔,想象着斯大林和毛主席读信的表情,又补充了一句:“不是我吓唬您俩,如果您们不快点支援点什么,我们这边可能就要变成美国的后花园了。”

金日成写完信,似乎感觉自己的话还不够劲,又在信的末尾加了一行:“大事不好时,只能麻烦老大哥们出手相助,别让小弟我在这边唱独角戏。”

信封一封,他把信交给信使,还不忘叮嘱一句,“快点送到,别让这信在路上过夜,我这里可等不起。”

02

在一间昏暗的办公室里,斯大林盯着眼前那堆看似没完没了的电报,仿佛在思考如何在下一局棋赛中出奇制胜。他突然打了个电话给驻北京的大使。

“喂,罗申吗?听着,有个点子,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斯大林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罗申在电话那头清了清嗓子,回答道:“是的,斯大林同志,请讲。”

斯大林继续道:“你知道美国那帮家伙在朝鲜半岛上的小动作吗?我们得有所行动,但也不能太明显,你懂的,免得直接撕破脸。”

“明白。那您的意思是?”罗申问。

“我们不能直接出兵,这样太冒险。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请中国出个面,我们在背后支持?这样既能保持形象,又能给美国一个下马威。” 斯大林嘴角带着一抹狡黠的微笑。

“那我应该怎么说?直接告诉他们我们会提供武器和空军?” 罗申小心翼翼地问。

斯大林笑了笑,“就这么说。告诉他们,这是一次友情赞助,顺便测试一下新装备的效果。”

“听起来像是一桩好买卖。”罗申笑着回应。

在北京,当罗申将这个建议传达给毛主席时,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幽默。

03

在中南海的会议室里,彭德怀和毛主席坐得正对面。外头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房间里却是一片肃穆的沉默,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挤出水来。

彭德怀突然开口,声音坚决得像是在宣读决战命令:“我觉得我们应该追击的。”

毛主席闻言点了点头,他沉思着。

朝鲜战争,苏军痛击美军战机1309架,为何却要假冒志愿军?

“打!” 毛主席突然声音提高,一锤定音,“怎么还能让美帝在我们门口,他真当这是他家的后花园?”这话说的彭德怀心头一激灵。

彭德怀眼前一亮,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使命感,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会好打,比那些年抗日可能还要艰苦,但想到有毛主席在后面支持,又有苏联那边的’道具支援’,感觉就像是去拍一部大片,胜利的结局似乎已在眼前。

04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里,周恩来和斯大林坐在一起,气氛严肃得能切成块儿卖。周总理一坐下就切入正题,就像老师开始点名一样正经:“我们要打美帝去了,但咱们飞机少得可怜,您得给力啊。”

斯大林听着听着,点了点头,但当他听到需要空军支援时,表情就像是被问到存款密码一样紧张说:“这个嘛,苏联的飞机还在加油,要两个月。”

周恩来的表情凝重:“我们的决心已定,是时候给美帝点颜色看看了。当然,如果您能赶在打响前给我们点帮忙,那我们可是感激不尽。”

斯大林叹了口气,看起来有些为难,但最终还是给了个眼色:“行,你们打你们的,我看我这能不能抽点空。”

周恩来心里明白,这场仗不好打啊,但至少现在知道了,即使斯大林这边推三阻四,也得硬着头皮上。

在克里姆林宫的密室谈判桌前,斯大林思索再三后说:“好吧,我派空军去中朝边境给你们撑腰,但咱们的飞机只能在’米格走廊’那一带兜圈子,别太过火了。”

周恩来听了这话,感觉有点松了一口气:“这样也好,至少比单打独斗强。”

离开会谈室,周恩来坐车前往机场,他望着车窗外的莫斯科,他相信,在这场团结和支援的大联盟里,中国人民的韧性和智慧将得到充分的展现,未来虽不可知,但至少现在的方向是对的。

飞机缓缓起飞,窗外的云海浩瀚,周恩来的心中也泛起了波澜,但他知道,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方向正确,总能风雨无阻。

05

1950年10月19日,夜幕就像拉下的窗帘一样,给鸭绿江边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氛。26万志愿军将士,一窝蜂地往前冲。

在这边大家都忙着集结,浪头机场那边已经烟雾滚滚,苏联空军的战机也不甘寂寞。

年轻的王海,这小伙子激动得像是赶上了双十一抢购,登上了一架崭新的米格-15战斗机,搓着手直呼:“这可是我们的大杀器,社会主义的尖刀呢!有了它,天上的美帝国主义鹰犬,就是活靶子。” 他抚摸着机身,那眼神热烈得能点燃半个太平洋。

随着苏联空军的到来,志愿军将士们的士气高涨,就像是喝了两瓶红牛加了咖啡。他们深知,在这场所谓的正义之战里,绝不孤单。

在1951年的寒风中,米格走廊上空的战斗,热闹非凡。苏联的324师和303师这两个硬核帮派,驾着他们那些犹如黑色豪车的米格-15战机,整得美军飞行员们看到就头大。

美军飞行员们在空中几乎成了胆小鬼的代名词,一看到那银色的米格-15,腿都软了。苏联的飞行员们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银线。

师长伊万·阔日杜布,这老兄在飞机上稳如老狗,经历过大风大浪,看美军就像看小学生似的。这不,通讯里刚报告有敌机出现,伊万就激动得跟打了鸡血似的:“来了,就是现在,把咱们的好戏上演给他们看看!”

指挥如同在下棋,伊万冷静地分配命令:“第一小队,你们就像偷袭背后的猫儿,轻轻地绕到右翼;第二小队,从左翼给我悄悄包抄过去。其他的,跟我来,咱们正面给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明白!”飞行员们的回应就像是合唱团一样整齐,那士气高得都能摸到天了。

战斗开始,苏联的米格-15展现了令人咋舌的速度和火力,像是赛场上的冠军赛马,速度快得只能看到尾气。

美军飞行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简直不知所措,只能在心里默念:“妈妈我还能回家吗?”而米格飞行员们却在云层中畅快淋漓,享受着这场高空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