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点开这篇图文时,或许早已被偏头痛虐得疲惫无助,甚至跑过医院、找过医生,但依然对它束手无策。
确实,偏头痛一旦来袭,就是脆弱时间到了。
像是有人拿着一把重锤,哐当哐当地使劲敲着太阳穴,疼起来直想吐,还让人浑浑噩噩的,受不得一点外界刺激。
平时再日常不过的光线、声音、气味,都会被无限放大,让人抓狂不已。
只想自己一个人默默待着,隔绝一切人事物。
如果你不希望再被偏头痛继续折磨,接下来关于偏头痛最常见的 3 大问题,请一定要认真看。
问题一:
偏头痛只是头痛
忍一忍可以吗?
不少人认为,偏头痛只是因为最近太累、没休息好,或是前一晚喝酒宿醉,扛一下就过去了。
并不是的。
偏头痛,和普通头痛不一样,它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当偏头痛发作时,不仅出现中到重度头痛[1],还可能伴有很多不适症状。
图片来源:《偏头痛答案书》
偏头痛来袭,不仅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造成患者失能——完全无法集中精力,严重时需要卧床休息,导致工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上班请假、鸽掉约会也成为了家常便饭的事儿。
这就是为什么偏头痛被称为「失能性」疾病。
这时候,如果还选择默默忍着,偏头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出现中枢敏化,也就是神经系统被「激惹」,变得敏感[3],一点儿刺激就引起头痛,加重头痛程度。
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头痛慢性化。
有研究表明,每年有 2.5%~3% 的偏头痛患者从发作性偏头痛转变为慢性偏头痛,发作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4]。
当头痛长期频繁发作,患者还可能面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
焦虑、抑郁、失眠等多种心理和躯体症状[4];
-
有先兆偏头痛*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5]。
*有先兆偏头痛:先兆表现可能为视觉改变,即视野出现暗点、闪光、水波纹或锯齿状光斑等[6]。
朋友,偏头痛是疾病,别再「硬扛」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辈子躺床上,也不可能总请假、不外出,请别让偏头痛主宰你的人生。
通过积极规范治疗,可帮助你有效控制偏头痛,回归正常生活。
问题二:
偏头痛又发作
能多吃 2 片止痛药吗?
当偏头痛发作时,小小的止痛药,往往成了偏头痛星人的救命稻草。
没有 1 片止痛药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 2 片,再不行那就 3 片,或者换不同止痛药种类,混着吃……
但当头痛天数越来越多,止痛药的疗效越来越微弱的时候,往往想吃更多的止痛药来缓解。
最后却发现头痛并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进入了「越吃越痛,越痛越吃」的恶性循环,让头痛的发作逐渐失控,难以管理。
这种情况,叫做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7],肯定是不对的。
图片来源:《偏头痛答案书》
吴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年前,头痛偶尔造访,吴姐自行购买服用止痛药,效果很好。后来疼痛频率增加,药不仅越吃越多,还不断升级,普通的不行就换强效,这种不行就换另一种。一个月里有 20 天需要吃药,个别时候一天要吃 5、6 次。
「我不想扛,不吃药我生不如死,是我意志力薄弱,才会导致越吃越多。」说起这件事,吴姐自责又无奈。
我们不能谈「止痛药」色变,但也不能过度依赖止痛药,以免进入 MOH 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达到了 MOH 标准——1 个月内出现 15 天及以上的头痛发作,并且在连续 3 个月内规律使用过量的止痛药[7],或者发现自己越吃越多止痛药,请立即到专业的头痛门诊就医。
一旦诊断为 MOH,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戒断过量的止痛药,并根据情况增加必要的预防性治疗。这有助于跳出止痛药「越吃越痛,越痛越吃」的怪圈,减少过量使用止痛药引起的头痛[6]。
同时,要了解清楚止痛药的使用注意事项(详见下图信息)。
图片来源:《偏头痛答案书》
除了合理用药,日常科学管理偏头痛,也是「头等大事」。
➊ 保持规律生活
生活方式调整是管理偏头痛的基础。确保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时间,固定的用餐时间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做到规律坚持;学会压力管理,可以做放松训练、冥想和认知行为疗法等[8]。
➋ 记录头痛日记
记录头痛日记是管理偏头痛的重要方法。通过系统记录,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医生提供更有力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图片来源:《偏头痛答案书》
问题三:
试过很多方法都没用
要不算了吧?
为了甩掉偏头痛的「紧箍咒」,有些朋友还选择「积极治疗」。
可惜采用的是一些「民间偏方」,由于成效甚微,久而久之,也就彻底摆烂不管了。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偏头痛,别犹豫了,真心建议及时就近去医院就诊,挂神经内科或头痛中心/头痛门诊,找专业医生帮助,以免延误正确治疗的黄金时机。

除了偏方,有些朋友还「久病成医」,常年随身携带非处方(OTC)止痛药,以防不时之需。
毕竟在偏头痛急性期,OTC 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一定程度上能暂时缓解疼痛,带来片刻安宁。
但止痛药吃久了,难免会发现「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头痛反复发作问题。
偏头痛的治疗,不应仅仅满足于止痛,更要着眼于治痛。
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逐渐找到了一些「治痛的答案」。
在现代医学发展和科研人员们的努力下,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疼痛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偏头痛发作时,体液中 CGRP 升高;此外,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38、血管活性肠肽和 P 物质等与偏头痛的关系也在逐渐揭晓[9~11]……
这些关键物质的发现,有利于研发创新靶向治疗手段,比如针对偏头痛发病机制而研发的特异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仅不会越吃越痛,有些还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偏头痛发作,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治痛」的希望。
说完以上 3 大常见问题,相信大家对偏头痛还有不少疑惑。
比如「偏头痛是遗传的吗?」「如何快速止痛?」「月经性偏头痛如何治疗?」等等,不着急,权威且专业的答案即将登场!
《偏头痛答案书》回答患者真问题
愿你重掌生活的主动权
上文分享的干货,其实来自《偏头痛答案书》。
它的内容基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是一部面向偏头痛患者的权威、实用口袋读物。
答案书中收录的 30 个核心问题,均来自偏头痛患者社群投票,也就是患者真正关心的问题。
图片来源:《偏头痛答案书》
1. 权威性
为了帮大家找到对抗偏头痛的科学「答案」,《偏头痛答案书》的解答均基于最新国内外研究证据,并经过 95 位临床专家审核把关。
你再也不用迷失于网络上纷繁复杂的偏头痛信息,也无需在尝试偏方的路上渐行渐远。
2. 实用性
《偏头痛答案书》收录了头痛日记示例、失能量表等工具。其中的治疗建议也都来自原指南中「强推荐」的方案,确保信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么好的宝典,是公开免费下载的。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偏头痛答案书》完整版。
赶快开启你的阅读吧!从被偏头痛困扰变成直面疾病、主动管理,重掌生活的主动权。
最后,5 月是偏头痛关爱月,偏头痛大众疾病认知教育和倡导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承办、辉瑞中国支持。
偏头痛关爱月的重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偏头痛科普知识。不妨转发本文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接近偏头痛的科学答案。
愿你头痛无畏,生活有为。
本文审核专家
袁帼彧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 ASHINA M, TERWINDT G M, AL-KARAGHOLI M A, et al. Migraine: disease characterisation,
biomarkers, and precision medicine [J]. Lancet, 2021, 397(10283): 1496-504.
[2] Pescador Ruschel MA, De Jesus O. Migraine Headache. [Updated 2024 Jul 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Migraine Headache – StatPearls – NCBI Bookshelf
[3]吕丹,宋福娟,李鑫慧. 中枢敏化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研究现状[J]. 天津护理,2023,31(3):361-364. DOI:10.3969/j.issn.1006-9143.2023.03.028.
[4] HOVAGUIMIAN A, ROTH J. Management of chronic migraine [J]. Bmj, 2022, 379:
e067670.
[5]ØIE L R, KURTH T, GULATl S, et al. Migraine and risk of stroke [J]. JNeurol NeurosurgPsychiatry,2020,91(6):593-604.
[6]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等.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12):881-898.
[7]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于生元.
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4, 30(12): 881-96.
[8]SENG E K, MARTIN P R, HOULE T T. Lifestyle factors and migraine [J]. Lancet Neurol,
2022, 21(10): 911-21.
[9] Greene KA, Gelfand AA, Larry Charleston. Evidence-based review and frontiers of migraine therapy.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25;37(3):e14899. doi:10.1111/nmo.14899
[10] Pellesi, L., Edvinsson, L. Revisiting substance P in migrain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nspired by anti-CGRP and anti-PACAP success. J Headache Pain 26, 22 (2025). https:///10.1186/s10194-025-01959-8
[11] Tanaka M, Szabó Á, Körtési T, Szok D, Tajti J, Vécsei L. From CGRP to PACAP, VIP, and Beyond: Unraveling the Next Chapters in Migraine Treatment. Cells. 2023;12(22):2649. Published 2023 Nov 17. doi:10.3390/cells12222649
策划制作
策划:Shua | 监制:Feidi
配图来源:坂尼 | 封面图来源:坂尼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