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三大小和围棋攻防的狩猎原理都是我最近在围棋教学的课堂上提出来的,是不是有偏差还不知道,但是我用着挺顺手的,比如今天的文章就是我用这两个内容来解释AI出现后被职业棋手放弃的拆边布局。
什么是拆边布局(我不知道叫什么,就这么写了),就是布局时快速拆边的布局,比如笔者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三连星布局,以及中国流、变相中国流、小林流等等,但是现在除了中国流偶尔出现,其他的布局在职业棋手的棋谱中已完全看不见了,为什么呢?
比如1-7的布局就是曾经非常流行,但现已经很难在职业棋手的对局谱里找到了。
我们尝试着来寻找原因:因为接下来白棋挂角正常,黑棋小飞守角的话,黑棋四颗子都集中在上面,显得重复,明显违反了布局三大小中的第一条:长的大短的小。
之前的布局成立的原因估计是因为这个变化图,右上角的定式黑棋不错,特别是8的飞封还对白棋A位的打入有所制约(因为征子的缘故)。
AI出现之后,大家对原有的定式进行反思,白棋的最大问题是上图白7并的呆滞,因此大家对定式下法做了改进,最新的发展成这样,本图的配置中AB两处弱点黑棋无法消除,特别是B处的漏风,黑棋非常难受,补的话显得缓,不补的话无法形成实地,这个定式的出现使得这个布局不再被接受。
因此现在的布局黑棋省略了A的拆,直接在7位守角,这是为了提高布局中子力的效率。
但是在教学中,孩子们很难有上图的思路,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同学都会认为拆边是保证挂角那颗子的安定,拆完才会有根据地。所以本图是黑棋所担心的。
《高绩效教练》告诉我们,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找出来的,因此我在围棋教学中经常寻找小朋友们的解决方案。对于上图的白棋攻击,大多数小朋友的第一选择是在1托。
对于1托,本图是大多数人的感觉,似乎黑棋还能接受。
但是白棋2扳,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图黑棋有被割裂的感觉。
黑棋3断是部分孩子的感觉,但是白棋简单包扎后可以脱先抢占大场,黑棋依然不满。
以上的变化黑棋均不太满意,原因就在于黑棋1的下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狩猎原理:狩猎原理的核心是打或者逃,在进攻的时候要先摸清对方逃跑的路线,并做好规划。
黑棋1下托的意图是通过纠缠三角形的白棋而获得安定,在狩猎原理中将自己放在了“逃”的位置,这个判断是不是正确,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上面的棋子配置来说,黑棋4颗子,白棋4颗子,黑白双方的子力相当,现在轮黑棋下,黑棋1托,用“逃”来解决问题思路不对。

既然是双方子力相当,双方一起逃才是正确的想法,有了这一思路,黑棋的下一手则呼之欲出。
既然是双方子力相当,从狩猎原理上来说就应该双方一起逃,因此黑棋夺取白三角形这颗子的根据,采取进攻的姿态就理所当然了,当白棋2跳逃跑的时候黑棋再3跟着跳,这样双方互相逃跑才是这个局面下相对正常的应对。
总结:狩猎原理其实是引导孩子们对棋子的强弱进行分析,强的攻,弱的逃,差不多的情况下单方面逃跑就是错误的,必须想办法拉着对方一起逃(也就是对攻)。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