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诉:
发现肺部阴影2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2年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行胸部CT提示“两肺上叶可见多发微小结节,长径约3-4mm,右肺中叶见条索状高密度影,部分与胸膜粘连,邻近胸膜增厚”,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骨痛等不适,后定期复查。现患者为复查来我院门诊就诊,复查胸部CT提示:1 【靶结节】右肺上叶前段(SE4,IM229)磨玻璃结节,考虑MIA,与前片2024-10-10略增大,建议结合肺结节门诊意见。2 余肺内小结节,部分为磨玻璃结节,与前片相仿,LUNG-RADS 2-3,建议,6个月复查。3 肺气肿改变。附见:肝内低密度灶。患者现无明显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拟“肺部阴影”收入我科。 患者起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变化。 高血压10余年,平时口服多达一,1片 QD,自诉平时血压控制可 糖尿病9年余,平时口服二甲双胍 2片 QD,达格列净 1片QD,平时血糖控制欠佳。
其实患者之前描述的才3-4毫米的结节并不是后来重点的磨玻璃结节,所以此灶是第一次发现并报告,更早的影像没有资料。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2024年10月体检发现此磨玻璃结节时的片子:
部分区域密度稍高,总体上仍淡。

当时考虑磨玻璃病灶是恶性的可能性大,但一是首次发现,二是密度仍淡,纵隔窗可见的实性成分没有,三是虽有血管进入位说不上异常增粗,四是贴着水平裂,但牵拉力不强。临床上有时炎症的恢复期与磨玻璃结节难以区分,所以我建议先口服消炎后过段时间再复查下靶扫描再决定。因为退一步来说,即使确实是肺癌,这种密度随访下也不至于延误病情,但却可以将炎性恢复期的排除掉。
再来看2025年4月复查的影像:
病灶密度稍不均,灶内小空腔,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清。
临床考虑:
1、诊断问题:此灶是非常典型的磨玻璃密度为表现的囊腔型肺癌,而且紧贴叶间裂,密度也不是很纯,又已经随访过,再随访存在一定风险。我是极力主张其微创手术切除。考虑浸润性腺癌含贴壁亚型可能性大,偏高密度成分可能有腺泡或乳头成分,胸膜侵犯估计还不至于。
2、手术问题:由于上叶多处还有微小的实性或磨玻璃结节,有的也考虑是肺泡上皮增生之类的,多年后也可能会进展到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但目前风险不大。关键是主病灶贴上叶边缘,如果切除肺段或上叶,即使病理是浸润性腺癌,由于影像上仍无实性成分,也是觉得可惜的。所以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将肺段切除、楔形切除以及浸润性腺癌再行肺叶切除的利弊与可能预后的区别并不明显等均如实讲清楚,由其自主决定选择手术方式。但我是推荐楔形切除加淋巴结采样(或不采也没事)。
最后结果:
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叶建明团队为其手术:
常规病理示浸润性腺癌,乳头型60%,贴壁型40%,未侵犯胸膜,无脉管侵犯,最大径1.1厘米。
感悟:
纯磨玻璃密度或混合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如果首次发现,只要仍有磨玻璃成分的,不宜立即手术,因为临床上碰到许多在炎性的恢复期,特别是病毒性肺炎的,也可同样表现为轮廓与界限清楚的病灶,过于积极的手术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进胸后切了找不到病灶,二是切了病理报的是炎性的。不管哪种都是对患者非常不利的,而适当的随访与消炎后再复查下,则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尴尬情况,更是对患者的保护。随访间隔时间的长短,个人的意见是依初诊时病灶的密度,如今天分享的这种基本上是纯磨的,可以4-6个月,如果病灶更小或不贴着胸膜,也可以更长间隔;如果实性成分占比较多的,则要缩短间隔,比如消炎治疗后2-4周或4-6周,或3-4个月等不必拘泥于定要多久。总体实性占比越多,风险越大的,间隔时间要短点,密度纯的,即使恶性风险也还不大的间隔时间可以长些。当然复查后是否手术也仍得综合评估与权衡,总体上仍得看危险性如何。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还有个经验或感悟就是:杭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周健主任与陶志刚主任弄的这个靶扫描重建实在是好!在平扫与靶扫描上的对比上,我们就会发现靶扫描重建提供了细致有用得多的影像信息,为我们外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肺小结节与磨玻璃方面,非常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