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国——荣耀与痛同在

沈阳 李恩生

2020-08-09
阅读 2169

                          心灵的祭台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里展出的一件血衣,让记者心头为之一颤。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牺牲时所穿的白色衬衣。衬衣上还有大片血迹。随着时间的流似,颜色变淡了。衬衣的右上部有一个清晰的弹孔,是弹片划伤留下的痕迹。

        蔡正国在朝鲜战场牺牲了,距1953年7日27日停战只有3个月零15天。那时,他的小儿子蔡小东刚刚出生一个多月。

         4日13日,蔡小东告诉记者,每次看见这件血衣,他的心都会不住颤抖,他仿佛看到了那个晚上硝烟弥漫的青龙洞,看到了父亲倒下的身影,看到了父亲的生命在人们的惊呼中渐渐逝去………

又折我一员骁将

        1953年4月12日,50军军部所在地朝鲜平安北道青龙洞,初春时节,天气晴朗,乍暖还寒的空气中,仍透着阵阵凉意,人们还未脱去御寒的棉衣。无人意识到,抗登陆作战还没打响,灾难即将降临。

        当晚18时,志愿军50军副军长蔡正国按预先计划,在坑道外的会议室准时主持召开了团、营干部轮训班的组长汇报会。22时,9名组长汇报完工作,接下来,由蔡正国讲话。然而,他刚说了几句话,屋外突然响起了航弹迅猛而至的尖啸声。

        敌机炸弹投掷在军部办公区附近,其中一枚重磅炸弹落在会议室东侧50米处,将会议室炸塌。美军轰炸机投掷的炸弹多为杀伤弹,四射的弹片极具杀伤力。

        蔡正国由于头部及胸部的要害部位被弹片击中,急救无效,于当日22时30分牺牲。

         鲜血,浸透了蔡副军长胸前背后的衣衫,也浸透了他上衣口袋里的党证。

在国内的彭德怀接到50军军部被炸的电报后,惊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在看了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电报后,失声地“噢”了一声,好一阵,才喃喃道:“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

1953年4日15日,蔡正国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中一号。

蔡正国

打出50军军威

        1950年10月,蔡正国以志愿军40军副军长身份带领所属118师部队,在温井打响了入朝第一枪。1950年12月,他调仼50军任副军长(其间曾代理军长),指挥部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痛歼了英军第27旅和英国皇家坦克营。

        他率军在汉江南岸连续阻击敌人50昼夜,是又一个经典战例。因为在志愿军总部的最初部署中,只希望他们能顶住7天………

        据50军的史料记载,“第四次战役汉江阻击战开始一周前,弹药发生极大的短缺”,敌人的装甲分队甚至不止一次“打到我们的指挥系统附近”。然而,各级部队首长指挥若定,一级防御阵地岿然不动。

  时任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的李佐记得,当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打来电话,询问50军在汉江南岸能不能再守几天?蔡正国副军长坚定地回答:“你让我们再守几天都行,只是汉江快要解冻了,什么时候让我们撤到江北,得提前告诉我们。”

       汉江两岸50昼夜阻击战,不仅打出了50军的军威,也打出了蔡正国副军长在全军的崇高威望。

        蔡正国对50军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后,蔡正国撰写了2.4万字的《入朝作战以来几个问题的初步总结》。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准备期间,他又撰写了《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这两篇学术水很高的论文,均编印正文,下发部队,系统指导基层的作战训练工作。

谁说英雄不恋家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蔡正国是怎么想的,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和常人一样,无限眷恋着美好家园。

        蔡正国平时仪表整洁,牺牲前一天,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提到,他要的镜子收到了。之前,蔡正国曾写信索要“一个(圆的)能在桌上蹬立的”整装镜子。蔡正国还在信中嘱咐妻子:“经常买点维他命丸吃,补助营养………”

        蔡正国的妻子叫张博,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4月与蔡正国结婚,他们有过三个孩子。

        第一个是女儿。据张博回忆,生女儿时正被敌人追击,警卫排抬着她,跑了一天一夜才脱险。由于没有奶水,女儿只来到这个世界上一个月就被饿死了。她一直记得女儿那双大大的眼睛………

        丧女之痛的阴影,直到1948年第二个孩子蔡四东出生,才散去。然而在蔡正国牺牲一年多后,上幼儿园的蔡四东因一次交通意外死了。

     大儿子的夭折,对张博打击很大。因为在蔡正国烈士追悼会上发言时,她曾作出承诺:抚养教育好烈士的后代。

  最小的儿子蔡小东成了张博最后的希望,为了给他更好的照顾,张博后来又找了老伴。蔡小东听母亲讲,继父董凤奎和母亲结婚前,曾带着她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蔡正国烈士墓碑前郑重宣誓:“蔡副军长,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好张博同志,照顾好你的儿子小东!”那一刻,张博泪如泉涌。他们没有再要孩子,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蔡小东。

         蔡小东并没有见过生父。在朝鲜前线的蔡正国知道妻子生产了,于1953年3月27日特地写信说:“大儿子叫蔡四东,小儿子就叫小东吧。”

        蔡小东直到18岁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揭开了一个母亲从来不让他打开的铁皮箱的秘密。那里面全是蔡正国烈士的遗物。

        蔡小东特别在意里面的一张家庭合影。

        1952年3日6日,蔡正国回国休整,准备再赴前线时拍了一张全家福。“从时间上推算,那时在母亲的肚子里己经有了我。”蔡小东最珍视这张照片,他说:“这是我们一家四口、人员最全的全家福。”

蔡小东在意的不是这张照片,而是他与父亲“同在”的见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文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图

致敬原创、尊重原创

图·文 来源于网络、沈阳日报 2020年4日15日

发布于 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