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
明代书法史中,松江书派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张骏与张弼并称“二张”,代表了当时狂草书风的地方性高峰。然而相较于张弼在书法史中的稳固地位,张骏的传世作品稀少且长期被史家边缘化。《遣子毕姻札卷》为其存世重要墨迹。
《遣子毕姻札卷》为纸本草书手卷,是张骏写给唐姓亲家的礼书,内容涉及遣第三子张云鹤回松江(今上海)完婚事宜及彩礼安排。据款识“昼绣堂书”及“清河郡眷生张骏拜手”等信息,可知此作书写于其京城任职期间。
他于景泰四年(1453年)中举,成化初年任中书舍人并直文华殿,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张骏早年书风承袭宋克、陈璧及二沈(沈度、沈粲)一脉的松江传统,属典型的宫廷书风体系。其艺术生涯的分水岭在正德二年(1507年),宦官刘瑾主导重誊《通鉴纂要》时,因欣赏张骏晚年狂草风格,特召其主持誊写。
此事直接导致张骏超升至礼部尚书,但也因依附权阉遭到士林非议。祝允明恰于该年在京应试,对此事提出激烈批评,致使张骏在后续书史叙事中逐渐消隐。
张骏素以狂草名世,其典型风格如《贫交行》轴取法怀素,笔势若“惊蛇走虺,狂风骤雨”,字间连绵如龙蛇战斗,极具视觉张力。然而《遣子毕姻札卷》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
王世贞《艺苑卮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在建构松江书派谱系时,仅标举张弼而隐去张骏。
张骏书法《遣子毕姻札卷》欣赏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