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地处由江入海的交汇要冲,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既有围垦岁月镌刻的文化底色,也有数字浪潮激荡的创新文化。

4月10日下午,钱塘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定下“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的目标,并发布了《勇立潮头 勇担使命 奋力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

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这座“年轻之城”自有优势。

2024年,钱塘规上文化企业达156家,实现营业收入190.8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1.3%,列全市第三。也是在这一年,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落地,钱塘的微短剧产业驶上了快车道。

钱塘是浙江省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坐拥浙江最大的高教园区,集聚14所高校、25万名师生。

“在滩涂之上起新城”的钱塘,既有“蜀山文化”与“围垦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厚历史底蕴,也有大学城、科学城与产业新城互促共进的现代人文生态。

一言以蔽之,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钱塘的优势在于“自身产业发达、青年人才集聚、多元人文交织”

《实施方案》明确了钱塘文化建设“5733”的工作路径,描绘了未来3-5年的文化发展战略图景,定下了七项重点工作。

如,在传承拓展钱塘历史文脉上,将成立钱塘文化研究会,实施钱塘文化保护传承计划,编撰钱塘历史文化典籍,梳理形成钱塘文脉体系;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转化传播;完善高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和乡村博物馆联动体系,打造独具钱塘特色的博物馆展陈方式。

又如,在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上,将实施文艺精品攀峰工程,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具有潜力的文艺项目;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擦亮“书香钱塘”金名片,奋力打造“全国阅读第一街”;高标准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加快网文网游网剧等“新三样”出海步伐;重点布局微短剧、动漫电竞、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赛道,建成网络短剧剧本创作村,全面打响“全国微短剧产业第一区”。

跟着“官方推荐”游钱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

2024年,随着杭州钱塘省级大湾区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开园,钱塘小雅、钱塘绿岛等一批特色农文旅项目踏浪而来,“非遗、美食、智造”三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的开通,钱塘全域接待游客人数2107.3万人次,实现全域旅游收入184.8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比排名全市第2。

白天游湖、晚上看剧,打造24小时文旅目的地!在钱塘,文化建设可感可及

“文化 旅游”,正是钱塘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的创新举措之一。

会上,钱塘还发布了三条文化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1.钱塘区非遗馆-九阳创意工业园-康师傅味来馆(面食文化馆)

2.浙江水利水电文化展示馆——临江知青文化园——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

3.钱塘区高教西公园——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中国计量大学逸夫计量博物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博览馆

其中,康师傅味来馆是全国首家方便面文化科普体验馆,在这里,可以见证一箱箱方便面从面粉到制作完成的生产过程,也可以体验做一碗属于自己的康师傅方便面。

临江兵团知青展陈馆位于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分为“围海造田”“荒涂夺粮”“苦乐年华”“情系故土”4个展区,收集了大量知青们当年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珍贵照片。

钱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钱塘文体中心2号楼,主要展示钱塘区代表性非遗项目、非遗工坊。在这里,可以了解钱塘区从“沙地—垦区—园区—城区”的历史进程,以及沙地百姓的生活、饮食、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印记。

文化建设必须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

会上,钱塘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是厚植为民情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钱塘要精准对接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持续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打造更多更优的文化消费场景和模式,全面提升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发展既有“高度”更有“温度”。

“文化 民生”,始终是打造创新文化钱塘样板的最终落脚点,文化建设必须让老百姓可感可及、真正受益。

要加快建设江东片区文化综合体项目,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设施,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其中,江东片区文化综合体预计将于2026年开工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妇幼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五馆合一”。

要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创新“高校资源赋能基层、文化基因激活乡村”路径,积极开展“我们的村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

去年夏天,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何剑伟带着画板,走进了江东村文化礼堂,用“漫画肖像”为江东村民上了“农文旅第一课”。

一两节课过后,许多年长的村民也被有趣的课堂吸引,拿起笔尝试自己画。村里有位阿姨说,“我们原来都是拿锄头镰刀的,从来没拿过画笔”。这句话,让何剑伟印象深刻,他说,要让IP形象扎根,就得让村民“看得懂、愿意试”。

在何剑伟的推动下,江东村的“文化味”越来越浓,首届国际体育幽默画展暨人文乡村漫画展、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创作基地、何剑伟漫画工作室等先后落地。

文化的力量滋养着城市根脉,为钱塘发展提供了澎湃的动力源泉。从杭州最东面升起的,不仅是杭州的第一缕阳光,更是一座新城以城市为纸、以文化为笔、以产业为墨挥毫泼墨绘就的文化新篇章。