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信息】
患者,男,46岁,左肩胛骨区广泛叩痛,局部肿胀,皮温稍高,左上肢无明显水肿。
二、【超声检查】
三、【动态扫查】
【病例学习】骨巨细胞瘤的超声诊断
四、【病例学习】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B)是一种原发交界性骨肿瘤,在长骨中,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最为多见,少见于手部和足部。广泛切除的局部复发风险比病灶内刮除低,前者复发率为 0~12%,后者为 12%~65%。有研究发现二次手术后的复发率达57.1%。极少数病例可转化为恶性骨肉瘤,预后差。
1、病理与临床特征
骨巨细胞瘤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组织学表现为破骨样巨细胞弥散分布,间质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其侵袭性表现为骨质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变薄或突破,部分病例可发生肺转移。
临床Campanacci分级:Ⅰ级(静止型,病灶局限骨壳内)、Ⅱ级(活跃型,边界模糊)、Ⅲ级(侵袭型,突破骨皮质侵犯软组织)
病理分级:按恶性程度分为Ⅰ度(良性)、Ⅱ度(交界性)、Ⅲ度(恶性)
2、超声声像图特征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1)形态与位置:多发生于长骨骨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或不规则,部分可见完整包膜。
(2)内部回声特征:典型表现为骨皮质内单发弱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可见囊性无回声区(液化坏死)或小片状弱回声区。钙化罕见,与骨肉瘤的“日光状”瘤骨形成显著差异。
(3)骨质破坏与周围结构:骨皮质变薄、中断或溶解,部分病例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周边可见强回声骨皮质包绕(完全或局部)。
(4)血流动力学表现:Adler血流分级:多为Ⅰ-Ⅱ级,周边及内部可见散在血流信号;Ⅲ级病变血流丰富,峰值流速可>50 cm/s,阻力指数(RI)约0.6-0.7。超声造影:增强早期(10-18秒)呈不均匀高增强,延迟期(2-3分钟)减退为低增强,液化区无增强。
A:动脉期第12秒造影剂由团块中心向周边快速填充;B:静脉期第18秒团块呈不均匀高增强,内可见无增强区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3、病理
A:大体标本示肿块呈灰褐色,实性,质地中等;B:病理图示肿块组织由单核样细胞及多核样巨细胞构成,部分区域见骨样基质及编织状骨形成,伴血管增生、出血及灶状坏死(HE染色,×40)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4、【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青少年,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团状低回声,边界尚清晰,其内回声不均匀,偶可出现液-液平面,伴有点条状血流信号
(2)溶骨型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超声表现为团状混合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则,内可见钙化及坏死区,伴有短棒状血流信号。可见瘤骨形成及骨膜反应(如“日光征”),软组织肿块血供极丰富,侵袭性更强。

参考文献
刘文芹,陈桂武,孟加新,等.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超声造影表现1[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4, 26 (07): 553+557. DOI: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24.07.013.王丹丹,郭稳,秦晓婷,等. 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3, 39 (10): 1168-1170.王丹丹,郭稳,秦晓婷,等. 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3, 39 (10): 1168-1170.于姣姣,查莉,黄建国.胸壁骨巨细胞瘤超声表现1[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3,39(09):1077.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23/8006042113001124.shtm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cyODM5MQ==&mid=2247488646&idx=1&sn=5a6de80f3452a7c458409ea9ed5ca04d&chksm=9e5e4e1ac5ae366d724febdbd48a3493f9f7e7f89ebf6d35906bb52e58087eaa856b8d10434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