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远 禅二)

男 ,侗族, 生于1973年11月

贵州省三穗县木界村人

号边缘墨客、福庐主人

别署万印楼主,阅石山馆等

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书、画、印80余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展览。





立春

立,是起始春

意味着万物生长

立春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又名正月节

立春乃万物起始

一切更生之义

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寓意吉祥

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结束

温暖和煦

万物生长的春季来临





雨水

雨水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

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

“春”字体现阳光

“泰”字体现雨露

皆是万物所需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雨落生百谷,心暖自成春




惊蛰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
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
气温回暖、春雷乍动
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万物复苏



春分




春分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第四个节气

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

春分时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入了明媚的春天

大自然生机勃勃,杨柳青青,春意盎然


清明



清明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

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


谷雨

谷雨

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细雨润物静悄悄

此时,大地回暖

万物生长,雨水充沛

正是养生的好时机


立夏

立夏

是夏季的开始

北半球从此进入夏天

气温显著升高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谚语云:“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养生中医学里夏属火、土

对应人体的心、小肠、脾等

宜以养心为主


小满

小满的“满”字

是饱满的“满”

意思是在这个节气

田里的夏熟作物开始饱满

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

还只是小满而已

中国有句古话: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小满者,满而不损,满而不溢也

小满”就刚刚好



   芒种

芒种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

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含义是

“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

雨量充沛

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


 夏至

夏至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这天之后阳气渐盛夏至以后

暴雨天气和高温天气明显增多

细菌滋生,水湿盛

这时要注意护住阳气

忌食生冷食物


小暑


小暑

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季夏时节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

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

小暑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心烦意乱

身心疲惫

此时,应该固护心阳

焚香静坐,平心静气

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持心脏机能的旺盛



大暑



大暑

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

最炎热的节气

“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宜用苦瓜、西瓜、绿豆清热饮食来消暑


  立秋

          

立秋

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三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起始 

“立秋”,禾谷开始成熟

秋风送爽

万物渐入收获之季



     处暑

处暑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边缘堂印痕】杨政远二十四节气主题篆刻欣赏

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是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

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白露

是秋季第3个节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已至,秋意渐浓

桂花飘香满,秋高气爽,晚霞绯红

这个时节,昼夜温差拉大

早晚有了凉意,寒升露凝




节气

秋分

秋季第四个节气

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分之际,正是调整饮食、滋养身心

为冬日蓄能的黄金时期

通过合理的饮食养生

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让身心在秋日达到最佳状态




寒露

寒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在此前仲秋的白露节气

晨露初现,“露凝而白”

到了此时,露水已寒,快要凝结为霜了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居易在诗中点明了寒露节气的主旨

变冷


 霜降

霜降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深秋景象明显

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霜降是季节交替的仪式
是秋天的告别,也是冬天的问候

霜降时节,天气转凉

早晚温差增大,应及时添加衣物

注意保暖



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起始

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

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

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冬之伊始

人间烟火,最是抚慰心灵


小雪

小雪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小雪,并不意味着真的下雪

《群芳谱》中提及: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正所谓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故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小雪时节寒未深,降水未大

故以“小雪”来喻气候特征


 大雪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的到来
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的自然景观

冬至

冬至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冬至”有三层含义:

一是阴极之至,阴气最盛之时

二是阳气始至,阳气萌生之时

三是日行南至,阳光最南之时

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之日

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将走“回头路”

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小寒小寒,冻成一团”

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

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这时正值“二九”期间

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也是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

即冬天即将结束

春天随之到来的转折点

大寒同小寒一样

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正所谓“大寒迎年,寒辞旧岁”
此节气内
农历新的一年会向我们走来

春天即将开始


-THE END-





吾痴于金石书画,沉湎其中,苦乐相伴,勿奢大成。十六岁失二指,五十后患眼疾,命途多舛,所幸结翰墨,生活甘苦,却又有难解之缘。余事耽于饮茶看书,刻印写字涂鸦。 处世因势而起止,不勉为,不苟成。所刻多从封泥和汉砖瓦当与魏晋急就章出,崇尚自然古朴之美,率真之意,享受于刀尖上的时光。

每次拿起刻刀,总觉得自己在与时光对话。当二十四枚青田石在案头次第排开,我便知道这将是场跨越四季的朝圣。篆刻刀在石面上游走时,能听见惊蛰的雷鸣在指尖震颤,看见霜降的白霜在刃口凝结。

立春的印章最难捉摸。刻刀在印石上反复勾勒,总寻不到那缕初融的春意。直到某个清晨,瞥见檐角垂下的冰棱折射出七彩光晕,才恍然以冲刀法刻出斜斜的折线。冰裂纹里藏着冬眠初醒的悸动,如同砚池中化开的宿墨,在宣纸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春痕。

刻大暑时,刀锋总是不听使唤。乍暧还寒的气候,让汗水和冷气不断交织,滴在印床上,竟在石头上晕开点点朱砂。我改用钝刀深凿,让’暑’字的撇捺如烈日下的荷叶般肆意翻卷。石屑飞溅间,仿佛看见书圣前辈摇着蒲扇在竹榻上打盹,蝉蜕还粘在老槐树的褶皱里。

最动情处是霜降。青田石的天然肌理,恰似暮秋时节层林尽染。双刀切玉的技法在这里失了章法,任由刀尖顺着石纹游走,刻出参差嶙峋的边款。收刀时恰逢月夜,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印蜕上,’霜降’二字竟泛着泠泠清辉,像极了故园井台上凝结的夜霜。

当二十四枚印章在锦盒中列队,恍然惊觉刀锋已替岁月留下刻度。篆刻之道本在方寸之间见天地,而节气流转恰似自然的印谱:惊蛰用切玉法刻出春雷的裂痕,小满以单刀表现麦芒的锋芒,大雪则需用敲击法凿出六出飞花的韵致。石不能言最可人,这些深浅不一的刻痕里,藏着中国人对光阴最温柔的丈量。

此刻摩挲着印面起伏的纹路,忽然懂得古人为何将印章称为’金石寿’。冰冷的刻刀与温润的印石相遇,竟能凝固四时更迭的温度。当朱砂印泥在素笺上开出二十四番花信,每个节气都成了可以触摸的时光印章。

杨政远 记于 2025年3月11日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