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提肌是很多颈肩疼痛的“隐形元凶”,常作为颈肩/上肢问题必治肌肉。
1、 长期伏案作业
2、 单肩背包
3、 躺床上高枕无忧地刷手机或看书
4、 偏爱低枕侧卧的睡姿
然后导致颈肩僵硬,转头感觉像“生锈”般困难,甚至很多人梳头都成了难题。
9块8“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买得了肩颈“变形”和“罢工”。
肩胛提肌就像一根连接颈椎和肩胛骨的“智能弹簧”,既能灵活提拉,又能稳定支撑。但当它“过劳”时,弹簧会生锈,疼痛随之而来!
到这里,如果非医疗同行,那么可以直接忽略以下内容直接跳到文末阅读即可。
2.止点:肩胛内上角 (即肩胛骨脊柱缘,冈上窝最内侧缘)
肩胛背神经的症状常常被漏诊或误诊,可以参考以前写的这篇推文:
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肩胛胸壁关节没有韧带,但也能牢牢地悬挂在肩膀这个结构上是为什么呢?
肩胛提肌–这对从颈椎斜插到肩胛骨的“人体吊桥”,正默默承受着我们低头看手机、伏案办公的千钧之重。
之所以肩胛骨能固定在位,以斜方肌为主,肩胛提肌、菱形肌等为辅的原因功不可没。
作为一个深层肌群,肩胛提肌更大的作用在于“稳定”,其本身不能让肩胛骨上下回旋,而运动则是通过协助其他大肌群做功。
肩胛提肌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头颈夹肌等肩背肌群下面,在肩胛骨内上角附着,这个微妙的位置,可以说,大多数只要是肩胛骨的运动(如内扣、内收、上下回旋,上下移),他都能掺和上一脚。
可以得出结论:上肢的几乎所有活动基于肩胛骨的稳定。
再者,运动员或者练武术的朋友们应该了解,练拳得抓住脊柱这条“大龙”,抓住核心肌群、骨盆、脊椎来练,脊柱是力量的“源泉”
很简单,打个比方:脑海里想象一下,平时随手拿个水杯的动作,若是个平平无奇的水杯没什么问题,若是个30kg的水杯plus版本呢?
自己手臂拿不动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导致上肢动作变形,从而出现代偿运动,肩胛骨就会像脊柱靠拢来获取更多的力量。
最常见常用的一个方法:外展患侧手臂,(加强:对侧转头拉长肩胛提肌),若出现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这个动作。可能就要把肩胛提肌考虑进去了。
(有没有感觉到和斜方肌受损很类似,两者如何鉴别诊断?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如果采取针刺进行治疗,肩胛骨是紧紧贴合胸腔后壁的,把控不好很容易“气胸”。)
1、患者采取俯卧位时:嘱患者做摸后背动作,再把肘关节往前推即可(就算有的患者肩颈疼痛实在摸不了后背,只要做了这个动作,肘部往前推即可),这样子肩胛骨就处于一个外扩的状态,肩胛内上角也会暴露出来,也远离了胸廓。
2、再不济,只要把冈上窝找到,“心系解剖达骨面”,到达骨面就是安全,再把针尖慢慢通过提拉往内上角方向移动,把控深度即可。
这个时候,如果病灶条索状病理产物很明显,刺中之时,就像一个葡萄被捏爆的感觉,酸胀感被瞬间释放,这酸爽,体会一次便记忆深刻。
告别“石头”肩的三招方法与一招心法
一招心法:
减少玩手机,
或请正确对待玩手机的姿势,
不要低头,不要“葛优躺”,也不要“高枕无忧”了。
三招方法:
1.拉伸:
拉伸是对肌肉的一种放松,是对损伤的一种修复。
拉伸肩胛提肌首先要保证坐姿的正确,不要弯腰弓背,双脚与肩同宽。
以右侧肩胛提肌为例,头部向左转约45度,这个时候左手要放在后脑勺的部位。然后朝左侧膝盖的方向轻轻向前拉,保持20s让右侧肩胛提肌有轻微的酸胀感,重复2-3次。
2.网球自我放松:
将网球(或网购小的瑜伽球)放在肩胛提肌的区域,靠在墙上用自身体重上下滚动完成按压放松,这样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效果。
同时也可以控制按压力度而不会造成明显疼痛。这个动作建议双侧都要做,保持双侧平衡。
医者司命,非志士不可为;
针道渊微,须至人方能明。
杏林青衿,守正未敢言深
经典为炬,照岐黄长行。
拙笔难尽医道浩瀚,诚邀诸君共探幽微。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