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在清代五园中是排在首位的,有“万园之园”称呼。每次写圆明园时,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既然不修,是为了记住。那就写出来,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圆明园。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文章,本文中家长带孩子去圆明园必知知识点:
4、自我思考:古代没有水泵,如何被谁输送到高处蓄水池?
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占地350多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以圆明园最大,统称为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始建于康熙年间,经雍正、乾隆等帝王扩建而成,融合中西园艺精华,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
|
康熙年间1707年 |
|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 |
|
|
|
|
|
乾隆1736年 |
|
乾隆1745年 |
|
乾隆1747年 |
|
|
|
|
|
圆明园大水法位于长春园北部,是乾隆年间(1745-1759)建造的西洋楼景区核心喷泉景观。建筑融合中西风格,中央半圆水池内铜鹿与猎犬铜像喷水,名叫“猎狗逐鹿”。两侧十三层喷水塔水柱高达数丈。
圆明园远瀛观位于长春园北部,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为西洋楼景区欧式宫殿。汉白玉建筑,门窗镶嵌1206块玻璃,平面呈倒凹字形,共17间房,立面分三段,兼具中西风格。
这里作为皇家陈列西洋奇珍的展厅,也曾为香妃寝宫,不过香妃在此居住十多天就搬离了,太吵!
观水法位于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乾隆帝观赏喷泉的观景台。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包括宝座台基、石雕屏风及巴洛克式石门,屏风雕刻西式军械图案。
这个宝座是清代宝座里最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宝座都是面朝南方,只有这一个是面朝北方,就是为了能够很好地看喷泉。
圆明园海晏堂位于西洋楼景区,建于乾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设计,融合巴洛克风格与传统元素。建筑以十二生肖喷泉为核心,每个时辰对应生肖喷水,兼具报时与观赏功能,俗称“水力钟”。
铜像由西方设计、中国制造,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兽首流失海外。
午时(11:00-13:00):马首喷水,其余十一像同时喷水
圆明园方外观是乾隆帝为香妃建造的礼拜堂,位于西洋楼景区,白色大理石砌成,四面装饰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
方外观本是清真寺,乾隆为讨香妃欢心改建成伊斯兰教做礼拜的场所。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方外观主要是一些木质结构被烧毁。目前看到的外观,主要是被军阀和土匪盗运石料而成。
圆明园五竹亭位于方外观南,由五座西洋竹式重檐亭组成。竹木结构,彩色玻璃镶嵌,贝壳装饰,中西合璧。布局精巧,造型优美,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是游园时休憩赏景的理想场所。
香妃做礼拜的时候,乾隆帝会在此默默等候。对香妃是真宠爱~
圆明园养雀笼位于长春园北部,是西洋楼景区的一景,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它实为一座西洋门,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这里的孔雀等珍奇鸟类都是其它国家献给乾隆的礼物。
谐奇趣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早的欧式建筑,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郎世宁设计。主楼三层,弧形游廊连接八角楼厅,南设海棠式喷水池,北有菊花式喷泉,融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
作为皇家娱乐休闲场所,谐奇趣用于演奏中西乐器、观赏水法喷泉。1753年,葡萄牙使臣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黄花阵迷宫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一座欧式迷宫,建于乾隆年间,受巴黎凡尔赛迷宫启发。迷宫占地约1.5万平方米,青砖阵墙总长1600余米,高1.2米,中心为白色西洋凉亭。
每年中秋,皇帝在此举办灯火晚会,宫女持黄绸莲花灯竞速,先抵中心亭者获奖,既考验方向感,又营造视觉奇观。
眼前这座迷宫是上世纪80年代仿建。
今天分享到此结束,看到复原后圆明园的西洋景区是不是特别震感?虽然我们现在到现场只能看到遗迹,但是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前行力量!
作者简介:
西贝爸,古典文化爱好者,教育工作者。视频号金V博主,公众号长篇作者。每晚20:00,和你一起文化旅游。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