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脑梗死会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严重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而口服抗栓治疗是脑梗死的主要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抗栓药一般分为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两大类,非心源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等)首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为主,而心源性卒中(房颤、心脏瓣膜病等)以抗凝治疗为主。
不同抗栓药物因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代谢、排泄)、药效学(作用机制、血药浓度维持)、副作用管理的不同而在口服药物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那么不同抗栓药物的口服时间您吃对了吗?
抗栓药物
#抗栓药物#
1
常见抗栓药物的口服次数
抗栓药物的口服次数主要由其半衰期和治疗目标决定:代谢较快的药物(短半衰期药物,如替格瑞洛、阿哌沙班)需每日2次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代谢较慢的药物(长半衰期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每日1次即可覆盖全天抗栓需求。
2
食物对抗栓药物口服时间的影响
一般来说,食物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尤其是吸收阶段。部分抗栓药物需考虑进食时间也是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1.需空腹服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肠溶片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则避免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导致肠溶膜破坏。肠溶片依赖肠道碱性环境释放药物,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可减少药物在胃内溶解,避免胃黏膜刺激。
2.需随餐服用的药物(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食物可增加脂溶性药物(如利伐沙班)的生物利用度,促进吸收(如利伐沙班20mg剂量随餐吸收率提高约39%)。非肠溶阿司匹林餐后30分钟内服用可减少胃黏膜刺激。部分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随餐降低恶心、腹痛风险。
3.需餐前服用的药物(如达比加群):达比加群酯胶囊需在胃酸环境下转化为活性成分,餐前服用可避免食物延缓吸收或降低药效。
3
昼夜规律
对抗栓药物口服时间的影响
心脑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在清晨高发,可能和早晨血小板活性较高有关,有研究提示血小板聚集性在早晨6-9点达到峰值,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纤溶活性降低相关,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的清晨高发。因此早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更有针对性。但口服抗栓药物的服用时间与昼夜规律(生物钟)的关联性目前尚存争议,建议抗栓药物需严格定时服用(如每日同一时间),确保疗效稳定性,尤其是治疗窗窄的药物(如华法林),因为固定时间服用抗栓药可避免血药浓度波动,降低因浓度过高(出血)或过低(血栓)的风险。

4
漏服抗栓药物的补救措施
部分患者有时会出现忘记吃药,不同抗栓药物漏服处理方式不同,尤其是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处理可能差别很大。漏服的时间点和药物的半衰期是关键因素,漏服抗栓药物的补救措施需根据药物种类、漏服时间、距离下次用药的时间及患者血栓/出血风险综合判断。避免避免盲目补服或加倍剂量:随意补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1.抗血小板药物漏服处理:
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片(每日一次):漏服时间<12小时:立即补服,下次剂量按原时间服用;漏服时间≥12小时:跳过本次剂量,下次正常服用,勿加倍剂量。
② 替格瑞洛(每日两次):漏服时间<6小时:立即补服,保持12小时间隔;漏服时间≥6小时:跳过本次剂量,下次按原时间服药。
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漏服任一药物均需按单药规则补服,避免同时漏服双药。近期行支架术后(<1个月):严格按时间补服,必要时联系医生。
2.抗凝药物漏服处理:
①华法林(每日一次):漏服当日发现,立即补服;次日发现漏服,正常服用当日剂量,勿加倍(避免INR波动);连续漏服≥2天:需重新监测INR并调整剂量。
②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a.利伐沙班或依度沙班(每日一次):若漏服≤12小时,立即补服;>12小时则跳过,次日正常服用。
b. 阿哌沙班或达比加群(每日两次):若漏服≤6小时,立即补服;>6小时则跳过,下次正常服用。
总之,不同抗栓药物口服时间有一定不同,与每种抗栓药物本身特性及患者个体化需求相关,正确且规律服药才能最大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END
文案 | 邱利君
排版 | 金芳芳
审核 | 罗 涛
神经内科住院部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