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文明探源,是當下各地博物館辦展的熱題,如果有一個機會,以一種材質的文物作為載體,來回溯文明起源,應該有什麼樣的構思?彩陶,玉器,青銅器,大概是最好的三個選題。玉器傳入至今有九千年的歷史,我們對玉的喜愛也是文化基因,所以,筆者在2023年時,花了三個多月時間,寫了一個策展大綱,名字叫《玉出山河·華夏意蘊——石器時代玉器展》,既以石器時代的玉器為主題,盡可能詳盡的描述玉在華夏文明成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原大綱比較長,分段推送,前七段推送參見: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一)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二)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三)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四)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五)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六)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七)每件文物展簽的文字說明,在大綱推送完以後推送,歡迎指導。


第六章,后世遗址出土

文物的出土,绝非近现代的事,《汉书·郊祀志》中就有记载,公元前58年在陕西扶风发现西周尸臣鼎一事,然而尸臣鼎并非文物出土的最早实例,商周及以后的遗址和墓葬,出土有属于石器时代玉器的情况比较多见。

后世遗址出土的石器时代玉器,一方面反映出玉器流传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待更古的器物的态度,比如有些保持原状,但用途可能发生了改变;有些根据当时的需要进行了改制,部分改制堪称二次创作的典范之作;还有仿古思潮的出现,目前所知最早的仿古作品也是从玉器上出现的。同时,它们也为玉器的断代提出了新的思考。

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这段时间,似有一个玉器出土的高峰,体现在这一时期诸多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的玉器,虽然我们还不能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这个现象值得注意。

6.1,残玉鹰

河南南阳麒麟岗8号西汉木椁墓,M8:27,南阳市博物馆

6.2,玉神面

山西临汾曲沃羊舌晋侯墓地1号墓,M1:8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6.3,人首蛇身佩

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一对,G1B8B9,河南博物院

6.4,錐形器

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G1B49,信阳博物馆

6.5,喇叭形器

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G223B1,信阳博物馆

6.6,玉人面

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G227B107,河南博物院

6.7,婦好玉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M5:350,国家博物馆

6.8,立鷹錐形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M5:942,社科院考古所

6.9,喇叭形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M5:1063,社科院考古所

6.10,玉璋

河南南阳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M1:142,南阳市考古研究所

6.11,玉璋

河南南阳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M1:86,南阳市考古研究所

6.12,玉琮

陕西渭南澄城刘家洼遗址,M49:3,陕西考古研究院

6.13,玉琮

山西太原金勝村趙卿墓出土,M251:352,山西博物院

6.14,玉琮

山东沂水县纪王崮一号春秋墓,M1:190,沂水县博物馆

6.15,玉琮改制的生殖器罩盒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1:5232,刘胜金缕玉衣的一部分,河北博物院

6.16,玉神面

江西吉安新淦大洋洲,XDM633,江西省博物馆

6.17,玉琮

江西吉安新淦大洋洲,XDM648,江西省博物馆

6.18,立鷹錐形器

湖北武汉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出土,PLZM3:12湖北省博物馆

6.19,玉蟬

湖北武汉黄陂区盘龙城楼子湾4号墓出土,PLWM4:12,湖北省博物馆

6.20,透雕玉璜

湖北武汉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李家嘴1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

6.21,玉璜

湖北武汉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杨家湾H6出土,PYWH6:44,湖北省博物馆

6.22,牙璧

河北石家庄藁城台西112号墓,M112:25,河北博物院

6.23,残玉鹰

河北石家庄藁城台西20号墓,M20:2,河北省考古所

6.24,玉人面

河北石家庄藁城台西85号墓,M85:12,河北省考古所

6.25,殘玉鷹

山东滕州前掌大3号墓,BM3:60,社科院考古所

6.26,立鷹錐形器

山东滕州前掌大120号墓,BM120:65,社科院考古所

6.27,玉虎頭

山东滕州前掌大2号墓,BM2:1,社科院考古所

6.28,玉神面

山东济南大辛庄商墓,编号未查到,山东大学博物馆

6.29,玉串饰

河南平顶山滍阳镇应国墓地,未查到编号,河南博物院

6.30,瑪瑙璜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2号墓,未查到编号,宝鸡市考古所

6.31,玉琮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20号墓,未查到编号,宝鸡市考古所

6.32,螭虎兽面纹弧形玉饰件

陕西西安长安县潘家庄189号秦墓,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博物院

6.33,玉琮残件

陕西宝鸡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6.34,玉琮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瓦窑口村,凤翔县博物馆

6.35,玉琮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瓦窑口村,凤翔县博物馆

6.36,柄形器

陕西省西安市电信局第二长途通信大楼164号墓,M164:29,西安博物院

6.37,玛瑙璜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一号墓,安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38,蟠虺纹龙首纹龙形玉饰件

江西南昌新建区海昏侯墓,M1:1483-1,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6.39,鹰座玉琮

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出土,南京博物院

6.40,双凤玉佩

湖北枣阳九连墩二号墓,M2:487,湖北省博物馆

6.41,牙璋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望城岗出士,南阳市博物馆

6.42,玉琮

河南省南阳市物资城1号墓出士,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6.43,玉璋

河南郑州新郑望京楼出土,河南博物院

6.44,玉虎形璜

河南安阳大司空南地25號墓,M25:17,殷墟博物馆

6.45,牙璧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1029,社科院考古所

6.46,玉牛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1301,社科院考古所

6.47,分体式玉环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9018791017,社科院考古所

6.48,分体式玉环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874、和1253,社科院考古所

6.49,残牙璧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562,社科院考古所

6.50,玉柄形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964,社科院考古所

6.51,勾云形佩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948,社科院考古所

6.52,玉器座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1063,社科院考古所

6.53,玉牛头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578,社科院考古所

6.54,玉琮

2013年陕西宝鸡岐山双庵16号墓,陕西考古博物馆

6.55,玉琮

陕西西安长安区张家坡170号墓,M170:197,社科院考古所

6.56,玉琮

山西临汾曲沃北赵晋侯墓地8号墓,M8:235,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6.57,玉龟甲

山西临汾曲沃北赵晋侯墓地63号墓,M63:90-10,山西博物院

6.58,玉頜托

山西临汾曲沃北赵晋侯墓地63号墓,M63:40,山西博物院

6.59,青銅琮形器

山西临汾曲沃北赵晋侯墓地113号墓,M113:143,晋国博物馆

策展|石器時代玉器展(八)

6.60,玉锥形器

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墓,M111:100,随州博物馆

6.61.玉圭

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墓,M111:435,随州博物馆

6.62,向日葵形佩

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墓,M111:692,随州博物馆

6.63,牙璧

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墓,M107:42,随州博物馆

6.64,勾云纹珮

湖北随州叶家山65号墓,M65:146,随州博物馆

6.65,立鹰锥形器

安徽省庐江县叶屯汉墓,M1:2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66,残玉琮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严山玉器窖藏,苏州市吴文化博物馆

6.67,十节玉琮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2001CQJC:61,金沙遗址博物馆

6.68,四节玉琮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2001CQJC:1,金沙遗址博物馆

6.69,神树纹玉琮

四川广汉三星堆三号坑,K3qw:236

三星堆博物馆

6.70,鹰纹玉圭

山西省侯马市煤灰制品厂祭祀坑出土,山西博物院

6.71,牙璧

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1号墓,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72,兽面纹玉琮

湖北随州曽侯乙墓,E.C.11:53,湖北省博物馆

6.73,半玉琮

湖北随州曽侯乙墓,E.C.11:173,湖北省博物馆

6.74,龙形佩

湖北随州曽侯乙墓,E.C.11:146,湖北省博物馆

6.75,鱼形佩

河北平山三汲乡中山王陵,XK:332,河北博物院

6.76,玉龍

陕西韩城梁代村芮国墓地,M26:162,梁代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6.77,玉琮

陕西韩城梁代村芮国墓地,M27:216,梁代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6.78,勾云纹佩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上郭店村春秋晚期墓葬出土,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藏

6.79,玉龟甲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M202:4,首都博物馆

6.80,玉琮

甘肃省陇西县西河滩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81,玉龙

河南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6.82,玉龟甲

河南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6.83,玉蜘蛛

河南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6.84,小臣妥见玉琮

河南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6.85,玉锥形器

河南三门峡虢国2009号墓,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6.86,玉神面

陕西洋西张家坡慕地85SCCM17:1,社科院考古所

6.87,立鹰锥形器

河南省准阳市冯塘乡冯塘村,河南博物院

6.88,白玉鹰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1:114,平顶山博物馆

6.89,龙首纹玉环

江苏省扬州市郊西湖蚕桑砖瓦厂西汉墓,扬州博物馆

6.90,玉神面

西省岐山县凤雏村西周甲组宫室(宗庙)基址T25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

6.91,透雕玉佩

湖南衡阳杏花村戈卣内出土,5:1490,湖南博物院

6.92,星形石权杖头

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乡光辉村出土,宝清县博物馆

6.93.玉虎头飞鹰,残

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墓地,M6:109,山东省考古所。

6.94,龙首纹玉人首

故宫博物院,故103962

6.95,玉龙

天津市武清区十四仓清代墓葬出土,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96,玉镯

清宫旧藏,新200486,故宫博物院

七,尾声

玉器有着比较程式化的格式,比如工艺、外形和纹样,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着明确的特征,这些是断代和区分文化归属的重要依据。但艺术的创作或多或少的帶有工匠的个人喜好和随机性,因此总会有一些别具一格的玉器出现,这些玉器部分出自当时的遗址,也有传世和后世的模仿,时隔千年时光,显得扑朔迷离,以至于准确的断代和文化归属难以确定,或许它们隐藏着更深的文明密码,等待更多的发现和解读。

7.1,玉鸟

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89号墓,M89:16,殷墟博物馆

7.2,透雕四牙璧

无出土信息,征集或者传世,青岛博物馆,00724

7.3,鹰纹玉圭

上海博物馆,

7.4,鹰纹玉圭

上海博物馆

7.5,六边形凸沿筒状石器

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遗址,M146:3,山西省考古所

7.6,玉刀

石峁遗址采集,神木市博物馆

7.7,曲尺形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926,社科院考古所

7.8,坐姿玉人

故宫博物院,新194773

7.9,玉人兽神像

故宫博物院,新152404

7.10,玉戚

湖南省洪江市高庙上层文化遗址M2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11,玉牙璧

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大營盤梁F1:1,延安市文物管理所

7.12,玉环

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遗址,81芦山峁:5,延安市文物管理所

7.13C形玉龙

北京鲁迅博物馆1965年收购

7.14,玉神兽

打击文物犯罪收缴,朝阳市博物馆

7.15,玉人

打击文物犯罪收缴,朝阳市博物馆

7.16,石雕人像

打击文物犯罪收缴,朝阳市博物馆

7.17,玉鸟

打击文物犯罪收缴,朝阳市博物馆

7.18,兽面璜形饰

河南安阳殷墟黑河路,M5:7,殷墟博物馆

7.19,玉柄形器

河南安阳殷墟黑河路,M5:11,殷墟博物馆

7.20,六牙璧

清宫旧藏,新130330,故宫博物院

7.21,玉刀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武钢工业港,湖北省博物馆

恍然之间,玉文化已经走过漫长的九千余年时光,世界上鲜有一种文化,持续时间如此漫长,文化内涵如此丰富。在新石器之后的青銅时代,玉文化依旧是我们文明的特质之一,可谓历久弥新,此系列展的第二部,将回望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出现的时代,殷商,去看一看,青铜文明鼎盛时期的玉器,谱写了怎样的篇章。

赵培

20243

建议尽可能使用平柜,黑背景展,部分颜色偏暗的玉器白背景。

部分玉器展期过半时翻面展。


全文推送完畢,歡迎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